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祿勸農村的歷史變遷、貧困特征及致貧原因

第一節 基本概況

一 祿勸縣農村基本概況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地處滇中北部,距昆明72千米,東與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昆明市東川區相連,南與富民縣接壤,西與武定縣毗鄰,北界金沙江與四川省會理、會東兩縣相望。2013年末,全縣轄15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189個村(居)委會,2548個村民小組,2452個自然村。國土面積4233.78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3938.4公頃。截至2014年底,全縣總人口48.018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2146萬人,占總人口的77.5%。《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http://www.luquan.gov.cn/05I/2015/3/1531815291437.html。祿勸縣居住著漢、彝、苗等2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5.23萬人,占總人口的31.89%。少數民族人口中,彝族10.85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1.28%;苗族1.5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84%;傈僳族1.58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0.37%;其他少數民族1.3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51%。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6.69‰。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概括2014年》, http://zfbgt.km.gov.cn/kmgk/695147.shtml。祿勸縣過去的主要居民是彝族。清朝初年,隨著貴州威寧彝族土司安氏和云南武定環州彝族土司李氏通婚,貴州苗民以奴隸身份作為陪嫁也逐漸開始遷徙到祿勸,并且主要居住在山上,四處游獵為生。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經過土地改革,大部分苗族人開始定居并從事農耕,但是依然同時從事狩獵活動。

祿勸縣域國土面積4228.5平方千米,其中山區面積占98.4%,是典型的少數民族山區貧困縣。縣境內海拔相差較大,最高海拔4248米,最低海拔746米,全縣山區、高寒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98.4%。除1.6%的地區種植水稻外,其他絕大部分地區種植玉米、馬鈴薯、蕎麥和小麥,糧食產量低。農民經濟收入主要是靠畜牧業,經濟來源單一,普遍收入較低。2013年全縣農業人口42.17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88.32%,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占35.1%。201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438.05元,同比增長18.6%;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69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萬元,比上年增長13.1%,人均消費支出1.42萬元,同比增長14.7%。同時,祿勸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是昆明市3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祿勸概況》, http://www.luquan.gov.cn/01A。

二 樣本村基本情況

1992年,祿勸縣政府與香港樂施會合作,在祿勸成立祿勸縣香港樂施會項目辦公室(簡稱“祿勸項目辦”,下同)。20多年來,祿勸項目辦先后在祿勸邊遠貧困山區開展了一系列反貧困項目,項目覆蓋轉龍、屏山、湯郎、馬鹿、云龍、中屏、團街、茂山、翠華、九龍、崇德等11個鄉(鎮)的30個村委會,138個自然村的4450戶農戶,共1.5088萬人。課題組根據研究目標和實施方案,在樂施會昆明項目辦和祿勸項目辦的大力支持下,根據項目實施的連續性、項目社區覆蓋范圍等標準,選取了團街鎮馬初行政村馬櫻花村、中屏鎮書多行政村芹菜塘村和務茂德村、翠華鎮湯郎箐行政村湯二村4個項目村(村民小組)作為調查對象,圍繞祿勸項目辦開展的農村反貧困歷程、經驗及鄉村價值傳承與農村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調查。

(一)馬櫻花村概況

馬櫻花村是一個苗族自然村,隸屬團街鎮馬初行政村,馬初行政村包括15個自然村,共有560戶,2210人。村域面積4.8平方千米,耕地3270畝。村民由漢族、苗族、彝族、傣族組成,其中漢族是主要組成部分。該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為種植烤煙收入,烤煙種植面積600畝。2014年村民人均年純收入是7258元。距祿勸縣城66千米,距鎮政府32千米,海拔2590米,是典型的高海拔冷涼地區。

全村共43戶134人,耕地面積127畝,林地面積390畝。村民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玉米、馬鈴薯和小麥。養殖業是該村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飼養豬、牛、羊、雞等畜禽。2014年,村民人均純收入6500元。有水泥路從鎮政府通往該村,村內主要道路已經硬化,農副產品及農用物資的運輸工具以馬車和小型拖拉機為主。該村基本上實現了水、電、路“三通”。

(二)芹菜塘村概況

芹菜塘村建村前,該地野芹菜較多,因此得名。芹菜塘村隸屬中屏鎮書多行政村,由保地以和芹菜塘兩個自然村組成,距祿勸縣城70千米,距鎮政府11千米,海拔2350米,是典型的高海拔冷涼山區。

全村共37戶137人,苗族和漢族混居,其中苗族33戶121人,漢族4戶14人。人均耕地面積4畝,村民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豆類和小麥等農作物。養殖業是該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主要飼養豬、牛、羊、雞等畜禽。2014年,村民人均純收入6000元。有水泥路從鎮政府通往該村,村內主要道路已經硬化,農副產品及農用物資的運輸工具以馬車、小型拖拉機為主。該村基本上實現了水、電、路“三通”。

(三)務茂德村概況

在彝語中,“務茂”的意思是那邊,“德”指坪子,務茂德即那邊的坪子之意。務茂德村隸屬于中屏鎮書多行政村。距離村委會6千米,距離鎮政府26千米,散列式聚落。該村地處海拔2200米的山上,年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1100毫米。2014年,全村共24戶75人,其中60歲以上10人,80歲以上1人,18歲以下15人(大部分在上學)。該村勞動力基本上都是小學或初中文化程度,村里只出過一個大學生。

該村屬于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132元,以種養殖業為主。全村共有46畝耕地,輪休地120多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豌豆等。有17戶種豌豆19畝,一畝地收入6000元左右,扣除生產成本,純收入5000元左右。有水泥路從鎮政府通往該村,從村委會到村子的道路還是彈石路面和砂石路面,村內主要道路已經硬化,農副產品及農用物資的運輸工具以馬車、小型拖拉機為主。該村基本上實現了水、電、路“三通”。

(四)湯二村(中湯郎箐)概況

中湯郎箐村隸屬翠華鎮湯郎箐行政村第二村民小組(簡稱湯二,下同),在彝語中,“湯”指松樹,“郎”的意思是山箐。因該村位于有松樹的山箐中段,故名中湯郎箐。村中也有另外一種傳說,以前這里有一種叫湯郎的昆蟲,所以叫湯郎箐。該村距縣城27千米,距離鎮政府18千米。海拔2100米,是典型的高海拔冷涼山區。

2014年,全村共64戶203人,多為苗族。村民主要種植玉米、小麥、馬鈴薯、豆類等農作物。村民主要以種植烤煙和養牛、養豬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2014年,村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有水泥路從鎮政府通往該村,村內主要道路已經硬化,農副產品及農用物資的運輸工具以馬車、小型拖拉機為主。該村基本上實現了水、電、路“三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黄县| 宁安市| 东阳市| 嘉义市| 育儿| 洛南县| 贞丰县| 晋江市| 嘉兴市| 叙永县| 三台县| 东乌珠穆沁旗| 成安县| 渝中区| 长春市| 晋中市| 锡林浩特市| 新建县| 垦利县| 多伦县| 永州市| 富源县| 宜城市| 黑龙江省| 红桥区| 静海县| 浦东新区| 容城县| 峨边| 宁夏| 郑州市| 玉林市| 龙门县| 综艺| 三门峡市| 秦皇岛市| 乌鲁木齐县| 中阳县| 徐汇区| 双江|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