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地集結:二戰德軍重武器
- 軍情視點
- 3048字
- 2019-01-10 16:15:14
1.2 二戰德軍重武器概述
1.2.1 重武器分類
1.2.1.1 戰車
戰車,一般指戰斗車輛,包括坦克和裝甲車,其中,由于坦克比較特殊,通常單獨歸類。一戰中,重機槍的使用、塹壕戰的產生,使得坦克這種掩護步兵突進的裝甲戰斗車輛應運而生,在戰場上,尤其是二戰戰場上出盡了風頭,被稱為“陸戰之王”。坦克根據其重量可以劃分為:小坦克(10噸以下)、輕型坦克(20噸以下)、中型坦克(20~40噸)、重型坦克(40~70噸)、超重型坦克(70噸以上)。二戰中,由于坦克在戰場上的優秀表現,所以出現了很多針對它的武器裝備,其中就包括自行火炮。自行火炮的用途不僅僅是反坦克,還可以在己后方為前線士兵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援。這種情況又促使了另一種戰車的大力發展,它就是裝甲車。

二戰期間德國的坦克生產車間
以坦克(這里包含兩棲坦克)為主的陸地武器可以說是二戰中最主要的作戰武器,各國都致力于發展坦克,因此,當時該武器的技術可以說是如日中天。例如德國“虎王”重型坦克,其車身前裝甲厚度為100~150毫米,側裝甲和后裝甲厚度為80毫米,底部和頂部裝甲厚度為28毫米。炮塔的前裝甲厚度為180毫米,側裝甲和后裝甲厚度為80毫米,頂部裝甲厚度為42毫米。即使在近距離上,同時期內也很少有火炮能摧毀它的正面裝甲。

德國士兵與坦克
1.2.1.2 火炮
火炮常常會左右一次戰役甚至戰爭的勝負。在二戰中,死于炮口下的人數甚至比死于槍口下的人數還多。在一場戰斗開始之前,交戰雙方通常會先使用火炮進行火力壓制,盡量殺傷對方的有生目標,摧毀對方的武器裝備,并產生威懾力,讓對方的士兵恐懼。

德國士兵使用火炮進行攻擊
二戰中,德軍火炮的種類、數量繁多,主要有自行式火炮和牽引式火炮兩大類。前者不需要額外搭配行進動力,主要依靠自身的坦克地盤前行;后者則需要馬匹、人力或者用車輛進行牽引。戰爭初期,德軍的牽引式火炮性能比較突出,例如后面所講的88毫米高射炮。但到了中后期,這些火炮對于蘇軍的厚實裝甲的坦克來說,已經不足為懼了。鑒于此,德軍不得不建造其他更強勁的火炮,例如“追獵者”自行火炮和“古斯塔夫”超重型鐵道炮等。不過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些火炮本質是“應急產品”,所以無法改變德國的敗局。

德國士兵使用火炮為前線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1.2.1.3 戰艦
戰艦,是裝有厚裝甲和大口徑主炮的大型軍艦,是人類創造的最龐大和復雜的武器系統之一。由于功能的不同,戰艦分為很多種類,其中包括戰列艦、巡洋艦和護衛艦等。值得注意的是,同坦克一樣,由于航空母艦較特殊,所以通常作為單獨種類。從19世紀末到二戰,戰列艦作為海軍中最大的武裝艦艇,是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標志,因此常被稱為主力艦。

德國的戰列艦
二戰爆發前,由于德國曾受《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以及自身原因不是非常重視戰艦,所以在這方面相較英國等國家而言,非常地落后。不過,德國還是有幾款性能不錯的戰艦,例如后面所講的“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俾斯麥”級戰列艦。但它們的命運都是被盟軍擊沉。

被擊中的德國戰艦
1.2.1.4 戰機
戰機是直接參加戰斗、保障戰斗行動和軍事訓練的飛機的總稱,是航空兵的主要技術裝備。戰機大量用于作戰,使戰爭由平面發展到立體空間,對戰略戰術和軍隊組成等產生了重大影響。

空中格斗中的德軍戰斗機
平心而論,二戰中德軍戰機的性能非常優秀,不論是初期的Bf-109戰斗機、Fw-190戰斗機,還是后期的Me-262噴氣式戰斗機、Ar 234轟炸機,它們在技術上都要領先于當時盟軍。雖然盟軍戰機性能略遜,但好在是數量較多,量變往往能引起質變。

進行風洞測試的戰機
1.2.1.5 導彈
二戰中,德國開創了導彈時代。在戰爭末期,其先后研發了數款導彈,其中包括BV246“冰雹”反輻射導彈、X-7“小紅帽”反坦克導彈和HS-117“蝴蝶”地對空導彈等。雖然當時德國擁有如此先進的武器,但是這些武器的設計并不完善,貼切地說是“不實用”,而且這些武器被研發出來時德國已經是強弩之末了,所以其沒能利用這些武器來取得勝利。另外,美國在二戰使用的“高尖端”炸彈——原子彈,開辟了核武器時代。
1.2.2 著名軍工企業
1.2.2.1 克虜伯公司

克虜伯公司LOGO
全稱:克虜伯公司(Krupp)
創始人:阿爾弗雷德?克虜伯
成立時間:1811年
總部地點:德國埃森市
戰時產品:88毫米高射炮、“古斯塔夫”鐵道炮
克虜伯是19~20世紀德國工業界的一個顯赫的家族,其家族企業克虜伯公司是德國最大的以鋼鐵業為主的重工業公司。在二戰以前,克虜伯兵工廠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軍火生產商之一,二戰后以機械生產為主。

一戰期間,克虜伯工廠正在趕制兵器

克虜伯公司俯視照
目前,克虜伯已成為德國工業巨頭,產品范圍涉及鋼鐵、汽車技術、機器制造、工程設計及貿易等領域,基本脫離了軍工行業。集團下屬的克虜伯電梯集團是全球三大電梯和自動扶梯生產商之一,雇員約28500人,經營業務遍及世界各地。

1960年,克虜伯公司已經全面轉產生產機車
1.2.2.2 萊茵金屬公司

萊茵金屬公司LOGO
全稱: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tall GmbH)
成立時間:1889年
總部地點: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
戰時產品:KwK 42坦克炮
萊茵金屬公司成立于1889年,總部位于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早在一戰時期,萊茵金屬公司就是德國最大的軍火制造商之一,二戰期間,該公司曾是德軍各式火炮的主要供應者。

二戰期間萊茵金屬公司的工廠內部
目前,萊茵金屬的火炮技術堪稱世界一流,美國M1、德國“豹”Ⅱ、以色列“梅卡瓦”Ⅳ、日本90式、意大利“公羊”Ⅱ等世界著名坦克都采用了萊茵金屬的滑膛坦克炮。特別是M1和“豹”Ⅱ采用了最新的120毫米L55RH滑膛炮,炮口初速達到1750米/秒,使用鎢合金彈,在常溫狀態下穿深達900毫米,而且精度相當高,射程5000米,為目前射程最遠的坦克火炮,火炮性能方面非常出色。
1.2.2.3 梅塞施密特公司

梅塞施密特公司LOGO
全稱:梅塞施密特股份公司(Messerschmitt AG)
創始人:吉斯坦·奧托、威利·梅塞施密特
成立時間:1916年
總部地點:德國巴伐利亞
戰時產品:Bf-109戰斗機、Me-262戰斗機
梅塞施密特公司是一家著名的德國飛機制造商,該公司開發的飛機在二戰有著出色的表現,如Bf-109戰斗機和Me-262戰斗機。二戰結束后,梅塞施密特公司被禁止制造航空器,轉而生產迷你車KR175/KR200系列。1968年6月6日,梅塞施密特公司與一家民用航空公司伯爾科合并,成為梅塞施密

迷你車KR175/KR200系列

梅塞施密特公司的早期飛機(M20飛機)
特-伯爾科。同年5月再買下漢堡飛機制造廠(HFB)、布洛姆-福斯的航空部門,公司再次更名為梅塞施密特-伯爾科-布洛姆(MBB)。1989年,MBB被戴姆勒克萊斯勒太空公司(當時稱作德國航太公司)并購,最后成為歐洲航空防衛暨太空公司。
1.2.2.4 亨克爾飛機公司

亨克爾飛機公司LOGO
全稱:亨克爾飛機制造廠(Heinkel Flugzeugwerke)
創始人:恩斯特·亨克爾
成立時間:1922年
總部地點:德國施佩耶爾
戰時產品:He 111中型轟炸機、He 177重型轟炸機
亨克爾飛機制造廠是德國一家飛機制造商,曾制造出世界上第一種噴氣式飛機He 178、第一種液態燃料火箭動力飛機He 176。二戰期間,該公司主要為德軍生產轟炸機,包括主力的中型轟炸機He 111和其唯一的四發轟炸機He 177。1965年,亨克爾公司被綜合航空技術制造廠公司(Vereinigte Flugtechnische Werke)合并。

亨克爾飛機公司的早期戰機
1.2.2.5 容克斯飛機公司

容克斯飛機公司LOGO
全稱:容克斯飛機與發動機制造廠(Junkers Flugzeug-und Motorenwerke AG)
創始人:雨果·容克斯
成立時間:1895年
總部地點:德國德紹
戰時產品:Ju-86轟炸機、Ju-287轟炸機
容克斯飛機與發動機制造廠是德國一家飛機制造商,一般直接通稱“容克斯”。一戰期間,容克斯研制了當時世上最先進的全金屬單翼機。二戰后,容克斯公司存活下來并重組為容克斯有限責任公司(Junkers GmbH),之后于1958年被并入梅塞施密特-伯爾科-布洛姆(MBB)財團。1989年,MBB被德國宇航公司(DASA)收購,1995年更名為戴姆勒-奔馳宇航公司,成為如今歐洲航空防務航天公司(EADS)的前身。

容克斯飛機公司的車間遠景(人物頭像為容克斯飛機公司的創始人雨果·容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