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自主創業是賺大錢的唯一方式嗎?
- 富人的邏輯:如何創造財富,如何保有財富
- (德)雷納·齊特爾曼
- 6944字
- 2018-07-24 15:08:08
閱讀財經類刊物,很容易得出投資股市是賺大錢的最佳方式這一結論。然而,沒有多少人的財富主要是靠金融投資創造的。大多數情況下,自主創業是在通往財富的道路上踏出的第一步。
在調查了平均流動資金為235萬歐元的472名德國人后,只有2·4%的受訪者說股市投資是其財富的主要來源。[69]就連在美國這個投資股市的傳統要濃厚得多的國家,對733名百萬富翁進行的類似調查發現,只有12%的受訪者將股市投資視為自己取得財務成功的主要原因。[70]美國這份研究報告的作者得出的結論是,雖然許多百萬富翁投資股票,但他們的財富源自別處,那就是創業、自雇或在公司擁有高級職位。
在第十二章中,你會看到投資股票為何是讓財富增長的好辦法,不過前提是你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然而,像沃倫·巴菲特這種通過股市投資創造巨額財富的人少之又少。
在德國和美國所做的研究證實,選對職業是在財務上取得成功的關鍵。托馬斯·J·斯坦利在就美國百萬富翁所發表的著名的研究成果中說:“在研究百萬富翁超過20年后,我已經得出結論,如果你正確地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你會在經濟上取得收獲。如果你有足夠的創造力選擇理想的職業,你會成功,大獲成功。”[71]
尚未決定在完成學校、學院或大學學業后將從事何種職業的年輕讀者或許可以從本書中獲取一些有用信息,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但就算是對于可能發現自己選“錯”了職業的年紀大些的讀者而言,改行永遠都不算晚——大多數富人的財富都不是通過最初從事的職業所創造的。
至于我本人,我最初是一名大學歷史老師。這份工作并沒有讓我變成富人——我的財富源自自雇活動和創業。我在德國全國性報紙《世界報》當編輯時,昔日的上司馬蒂亞斯·德普夫納擁有音樂學博士學位。不過,讓他變成富人的不是音樂學——而是他在阿克塞爾·施普林格這家歐洲最大的出版公司之一所擔任的董事會主席職務。
根據對德國富人的一項調查,他們當中有2/3的人在工作期間至少換過一次職業。這不是指在另外一家公司從事相同的工作,而是從事一份截然不同的工作。調查發現,91%的企業家都是如此,不過在中產人士中,這種情況的比例不足40%。[72]研究發現,“在工作期間變換職業的人發展為富人的可能性增加了5倍”。[73]
德國和美國的研究一致認為,自雇人士——特別是企業家——創造財富的可能性遠遠大于企業高管。
當然,雇員創造財富的可能性低于自雇人士是有著充分的理由的,后者也承擔著大得多的財務失敗風險。雖說不少高管因為把局面徹底搞砸而獲得價值數百萬的“豐厚遣散費”,企業家本人卻要對他們的任何錯誤或誤判所帶來的后果負責。
你有創業成功所需要的條件嗎?
并非所有的創業冒險都會取得成功,事實上,大部分初創企業在短短幾年后就倒閉了。對德國和美國百萬富翁的調查都表明,他們遠比大眾更愿意承擔風險。邁出從領薪水的職位到自主創業這一步肯定是有風險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財富是對較高風險水平的回報。不過,別搞錯了:冒險并不等同于賭博。事實上,富人并不賭博,他們冒的是計算過的風險。在上面提到的對美國富人所做的調查中,受訪者還被問到在過去的12個月里是否買過彩票。有趣的是,富有程度最低的受訪者中有一半的人表示曾經買過,而在最富有——凈值超過1000萬美元——的受訪者當中,只有1/5的人曾在過去的12個月里購買過彩票。[74]
某些人格特質對于決定創業成功與否發揮著遠比你在大學里所選的專業更為重要的作用。正如研究人員在《特曼生命周期研究》中所發現的,許多企業家甚至沒上過大學,《特曼生命周期研究》在60年的時間里追蹤調查了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地區的1600多人。[75]研究人員分析了718次訪問所收集的數據,以確定最有可能造就企業家的人格特質。
這項研究關注了“五大”人格特質:嚴謹性、外向性、開放性、隨和性和神經質。事實證明,在嚴謹性、外向性、開放性方面得到高分最有助于成為企業家,而在隨和性和神經質方面得分高的人不大可能成為成功的企業家。研究發現,具備“創業”人格的人比缺乏這些特質的人在人生某個階段開辦公司的可能性高出一倍(50%)(原文如此——譯者注)。
企業家精神首先需要的就是逆潮流而動的勇氣。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在最早于一百多年前的1912年發表的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經濟發展理論》中對企業家的心理進行了全面研究。他的重要發現之一是,企業家受社會普遍認同的規則支配的程度不同于大眾。熊彼特事實上將成功的企業家描繪為“不墨守成規者”,盡管他沒有用這個詞。
熊彼特發現:“一個社會集團的成員任何偏離常軌的行為都會受到譴責。”他還說,這種反對可能造成“社會的排斥,最后造成對人身的阻止”。[76]雖然大多數人對于受到譴責的威脅做出的反應是避免偏離社會慣例,“社會的反對是在一定的情況下起作用,并對于許多個別人造成一種刺激”[77](引自《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第86頁,鄒建平譯,中國畫報出版社——譯者注)。
“做一種新的事情,不僅在客觀上要比去做業已熟悉的和已由經驗所檢定的事情更加困難,而且個人會感到不愿意去做它。即使客觀上的困難并不存在,也還是感到不愿意……需要有新的和另一種意志上的努力,以在日常領域、范圍和時間內的工作和牽掛中,去為設想和擬訂出新的組合而搏斗,并設法使自己把它看作是一種真正的可能性,而不只是一場白日夢。這種心靈上的自由以遠超出每天需求之外巨大剩余力量為前提,是一種特殊的并在性質上極其稀有的東西。”[78](同上,第85~86頁)
因此,“典型的企業家,比起其他類型的人來,是更加以自我為中心的,因為他比起其他類型的人來,不那么依靠傳統的社會關系,因為他的獨特任務……恰恰在于打破舊傳統,創造新傳統”[79](同上,第91頁)。企業家類型的人“尋找困難,為改變而改變,以冒險為樂事”[80](同上,第93頁)。
熊彼特問到推動企業家的力量是什么。他堅信“金錢上的輸贏是次要的考慮,或者無論如何,只是作為成功的指標和勝利的象征才受到重視,大筆開支的炫耀常常是比消費品本身的欲望更重要的動機……金錢上的收益的確是成功的一個非常精確的象征……而從為財富而拼搏的人的眼里看來,它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它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基本上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有所增減”[81](同上,第93~94頁)。
熊彼特提出了許多論據來證明企業家的主要動機并不只是追求炫耀性消費。他堅稱“企業家類型的人的活動,顯然是享樂主義者在收入超過一定水準后才會去買某些商品來享受這種行為的一種障礙,因為這些商品的‘消費’——是以閑暇為前提的”[82](同上,第92頁)。
無論是有意識地,還是潛意識地,熊彼特所定義的那種企業家是由兩大動機驅動:“征服的意志”和“創造的快樂”。[83]熊彼特并不否認滿足特殊欲望或“需要”的想法有可能成為驅動因素。“在所有的場合,經濟行動的意義就在于滿足需要,意指如果沒有需要,也就不會有經濟行動。”[84](同上,第91頁)不過,經濟學家往往低估爭取權力和獨立的“非享樂主義”動機。熊彼特說:“工業上或商業上的成功可以達到的地位仍然是現代人可以企及的最接近于中世紀封建貴族領主的地位。”[85](同上,第93頁)
“典型的企業家只是當(并且因為)他們精力已經耗盡,從而感到再也不能勝任時,才退出舞臺的。這似乎并不符合經濟人的形象,他把可能得到的結果與努力副作用加以對比衡量,在適當時抵達一個均衡點,超過這一點他就不愿意再前進了。”[86](同上,第92頁)
自我效能
對于企業家精神的研究最終證明,選擇成為企業家的人自我效能高。自我效能的概念在阿爾伯特·班杜拉(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譯者注)的社會認知理論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自我效能指的是人們對自己做某項具體工作或在特定局面下采取行動的能力所做的判斷。”按照這一理論,“對于自我效能的判斷影響著對活動的選擇、努力的程度、持續的時間、對局面的應對、情緒以及最終的表現”。[87]
換句話說,自我效能用于描述個人對自身掌控棘手局面能力的信心程度。代表兩個極端的是這樣的看法:“我能做這個”(高自我效能)或者“我永遠也做不到這個。人們會怎么看我?”(低自我效能)[88]
自我效能的概念被證明是遠比其他人格特質更有效的創業成功的預測器。勞赫和弗雷澤援引了實證研究的結果,該研究表明成功企業家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其他人。“此外,在整合分析中,自我效能顯示出與成功有著最高的相關性(修正后的相關系數=·419)。這樣的相關性和美國成年人的體重與身高之間的相關性一樣高,而體重與身高的相關性是相關程度最高的醫學關系之一。”[89]
德國的一項研究將98名小企業所有人與29項人格特質進行對照,結果也表明自我效能(相關系數=·41)比測試到的其他任何人格特質的相關性都更高。相比之下,成功與冒險意愿之間的相關性小得可以忽略不計(相關系數=·11)。[90]另外一項研究對比了自我效能、支配欲以及內在控制點得分高的企業家與這三種特質的得分低的企業家。在第一個人群當中,89%的企業家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相比之下,第二組企業家只有11%取得了成功。[91]
美國的研究也證明,“創業自我效能”(ESE)與商業成功之間具有高度相關性,特別是在創業初期。創業自我效能衡量了“一個人對于他或她能夠成功完成多種角色及創業任務的信心強度”。[92]這一信心適用于創新、冒險、市場營銷、管理和從事金融活動。[93]
所有這些對于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那么現在是你為了創造財富而放棄領工資的職位、開始自主創業的時候嗎?要想創業成功,你除了要有超出常人的承擔風險的意愿之外,還需要具備許多技能和品質——太多想成為企業家的人沒有記住這一點。
遺憾的是,岡特·法尓廷批評的沒錯,大學院校在讓年輕人做好經商準備方面做得還是太少。在柏林自由大學教授創業課程的法尓廷提醒說,傳統的MBA課程以及針對創業者的許多建議往往關注的是開辦企業的運作層面,而忽視了一開始要有正確理念的重要性。[94]
法尓廷一再重申:“想法的質量是成功的關鍵因素。”[95]為了創辦一家成功的企業,想要成為企業家的人需要不斷反思自己最初的計劃,直到他們想到比目前市場上可以找到的所有方案更好、最好是好得多的解決之道。[96]
在法尓廷看來,傳統的MBA課程對于讓學生具備成功企業家所需的技能沒起到多大作用:教授給學生的一半內容都是無關緊要的,任何人只要有一半的智力水平就可以想明白,根本不用上大學,而另一半學習內容則過于復雜,以至于沒有任何實際應用性。MBA課程更適合讓學生準備好在極其復雜的公司環境下工作,而不是為開辦自己的企業做準備。法尓廷列舉了想要成為企業家的人所要具備的以下條件。
·形成未來的客戶一下子就能看出來的重要競爭優勢。[97]
·比潛在的模仿者至少領先一步。
·防止自己的想法在經濟和技術上變得過時。
·將財務開支降至最低。
·讓市場營銷成為籌劃過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法尓廷稱,企業家更像是藝術家而不是公司高管。根據不同的研究,創業者的失敗率高達30%到80%,在這種情況下,[98]創業者需要盡可能地消除一切風險因素。因此,法尓廷告誡說:“只要你還存在疑慮,你就沒有做好自主創業的準備。”[99]他承認這樣的建議與傳統看法不符。“不過,幾十年的經驗教給我的是另外一套東西。我看到太多初創企業以失敗告終。太多考慮不周全的想法。太多人過于倉促地去承擔他們無力盡到的商業責任。”[100]
有些人創業是因為他們處理不好作為雇員所從事的工作。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人會創業失敗。我看到有些人從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在哪里都干不好。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是這樣一種人,總以為自己比他們所效力的公司運作者懂得更多。一旦他們創辦自己的企業,就會意識到他們依舊在為一個老板工作,不過這個新老板往往更加殘酷無情:市場。此外,他們當中的許多人缺乏成功所需要的關鍵素質,特別是自律。
正因為如此,在一頭扎下去之前,先試探水的深淺或許是個好主意。如果你的工作做得很成功,可是又有很好的商業想法,那么何不暫且創立自己的公司作為額外的收入來源?我當初就是這么做的。在完成博士學業后,我花了五年時間在大學里當研究助理。不過,我通過在一家出版公司當顧問,并且為電臺寫專題文章、為報紙寫書評,增加了收入。
然后,當我在《世界報》這份全國性報紙擔任高級編輯,拿著高于平均水平的薪水時,我提出了在報紙上增加一個房地產版塊的想法,對此我的老板(此后被提拔為阿克塞爾·施普林格公司董事會主席)表示贊同。我還有其他一些想法,想幫助擁有并發行《世界報》的施普林格出版社通過組織活動和會議,從市場發展趨勢中獲利。我說服了出版商,并在隨后組織了一次關于海外房地產投資機遇的會議。
然后,我想趁熱打鐵,在第一次會議取得成功后(活動所獲得的利潤都歸我的雇主所有)再組織一次、兩次甚至三次這樣的活動。然而,我的老板們決定,他們想再等上一年。失望之下,我請求他們允許我來運作這類主要聚焦房產稅法的會議和研討會,風險由我本人來承擔。這就是我的“柏林房地產圓桌會議”的開始,自1998年以來,已經組織了超過300場活動。換句話說,我當時在不必放棄固定職位所帶來的財務穩定的情況下,抓住了自雇的機會。很快,我通過自雇活動獲得的收入就與我正式工作的工資不相上下了。
這讓我有了在2000年創辦自己的企業的信心,這是一家為房地產公司提供定位與宣傳方面建議的咨詢公司。當然,邊做這個邊當編輯會造成利益上的沖突,于是我知道是做出決定的時候了。幸運的是,就在那段時間,一家大型上市房地產公司的董事長想把我挖過去當他的戰略與傳媒總監。我謝絕了,不過告訴了他我要開公司的想法。他當即表示,要成為我的第一個客戶,繼之后幾周得到了其他一些公司的承諾后,我辭掉了在報社的工作,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我有個熟人目前是一名成功的房地產經紀人,他也是在還受雇于一家制造公司期間開始兼職做現在這份工作。他下午5點下班,然后搖身一變成了一名房地產經紀人。雖然他經常工作到半夜,卻從來沒有忽略過自己的正職——相反,他甚至得到了提拔。我認識的另一個人把開健身房作為副業——當時健身業剛剛興起,那時的健身房還可以從下午5點到晚上11點營業,并且做到盈利。
先來一段“試用期”以便看看自己是否具備運作一家成功企業所需的素質,這或許是個好主意。當然這也是將隨之而來的風險降至最低的好辦法。但是你需要小心的是,不要忽視自己的正職。如果你讓老板有理由懷疑你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很可能不再允許你做兼職。相反:你需要比任何時候都更賣力!
等到了你覺得應該邁出成為全職自雇人士的最后一步時,你應該培養合適的人選來接手你現在的工作。不給出合適的替代人選就遞交辭呈既不忠誠,也不負責任。我在辭去報社的工作時,建議由我的副手接手我的工作,這名副手是從另一個部門調過來和我在房地產版面合作的。我相信他能做得很好。
我很幸運,事實證明我的直覺是正確的。我的公司很快在我們所選擇的這一小塊市場上占據了領先地位。雖然自創立以來,公司獲得了相當可觀的利潤,但我在最初的幾年里依然保持著簡樸的生活方式,住在租來的公寓里,開著一輛中級車。
不過,其他一些經歷也教會我不要將成功視為理所當然。2010年,我創辦了一家名為CAT模特公司的模特經紀公司,對于這家公司,我有著雄心勃勃的計劃。我聘請了一些經驗豐富的經紀人和星探,他們曾在不同的國家為諸如福特、精英和梅加模特這樣的著名模特公司工作過。雖然我們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公司有了一定知名度,比如,我們發掘的一些模特登上了《時裝》和其他一些時尚雜志的特輯,并參加了包括柏林時裝周在內的走秀,但我很快意識到,我不會在近期取得收支上的平衡。我想到買下另外一家模特經紀公司或是另一家模特經紀公司的股票。但是我在查看了我所關注的一家很有聲望、很內行并且其老板對模特行業的了解比我多得多的模特經紀公司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后,我對于在這一行業很難賺到錢的懷疑得到了證實。我決定不去買那家公司的股票,以減少我的損失,并解散了CAT模特公司。
綜上所述——自雇人士和企業家創造財富的可能性遠遠高于企業高管。不過,不要低估隨之而來的風險。在許多情況下,在你決定辭去正職之前,試著把自雇活動作為副業是明智之舉。從成功的企業家那里可以學到很多經驗,不過從眾多嘗試過創業但以失敗告終的企業家那里,你能學到的東西甚至更多。
要記住的一點是,你需要的資金量十有八九比自己預期的要多。如果你的創業想法只有在一切按計劃進行的情況下才能行得通,那么你就已經注定了失敗的命運。一旦你已經開辦了自己的公司,你仍要嘗試不同的想法。這需要耐心和許多勇氣,還要有財力。
如果你在財務上依賴外部支持者,不要低估他們的急躁程度:很多時候,風險資本家在一家公司有實實在在的機會取得成功之前,早早就撤了資。不過,對于你的資助者而言,你的公司只是許多公司當中的一個——他們非常務實,會采取兩面下注的做法,并且預計到他們所支持的大多數企業都會倒掉。這是在你自主創業前,需要明白的另一件事。
我一點也沒有勸阻你的意思。我試圖做的只是想提醒你不要誤以為創業對于每個想要創造財富的人來說都是正解。如果財務穩定對你而言很重要,或許更好的做法是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你作為企業高管的事業上,同時做到儲蓄和明智的投資,從而讓自己的財富增長。
不管你的目標是躋身公司高級管理層,還是想作為自雇人士或企業家創造財富——如果不學會推銷都走不了多遠。正因為如此,下一章專門講推銷能力,到目前為止,這對所有企業而言是最重要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