- 杭州學刊(2016年第3期)
-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編
- 3006字
- 2019-01-05 00:04:37
三 臺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經驗
20多年來,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嬗變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臺灣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形成了許多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筆者認為,臺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注重創意創新
1.理念創新
理念是產業發展的先導,是產業發展思路、方向和著力點的集中體現。與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不同,臺灣地區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理解與認識更為深刻,這從2010年《臺灣文化創意發展法》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就可以看出。換句話說,臺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初衷,不僅僅是為了培育一個經濟新增長點,還為了營造富有多元文化和創意氛圍的社會環境以及促進全民美學素養和居民生活環境的提升。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臺灣實施了一系列創新舉措,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為喚起社會大眾的公民意識,形成優質且具美學品位的環境,臺灣地區有關部門提出了“臺灣生活美學運動計劃”。此計劃第一期執行期為2008~2012年,主要由“生活美學理念推廣計劃”“美麗臺灣推動計劃”“藝術介入空間計劃”三部分組成(見表2)。在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臺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理念與認識已深入人心,成為支持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表2 臺灣生活美學運動計劃大綱

資料來源: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兩岸文化創意耀環宇——2013兩岸42座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調查報告》, 2013。
2.內容創新
文化創意產業是“創意為王”“內容為王”的產業。而臺灣的優勢恰恰在于擅長發揮其“說故事”的能力,將文化資源或平常事物通過創作加工,再以精致優質的方式呈現給消費者。如2008年上映的電影《海角七號》,被認為是臺灣本土文化的極致表現。該片以5000萬元新臺幣的制作成本贏得了5億元新臺幣的票房收入,打破了臺灣本土電影的多項票房紀錄,占當年度臺北市本土電影票房收入的79.39%,并一舉囊括年度杰出臺灣電影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等多個獎項。同時,還為電影中出現的周邊商品及拍攝景點帶來了商機。在內容創新方面,不得不提的還有臺灣的動漫行業,蔡志忠、朱德庸、幾米等都是善講故事和具有原創性的代表人物。以幾米漫畫為例,其藝術手法是象征式的,也是超現實的,這讓作品在敘事表意上進入一種超然、朦朧的境界,其中既有童年的天真凝視,又有成人的冷靜回眸。因此,不論是成人還是少年兒童,在幾米的作品中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體悟。
3.模式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不斷創新理念、拓寬思路、順應產業發展趨勢的重要舉措,對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過程,也是一個商業模式創新的過程。其中,誠品書店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誠品書店自1989年創立以來,始終尊重各地的文化特質,通過“人、空間、活動”的互動積累,發展出不同的場所精神和經營內容,塑造了城市中不同角落、不同內涵的文化氛圍,形成了今日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復合式經營模式,成為臺灣文化提升的指標和藝文界探討的“文化現象”。在文化創意園區開發方面,臺灣也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例如,雖然臺灣的文化創意園區脫胎于不同載體,但在開發過程中都會非常注重文化的原生性和根植性特色。在明確自身定位的基礎上,通過企業集聚和公共空間的設置,促進了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有效融合,在實現“創意形成、產品生產、營銷傳播、終端銷售”等產業鏈條閉環的同時,也營造了一個培育創新環境氛圍、倡導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的新空間。
(二)注重產業融合
1.滲透融合
所謂滲透融合,是指文化創意向其他產業滲透融合,從而形成新的業態或提高產品附加值。臺灣通過將其極富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各類創意設計融入生活,在使生活趨于更美好、更舒適的同時,形成生活美學。以將工業設計、藝術與工藝結合的“看不見燈泡”的創意燈為例,該燈在燈托上安裝各種造型別致的透明LED板,一方面,避免了燈光直射人眼;另一方面,該LED板不僅能塑造出團扇、拱門等各種造型,而且能印上梅花、水墨山水畫等圖案,既實用又典雅。如作為臺灣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的九份老街,更是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旅游有機融合的生動案例。九份位于臺灣新北市,早期因盛產金礦而興盛,礦藏挖掘殆盡后逐步沒落。1990年后,因電影《悲情城市》在九份取景,其獨特的舊式建筑、坡地以及人文風情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自獲得意大利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獎金獅獎后,九份成為臺灣民眾和境外旅行者的游覽勝地。2011年,臺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香港上映112天,累計票房收入達6186萬港元,成為香港華語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之一,菁桐車站、平溪天燈、烏來老街等片中拍攝景點,隨之成為香港游客來臺的必到景點。
2.延伸融合
所謂延伸融合,是指通過文化資源的挖掘開發衍生產品,或文化創意產業鏈條延伸拓展形成規模經濟或范圍經濟的過程。在衍生品開發方面,廣受好評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衍生品兼具文化創意意蘊和經濟效益。2013年,推出風靡一時的康熙手書復制品“朕知道了”紙膠帶,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由“傳統館藏仿制品”制造走向“現代文創”開發之路的重要標志。201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再次推出“朕又來了”系列文化創意產品,包括夜光運動手環、圣旨文件夾、密奏文件夾等,再一次火爆臺灣。據臺北故宮博物院2012年工作報告顯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圖像授權、品牌授權、文物復制品、紀念品、出版品及文化創意商品等營業收入已達6.05億元新臺幣。再以當下與動漫業緊密相連的臺灣布袋戲為例,臺灣自1987年起布袋戲興起,并迅速風靡臺灣,其中最為火熱的霹靂系列已連續播放幾千集。憑借其精致的偶衣、栩栩如生的偶人和妙趣橫生的演示,已擁有200多萬布袋戲收視群體,約占臺灣總人口的1/10。從節目錄制到電影拍攝,從書籍出版到音樂編制,從單機游戲到線上游戲,加上木偶人物等各種衍生精品,布袋戲的相關產業鏈拉得很長,衍生作品可謂十分豐富,每年創造幾十億元新臺幣的巨額綜合產值。近年來,隨著兩岸文化交流的深入以及網絡的傳播,臺灣霹靂布袋戲也在大陸迅速風行。
3.重組融合
所謂重組融合,是指有緊密聯系的相關產業或同一產業內部不同行業之間的有機聚合。被譽為臺灣“文化地標”的誠品書店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自1989年以來不斷創新發展,形成了今日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復合式經營模式。誠品書店的發展策略打破了傳統的經營模式,書店不只是賣書的場所,還是包羅畫廊、花店、商場、餐飲的復合組織。在誠品書店的復合式門店中,其圖書銷售區只占總經營面積的20% ~30%,其他銷售區域大大提升了誠品的服務功能和集客能力。再如臺灣的《工藝產業旗艦計劃(2008~2013年)》就以產業跨界合作為三大行動方案之一,并在付諸實踐時,在工藝與休閑觀光產業合作開發、博物館衍生商品開發、科技3C產業合作研發、創新媒介合作研發等領域進行融合創新。目前,精品農業已成為臺灣具備世界水平的重要產業門類之一。臺灣最具創意的不是將農業做成褚橙那樣的精細產業化的模式,而是將農業產業與旅游產業有效結合,調動民眾創新的力量,將農場改造成親心可人的家庭親子旅游目的地,從而形成疊加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宜蘭民宿的田園鄉村主題,墾丁民宿的南洋異國休閑風,花東民宿的在地文化與山海風光,臺北九份民宿的礦山小鎮懷舊風,澎湖民宿的離島度假、水上娛樂特色,苗栗民宿的客家風情等,很受旅游者的青睞。在旺季,幾千家民宿酒店被全部訂完,特色民宿產業已成為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重要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