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 我國金融穩定性的測度

為了將金融穩定因素引入規則型貨幣政策規則,首先要對我國的金融穩定性進行測度。全球性金融危機促使世界各國開始關注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并逐步開展金融穩定的定量分析。以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為代表的世界各國央行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金融穩定性評價體系,能夠從定量分析的視角監控和評價本國的金融穩定水平,并據此制定調控政策。而對于我國而言,金融穩定評價框架的構建始于2005年,起步落后于西方各國,但是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也已經初步形成了金融體系穩定性評價體系。本文在充分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開展了對我國金融穩定性的測度。

3.1 數據來源、數據處理與指標合成

本文的數據選取借鑒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金融穩健性評價體系,并梳理了國內外代表性的成果,選取2004年第1季度到2013年第4季度的資產質量、房地產市場、金融深化程度、資本充足率、市場流動性和外匯風險六方面因素共11個指標作為構建中國金融穩定指數的基礎指標。數據來源為Wind數據庫和中經網數據庫(http://db.cei.gov.cn/)。各個基礎指標的指標屬性、影響因素和選取標準見表1。

表1 構建金融穩定指數的基礎指標

在進行指數合成之前,需要對基礎指標的數據進行一定程度的預處理。

首先,要解決基礎指標的量級和量綱問題,對基礎指標進行“標準化”預處理。常用的數據“標準化”方法包括極值法、標準差化法和均值化法。其中,將基礎指標標準差化的方法是最為常用的方法(萬曉莉,2008;印重等,2014),通過預處理,能夠統一各個指標的量級和量綱,避免指數合成的失真。

其次,要解決基礎指標的指標屬性問題,對基礎指標進行“同向化”預處理。在基礎指標中,一些指標對金融穩定性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而另一些指標對金融穩定性的提高具有負向作用,直接進行指數合成的話會造成信息的混淆。本文對具有“負向作用”的指標取相反數,將這些基礎指標的性質逆轉,統一了合成金融穩定性指數的作用力與方向性。

在完成中國金融穩定性指標體系的構建并對基礎指標的數據進行預處理之后,需要選取恰當的指數合成方法匯總各個指標,計算出中國金融穩定指數。綜合國內外研究中所使用的指數合成方法(如Caprio和Klingebiel,1999; van Den End,2006;萬光彩等,2013;王妍,2015),可以發現,主成分分析法是近年來國內外主流的用來測度金融穩定性的方法,它通過降維多維數據,使用正交變換把潛在的相關性數據轉化為線性不相關的數據,處理后的數據具有獨立性。本文選取主成分分析法來進行中國金融穩定性的指數合成。

3.2 中國金融穩定指數的水平與波動性分析

表2顯示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11個基礎指標進行處理所得到的各個主成分的特征值和累計方差貢獻率百分比。如表2所示,前三個主成分的累積方差貢獻百分比超過了85%,因此選取前三個主成分構建中國金融穩定性指數(Kaiser, 1962)。

表2 金融穩定基礎指標的主成分分析結果

圖1顯示了中國金融穩定指數FSI的初始數據、波動與趨勢,其中,運用HP濾波分解出中國金融穩定性指數的波動成分與趨勢成分。

圖1 中國金融穩定指數FSI

就整體趨勢而言,在樣本期間,中國金融穩定指數總體呈上升趨勢,說明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呈現趨勢性的改善。

從水平值的角度來看,金融穩定指數從2004年開始上升,在2005年至2006年期間,指數出現了明顯的改善,這與中國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密切相關;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到2007年,金融穩定指數開始呈下降趨勢,2008年達到了最低值。隨著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的實施,金融穩定指數逐漸回升,到2010年回升的速度放緩,而到2012年出現了一段時期的顯著提升。在樣本期間的最后,穩定性指數達到了極大值。

從波動性的角度來看(圖1中的柱狀圖),不難發現,受世界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刺激政策的影響,金融穩定性波動幅度較大的時期出現在2005年至2006年中期以及2007年至2009年末,而金融穩定性波動幅度相對較小的時期出現在2006年中期至2007年以及2010年至2013年末。可以發現,中國金融穩定指數的波動態勢呈現:繁榮、信用擴張、不穩定、宏觀調控的波浪形演變特征,這證明了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安市| 池州市| 镇原县| 多伦县| 顺义区| 白沙| 仲巴县| 祁东县| 高碑店市| 天祝| 岚皋县| 信丰县| 高碑店市| 九江市| 佛山市| 中宁县| 藁城市| 德清县| 都昌县| 灵丘县| 荣昌县| 武汉市| 大石桥市| 霍州市| 出国| 平果县| 闽侯县| 共和县| 唐河县| 安达市| 灌阳县| 阿拉善盟| 昌邑市| 肥城市| 都兰县| 新平| 上高县| 保靖县| 泗洪县| 收藏| 张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