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組織的資金獲取與行動策略
- 俞志元
- 1157字
- 2019-01-04 23:59:22
第二章 資源、政治機會、組織生態環境和NGO的發展
一 艾滋NGO發展的總體狀況
中國在1985年發現第一例艾滋病病例。最初的艾滋病患者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的吸毒人群中。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艾滋病疫情的流行和擴散比較緩慢,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吸毒和性行為。到了90年代中后期,在我國中部地區暴發了部分有償供血者由于血站的衛生條件不合格而感染艾滋病的疫情。之后,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增長趨勢,流行范圍擴大,局部地區疫情相當嚴重。除了通過吸毒、血液感染、性行為的傳播途徑外,艾滋病在同性戀群體中的傳播也在蔓延。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預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為78萬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為15.4萬人。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艾滋病疫情進行防治和控制,國務院先后制定了《中國預防與控制艾滋病中長期規劃(1998—2010年)》和《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1—2005年)》,并在2006年頒布了《艾滋病防治條例》。2002年,中國開始自行生產抗艾滋病病毒藥品,并免費向河南、安徽、湖北等重點地區的患者提供。2003年,中國政府提出并實施了“四免一關懷”政策,包括免費自愿咨詢檢測,免費抗艾滋病病毒治療,免費預防母嬰傳播,免費上學和開展生活救助等。在制度建設方面,1997年我國建立了國務院防治艾滋病性病協調會議制度,并于2004年改名為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進一步加強了協調力度,實現了從中央層面來統籌協調全社會參與艾滋病防控的目標。在艾滋病的防治過程中,政府也不斷意識到社會組織是艾滋病防治的一支重要力量,不斷引入非政府組織的參與。在這個背景下,艾滋NGO從90年代末開始快速發展。這些艾滋NGO活躍在病人關懷服務、同伴教育、艾滋孤兒、政策倡導等各個領域。
圖2-1顯示了從1987年到2008年的艾滋NGO總數以及每年新增的NGO的數量。我們可以看到截至2008年,艾滋NGO的總數達到了678家。從1987年到2000年,艾滋NGO的總數不足100家。在2000年以后,艾滋NGO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在2001~2006年發展得尤為迅速,每年新增的艾滋NGO在50家到120家。2006年后艾滋NGO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的飽和,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圖2-1 艾滋NGO每年新增組織數目和累計組織數目(1987~2007)
資料來源:《中國艾滋NGO名錄》2005年版、2007年版、2010年版。
不同類型的艾滋NGO的發展軌跡也各不相同。圖2-2顯示了從1987年到2008年每年新增的草根NGO、政府NGO和國際NGO的數目。在20世紀80年代國際NGO和政府NGO在數量上占多數,草根NGO比較少。進入90年代后,政府NGO的數目仍占多數,草根NGO開始有所發展。90年代后期草根NGO開始快速發展。2001年以后,草根NGO的發展速度比較快,同時政府NGO也有較快的發展,但是增長速度不如草根NGO。國際NGO在此期間的發展相對較慢,在2002年達到高峰后逐步下降。草根NGO和政府NGO在2005年和2006年后發展速度也分別有所下降。

圖2-2 不同類型的艾滋NGO的每年新增數目(1987~2007)
資料來源:《中國艾滋NGO名錄》2005年版、2007年版、2010年版。
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了艾滋NGO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