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框架

本書擬從區域開放的視角切入,用理論模型刻畫開放條件下廠商集聚所實現的要素積累效應并促進區域產業升級這一經濟過程。通過梳理不同類型集聚外部性之要素積累強化機制的作用機理,完成集聚與區域產業升級的機理梳理與理論對接。另外,本書將聚焦中國區域層面的現實數據,針對上述理論研究展開實證檢驗。其目的在于驗證本書所提及的相關理論推斷,并基于此探討區域開放視野下的中國現實情形,即我國區域層面的產業集聚是否具有明顯的要素積累效應,而集聚區域之要素積累是否有助于促進集聚區域實現產業升級。本書的意義就在于梳理與打通區域開放條件下的產業集聚之于區域產業升級的內在機制,而這對我國區域層面的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

按照這一研究思路,本書分為七章。各章的詳細安排如下。

第一章為導論。本章主要就本書的目的與意義,主要研究內容與框架,研究思路與方法,研究重點、難點與創新點等進行大致說明。

第二章為產業集聚、要素積累與區域產業升級:文獻綜述。本章通過梳理關于“區域開放”“產業集聚”“產業升級”三個關鍵詞的相關研究文獻,旨在尋找關于集聚之于區域產業升級研究的理論切入點及突破口。此外,本章通過厘清已有相關理論及實證研究的發展脈絡,為本書研究的開展尋找方向。

第三章為產業集聚、要素積累與區域產業升級:中國區域層面的現實。本章旨在圍繞區域開放、產業集聚、要素積累與產業效率幾個關鍵指標,對我國區域層面的現實數據進行橫截面對比分析以及時序性趨勢分析,以便直觀地發現集聚之于產業效率的內在關系,由此為本書接下來的模型構建和機理梳理奠定現實基礎。

第四章為產業集聚、要素積累與區域產業升級:機理分析。本章基于中國區域層面的經濟現實,通過構建一個D-S模型框架下的開放之于集聚的理論模型,用以梳理與說明區域開放過程中產業集聚之要素積累效應的實現機制;通過引入Venables(1996)的垂直關聯模型并加以拓展,來說明作為要素積累強化機制的集聚外部性對于區域開放進程中集聚區域生產要素內生積累的影響機理。由此,本章從間接作用機制與直接作用機制兩條線索出發,對產業集聚之于區域產業效率升級這一理論命題進行全面、系統的機理梳理和理論分析,從而構建了區域開放條件下產業集聚之于區域產業升級的完整理論框架。

第五章為產業集聚、要素積累與區域產業升級:區域開放視角的實證。首先,本章針對第四章集聚之要素積累效應的理論分析,運用中國區域層面數據對“產業集聚之人力資本積累效應”這一理論命題進行實證檢驗。其次,本章聚焦于第四章關于開放條件下集聚之于區域產業升級的不同作用鏈條機制,從區域“二重開放”的視角切入,運用我國區域面板數據對“產業集聚之于區域產業效率”這一理論命題進行總體樣本與分區域樣本的實證檢驗和對比分析。

第六章為產業集聚的理論與實踐:聚焦河南。本章主要從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戰略的現實著手,重點探討產業集聚模式下政府行政治理邊界的界定,并在此基礎上對河南省各區域產業集聚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成因進行分析。本章旨在以河南省為例,探討以集聚促發展的區域產業轉型戰略實施的可行性。

第七章為主要結論、政策含義及未來研究方向。本章旨在概括和總結本書的主要研究結論,及其所隱含的相關政策建議,并探討下一步研究的開展方向。

按照上述研究框架,本書研究的技術路線圖見圖1-1。

圖1-1 研究技術路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城市| 大化| 台中县| 城固县| 嘉黎县| 正安县| 鲁甸县| 清涧县| 平度市| 中超| 麻栗坡县| 来宾市| 成武县| 东城区| 田东县| 成安县| 加查县| 宜兰县| 高淳县| 孟津县| 英德市| 财经| 句容市| 韶关市| 陇西县| 冀州市| 宿松县| 嘉鱼县| 花莲市| 米泉市| 沁源县| 盱眙县| 阳泉市| 望奎县| 自治县| 福泉市| 墨脱县| 昂仁县| 会理县| 噶尔县| 定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