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現代復雜社會巨系統需要思維方式的根本變革

認識現代社會復雜的巨系統問題,要求人們的思維方式發生改變,這就是要使其具有整體性和系統性、綜合性和集成性、動態性和變化性、預測性和前瞻性等順應時代需要的特點。人對外部事物的認識,是從系統的認識發展到分門別類的認識,再從分門別類的認識發展到一方面越來越專業、越來越復雜地認識,而另一方面又越來越綜合、越來越集成化地認識。一條線是由綜合到分類,再由分類到綜合;另一條線是從簡單到復雜,再由復雜到簡單。一開始是樸素的系統思維方式支配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然后產生了形而上學、分門別類地認識問題的思維方式,再發展到辯證的、系統的、綜合的、集成的思維方式。古代的一些思想家、科學家看問題,運用的是樸素的系統觀。例如,孔子講宇宙就是一個字——天,他把所有的關系都看成天人關系,這是早期系統思想的體現。后來生產力發展了,科學發展了,人們可以把認識對象分成各種領域,分門別類地加以研究,從而形成了具體的一門一門的學科。在19世紀之前,自然科學受機械論方法論的指導,把所有的問題分門別類地加以研究。機械論的哲學基礎是形而上學,是分門別類地、割裂地,而不是整體地、系統地看問題。19世紀中葉以來,科學認識的發展沖破了分門別類的研究視野,比如進化論、能量守恒定律、相對論等,都是系統的、整體的。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想、系統思想、總體思想的哲學認識論于是應運而生;人的思維方式開始轉變成綜合的、集成的、系統的、整體的思維方式。但是,學科的專業性更強了,分工更細了,這就更需要綜合集成、系統的思維方式。

科學方法論的發展還有一個分支,就是還原論,即把復雜的東西還原到最簡單的東西,將它們視為構筑世界萬物的磚瓦。還原論是科學發展的產物。古代人的認識原本是宏觀的,比如講人體,不知道人體是由細胞組成的,對人體的認識是大而化之的。中醫的經絡學就是如此:看一個活人,經絡存在,可是一解剖又找不到經絡。這種大而化之、宏觀模糊地認識問題的方式有很多好處,至今仍值得深入探究。但是隨著生產力發展、科學技術發展,人們對生物的認識開始以細胞學、解剖學為基礎,將生物還原到細胞,細胞再往下還原到生物大分子和基因。對物理的研究,則將事物還原到分子,再往下還原到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但是還原論同機械論一樣,在研究進展中又遇到了困難,這就是還原到微觀層次后,不能再回到宏觀了。譬如,人體可以被解剖為各個部分,還原到細胞,但把這些部分或細胞簡單相加,變不回活人。從細胞到大的生物體,從基本粒子到宇宙,簡單相加恢復不了原來的系統狀態。系統整體的和綜合集成的思維方式,就是要從根本上克服這種將整體拆分為部分、再將部分簡單相加的思路,解決機械論、還原論解決不了的問題。這種思維方式的主要特點如下。

一是面對復雜的社會巨系統,要實現社會科學思維與自然科學思維相結合的變革,真正做到以哲學系統思維方式為指導的社會科學研究與自然科學研究的聯合作戰。從人類思維方式變化的歷程來看,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在很大程度上脫胎于哲學,一開始是不分家的:社會科學家同時就是自然科學家,自然科學家也同時就是社會科學家,哲學家則往往是二者兼之;隨著科學的發展,才有了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分家。然而社會發展到今天,許多社會巨系統問題單靠社會科學家或者自然科學家獨立解決都不行了,亟須二者的結合。哲學是管思維方式的,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最高概括。然而,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結合不是二者的簡單相加,而是通過哲學的概括對二者實現有機的結合,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而產生的更高一個層次的思維方式創新,即在這二者基礎之上的系統的、綜合的、集成的思維方式的創新變革;它既是高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又是二者相融之后所產生的。

二是面對復雜的社會巨系統,要實現定性分析思維與定量分析思維相結合的變革,這就是在科學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實現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研究社會巨系統,不僅要面對經濟問題,而且要面對政治問題、文化問題以及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這些都需要做科學的定量分析,沒有定量也就沒有定性。比如社會動蕩問題,是多種復雜的經濟政治社會因素促成的,對此做出科學的預測和判斷是一個大難題。從影響社會動蕩的各類因素來看,如果不保持相對的社會穩定,不把物價、資源、就業、衛生、人口、環境、貧富差距、社會保障等社會問題保持在一個可以控制的范圍之內,而是任其惡化,社會動蕩就難以避免。目前我國貧富差距到底是什么狀態,對此說法很多,究竟哪個說法是判斷的可靠依據,需要做科學的、定量的、精確的、整體的數量分析。只有對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進行了精確的定量分析,才能對復雜的社會巨系統問題做出精確的定性的科學判斷。科學的判斷最終是定性分析,然而定性的分析必須有多學科的精確定量的綜合分析做基礎和依據。

三是面對復雜的社會巨系統,要實現個體性思維和集體性思維相結合的變革。世界的變化、社會的變化越來越復雜,單靠個人認識難以實現科學判斷。人們研究此類問題越來越依靠集體性思維的綜合智慧,需要群體聯合攻關,集體性思維方式逐步代替個體性思維方式。黨中央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一要有創新的思維方式和認識工具,二要依靠集體性研究。這就是通過國家總體創新走向創新型國家。國家總體創新首先是國家領導層要有創新的認識判斷能力,要有分析能力和“拍板”能力;其次是國家總體創新不是靠個人,而是靠集體,個人再聰明也解決不了今天所面臨的復雜、特定的問題。對復雜的社會問題做正確的判斷,僅僅依靠一個人來“拍板”是行不通的,必須要靠總體的、綜合的、集體的智慧來解決。而集體決策能力來源于對社會信息數據的綜合集成分析,社會科學研究與計算機網絡及數據庫等信息技術的結合,已經為這種思維方式的變革奠定了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州| 安西县| 榕江县| 钦州市| 临澧县| 嘉义市| 两当县| 宿迁市| 金华市| 莒南县| 东方市| 广东省| 永顺县| 缙云县| 卓尼县| 临猗县| 壶关县| 瓮安县| 湖南省| 辽阳市| 东乡| 宁河县| 绥阳县| 酒泉市| 库车县| 沙洋县| 嘉义市| 淮安市| 伊川县| 万盛区| 佛冈县| 同江市| 平遥县| 任丘市| 鸡西市| 碌曲县| 沐川县| 永昌县| 忻城县| 寿光市| 华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