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補陰藥

北沙參 Beishashen

別名 萊陽沙參、遼沙參。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稍晾,置沸水中燙后,除去外皮,干燥。或洗凈直接干燥。

植物識別 多年生草本,高5~20cm。全株被白色柔毛。基生葉三出式分裂或三出式二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卵圓形,邊緣有缺刻狀鋸齒。復傘形花序頂生,密被灰褐色長柔毛,花瓣白色。雙懸果圓球形或橢圓形,密被棕色長柔毛及絨毛,有5個棱角,果棱有木栓質翅。花期5~7月,果期6~8月。分布于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等地。

中藥識別 本品表面淡黃白色,略粗糙。斷面皮部淺黃白色,木部黃色。氣特異,味微甘。

選購貯藏 以色黃白者為佳。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現代研究 有鎮咳、祛痰、平喘、抗胃潰瘍、調節免疫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 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熱燥咳,勞嗽痰血,胃陰不足,熱病津傷,咽干口渴。

用法用量 煎服,5~12g。

用藥禁忌 不宜與藜蘆同用。風寒咳嗽、脾胃虛寒及寒飲喘咳者不宜服用。

①陰虛咳嗽或久咳音啞:北沙參、玄參、知母、牛蒡子各9g,生地黃15g。水煎服。②支氣管炎:北沙參、車前子各10g,生甘草5g。水煎。每日2~3次分服。③熱病后干渴,食欲不振:北沙參、麥冬、石斛各12g,生地黃、玉竹各15g。水煎服。

適用于胃陰虧虛型胃痛者。北沙參、麥冬、石斛各8g。取上述藥的煎煮液泡茶服用。

清熱生津,健脾開胃。鵝肉250g,北沙參、玉竹各15g,山藥30g。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煮至鵝肉熟爛,加食鹽等調味。佐餐食用。

南沙參 Nanshashen

別名 白沙參、白參。

來源 本品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或沙參的干燥根。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后趁鮮刮去粗皮,洗凈,干燥。

植物識別 ①輪葉沙參:莖生葉3~6枚輪生,無柄或有不明顯葉柄,葉片卵圓形至條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花序狹圓錐狀,花冠筒狀細鐘形,口部稍縊縮,藍色、藍紫色。蒴果球狀圓錐形或卵圓狀圓錐形。花期7~9月。分布于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華東、廣東、廣西、云南、四川、貴州。②沙參:葉互生,葉片卵形,邊緣有重鋸齒。圓錐花序少分枝;花冠寬鐘形,藍紫色。花期9~10月。分布安徽、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地。

中藥識別 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凹陷處常有殘留粗皮。體輕,質松,斷面黃白色,多裂隙。氣微,味微甘。

選購貯藏 以色黃白者為佳。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現代研究 有抗輻射、保護呼吸系統、抗肝損傷、延緩衰老及提高記憶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微寒。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 養陰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氣。用于肺熱燥咳,陰虛勞嗽,干咳痰黏,胃陰不足,食少嘔吐,氣陰不足,煩熱口干。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用藥禁忌 反藜蘆。風寒咳嗽、脾胃虛寒及寒飲喘咳者不宜服用。

①肺燥咳嗽:南沙參12g,桑葉10g,麥冬10g,杏仁6g。水煎服。②肺虛咳嗽:鮮南沙參150g,豬瘦肉150g,水燉,服湯食肉。③產婦乳汁不足:鮮南沙參150g,豬腳1只水燉,服湯食肉。

適用于肺熱燥咳,虛勞久咳,陰傷咽干喉痛。南沙參10g、綠茶3g。開水沖泡后飲用。

①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玉竹50g,沙參50g,老鴨1只,蔥、生姜、料酒、食鹽各適量。置砂鍋內,加水適量,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煲至鴨肉熟爛。喝湯吃鴨肉。②滋陰潤肺止咳。先將沙參15g煎取汁,入粳米100g煮粥,煮熟后加入冰糖調味。佐餐食用。

百合 Baihe

別名 韭番、百合蒜。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細葉百合的干燥肉質鱗葉。

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洗凈,剝取鱗葉,置沸水中略燙,干燥。

植物識別 ①百合:多年生草本,莖圓柱形。葉4~5列互生,葉片線狀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花單生于莖頂,花被6片,乳白色或帶淡棕色。花期6~8月,果期9月。大部地區有栽培。②細葉百合:莖細。葉片窄線形。花被紅色,向外反卷。分布于東北、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內蒙古等地。③卷丹:上部葉腋內常有紫黑色珠芽。花橘紅色,花被片披針形向外反卷,內面密被紫黑色斑點。分布于河北、陜西、甘肅、山東、江蘇、華中、廣東、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中藥識別 表面類白色、淡棕黃色或微帶紫色,有數條縱直平行的白色維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較平坦,角質樣。氣微,味微苦。

選購貯藏 以瓣均勻、肉厚、色黃白、質堅、筋少者為佳。置通風干燥處。

現代研究 有鎮咳、祛痰、鎮靜、提高免疫力、抗缺氧、抗疲勞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寒。歸心、肺經。

功能主治 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用于陰虛燥咳,勞嗽咯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用藥禁忌 脾虛便溏及風寒咳嗽者不宜服。

飲食禁忌 忌同時食用豬肉、豆腐。

①神經衰弱,心煩失眠:百合15g,酸棗仁15g,遠志9g。水煎服。②熱病后心煩不安:百合15g,知母10g。水煎服。

適用于咳痰不止,甚則痰中帶血。百合5g、款冬花3g、生姜3g、綠茶3g。開水沖泡后飲用。

①寧心安神,潤肺止咳。百合30g,糯米50g,冰糖適量。同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煮至米爛湯稠。溫熱服。②安神健腦。適用于失眠多夢、焦慮健忘等癥。百合、去心蓮肉各50g,加水適量,煮沸,再加銀耳25g,文火煨至湯汁稍黏,加冰糖,冷后即可。睡前服用。

麥冬 Maidong

別名 寸冬、大麥冬、麥門冬。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干燥塊根。

采集加工 夏季采挖,洗凈,反復暴曬、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須根,干燥。

植物識別 多年生草本。葉從生,葉片窄長線形。花葶較葉短,總狀花序穗狀,花小,淡紫色,花被片6。漿果球形,早期綠色,成熟后暗藍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或為栽培。

中藥識別 本品呈紡錘形,兩端略尖。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面黃白色,半透明。氣微香,味甘、微苦。

選購貯藏 以肥大、色黃白、半透明、質柔者為佳。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現代研究 有降血糖、鎮靜催眠、平喘、增強免疫、延緩衰老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功能主治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泄瀉、風寒感冒及痰濕咳喘者不宜用。

飲食禁忌 忌同時食用鯉魚、鯽魚、鰱魚。

①陰虛心煩口燥:麥冬12g,玄參12g,玉竹12g,蓮子10g,甘草6g。水煎服。②肺虛干咳痰稠:麥冬12g,沙參10g,瓜蔞10g,酸棗仁10g。水煎服。③咽喉腫痛:麥冬12g,桔梗10g,胖大海10g,甘草6g,水煎服。
④肺燥,咳嗽,咽干:麥冬10g,桑葉10g,玄參10g,杏仁10g,枇杷葉10g。水煎服。

適用于骨蒸肺痿,四肢煩熱、不能食、口干渴。麥冬5g、地骨皮3g、綠茶3g。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

①生津止渴。適用于熱病后因氣津被耗而引起的氣短、咽干、口渴、心煩、少寢或干咳等癥。麥冬30g,白粳米50g。先將麥冬搗爛煮濃汁,去渣,用汁煮米做粥。佐餐食用。②生津潤燥。凡因津液傷燥而引起的咽干、食物難咽、反胃嘔逆等癥,飲此汁有一定療效。麥冬10g,生地黃15g,藕200g。先將麥冬、生地黃切碎,加10倍量水煎煮,過濾取汁。藕切碎,煮汁,兩汁混合。每日飲用1次。

天冬 Tiandong

別名 天門冬、明天冬。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塊根。

采集加工 秋、冬季采挖,洗凈,除去莖基和須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熱除去外皮,洗凈,干燥。

植物識別 多年生攀援草本。莖細,分枝具棱或狹翅;葉狀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先端銳尖。葉退化成鱗片,先端長尖,基部有木質倒生刺。花1~3朵簇生葉腋,淡綠色,花被片6。漿果球形,成熟時紅色。花期5~7月,果期8月。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等地。

中藥識別 本品呈長紡錘形,略彎曲。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淺不等的縱皺紋。質硬或柔潤,有黏性,斷面角質樣,中柱黃白色。氣微,味甜、微苦。

選購貯藏 以色黃白、半透明者為佳。置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蛀。

現代研究 有鎮咳祛痰、平喘、降血糖、延緩衰老及抗腫瘤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苦,寒。歸肺、腎經。

功能主治 養陰潤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頓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熱,內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干口渴,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用藥禁忌 脾虛泄瀉、痰濕內盛者忌用。

飲食禁忌 忌同時食用鯉魚、鯽魚、鰱魚。

①支氣管炎,咳嗽,口干:天冬10g,麥冬10g,貝母10g。水煎服。②肺熱咳嗽:天冬30g,麥冬15g,葛根15g,甘草6g。水煎服。

適用于熱病發熱、煩渴,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口舌生瘡。天冬5g、板藍根3g、綠茶3g。開水沖泡后飲用。

適用于肺腎陰虛,咳嗽吐血,陰虛發熱,咽喉腫痛,消渴便秘。將天冬15g水煎,去渣取汁,入粳米100g煮粥,候熟,入冰糖少許,稍煮即可。空腹食用。

石斛 Shihu

別名 金釵石斛、鐵皮石斛、霍山石斛、耳環石斛。

來源 本品為蘭科植物金釵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蘇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屬植物近似種的新鮮或干燥莖。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鮮用者除去根和泥沙;干用者采收后,除去雜質,用開水略燙或烘軟,再邊搓邊烘曬,至葉鞘搓凈,干燥。

植物識別 ①金釵石斛:莖黃綠色,多節。葉常3~5片生于莖的上端。總狀花序自莖節生出,花萼及花瓣白色,末端呈淡紅色;花瓣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唇瓣近圓卵形,下半部向上反卷包圍蕊柱,近基部的中央有一塊深紫色的斑點。花期5~6月。②鼓槌石斛:莖紡錘形,具多數圓鈍的條棱。近頂端具2~5枚葉。總狀花序近莖頂端發出;花瓣倒卵形,黃色。分布四川、貴州、云南、湖北、廣西、臺灣等地。

中藥識別 表面金黃色、綠黃色或棕黃色,有光澤,有深縱溝或縱棱。切面黃白色至黃褐色,有多數散在的筋脈點。氣微,味淡或微苦,嚼之有黏性。

選購貯藏 鮮石斛以青綠色、肥滿多汁、嚼之發黏者為佳;干石斛以色金黃、有光澤、質柔韌者為佳。干品置通風干燥處,防潮;鮮品置陰涼潮濕處,防凍。

現代研究 有降血糖、增強免疫、抗腫瘤、抗白內障及調節胃腸功能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微寒。歸胃、腎經。

功能主治 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于熱病津傷,口干煩渴,胃陰不足,食少干嘔,病后虛熱不退,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目暗不明,筋骨痿軟。

用法用量 煎服,6~ 12g。鮮用,15~30g。

用藥禁忌 溫熱病不宜早用;若溫熱病尚未化燥傷津者或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舌苔厚膩者忌服。

①肺胃虛弱,舌紅口干:石斛15g,水煎服。②熱病煩渴:石斛12g,天花粉10g,金銀花10g,葛根15g,甘草6g、水煎服。

益胃生津,清熱養陰。適用于熱病傷津,口干煩渴;病后虛熱。石斛5g、綠茶3g。開水沖泡后飲用。

適用于熱病津傷,心煩口渴;病后津虧,虛熱不退;胃虛隱痛而兼干嘔等。鮮石斛30g,水煮取汁,加粳米50g煮粥。日2次,稍溫頓服。

玉竹 Yuzhu

別名 萎蕤、葳蕤。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莖。

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至柔軟后,反復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曬干。

植物識別 多年生草本。莖單一,高20~ 60cm。葉互生,無柄;葉片橢圓形至卵狀長圓形。花腋生,通常1~3朵簇生,花被筒狀,黃綠色至白色,先端6裂。漿果球形,熟時藍黑色。花期4~6月,果期7~9月。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及陜西、甘肅、青海、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地。

中藥識別 外表皮黃白色至淡黃棕色,半透明。切面角質樣或顯顆粒性。氣微,味甘,嚼之發黏。

選購貯藏 以肉厚、半透明、色黃白者為佳。置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蛀。

現代研究 有降血糖、延緩衰老、增強免疫、抗缺氧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微寒。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 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干口渴,內熱消渴。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用藥禁忌 脾胃虛弱、痰濕內蘊、中寒便溏者不宜服用。

①肺熱傷陰干咳:玉竹10g,麥冬10g,生石膏15g,杏仁10g。水煎服。②糖尿病:玉竹100g,生地黃100g,枸杞100g,加水1.5L熬成膏,每次服1匙,日服3次。

養陰潤燥,除煩止渴。玉竹10g、綠茶3g。開水沖泡后飲用。

益陰化瘀,降低血脂。適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癥、冠心病。玉竹100g、山楂100g用白酒1000ml浸泡10天。每次服10~15ml,每日2~3次。

①適用于熱病傷陰之咽干咳嗽,心煩口渴,秋冬肺燥干咳。玉竹30g,豬瘦肉100g。加清水400ml,煎至200ml,加食鹽、味精調味。食肉飲湯。②適用于肺陰咳喘、糖尿病和胃陰虛的慢性胃炎、津虧腸燥引起的大便秘結等癥。先將玉竹20g、沙參20g水煮取汁40ml。再將鴨子從背部劈開,鴨腹向下放在瓷盆內,加入鹽料酒、蔥,上屜蒸1小時左右取出。再將鴨子對脯向下放入鍋內,加原湯、雞湯、玉竹、沙參濃縮汁及調料,上火燜5分鐘,取出后向上扣在圓盤內。最后將湯用雞油加淀粉勾成汁,澆在鴨子上即成。食肉。

黃精 Huangjing

別名 米脯。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黃精、滇黃精或多花黃精的干燥根莖。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置沸水中略燙或蒸至透心,干燥。

植物識別 黃精: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圓柱形,單一,光滑無毛。葉4~5枚輪生;葉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先端漸尖并卷曲。花腋生,花梗先端2歧,著生花2朵;花被筒狀,白色,先端6齒裂,帶綠白色。漿果球形,成熟時黑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分布于東北、河北、山東、江蘇、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

中藥識別 外表皮淡黃色至黃棕色。切面略呈角質樣,淡黃色至黃棕色,可見多數淡黃色筋脈小點。質稍硬而韌。氣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選購貯藏 以色黃、切面角質樣、味甜者為佳。置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蛀。

現代研究 有提高免疫、抗疲勞、提高記憶、抗氧化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平。歸脾、肺、腎經。

功能主治 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用于脾胃氣虛,體倦乏力,胃陰不足,口干食少,肺虛燥咳,勞嗽咯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軟,須發早白,內熱消渴。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用藥禁忌 痰濕壅滯、中寒便溏、氣滯腹脹者不宜服用。

①腎虛腰痛:黃精15g,杜仲15g,伸筋草10g。水煎服。②肺虛咳嗽:黃精20g,百合20g,陳皮3g,水煎服。③糖尿病:黃精30g,玉竹30g。水煎服。④胃熱口渴:黃精20g,山藥15g,熟地黃15g,天花粉12g,麥冬12g。水煎服。

益氣補血。黃精、丹參各10g,綠茶5g。用開水沖泡10分鐘后服用。

枸杞子 Gouqizi

別名 枸杞果。

來源 本品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實。

采集加工 夏、秋季果實呈紅色時采收,熱風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皺后,曬干,除去果梗。

植物識別 ①枸杞:落葉灌木,高1m左右。莖灰色,具短棘。葉卵形、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全緣。花腋生,花冠漏斗狀,先端5裂,裂片長卵形,紫色。漿果卵形或長圓形,深紅色或橘紅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②寧夏枸杞:灌木,高2~3m。分布于甘肅、寧夏、新疆、內蒙古、青海等地。

中藥識別 本品呈類紡錘形或橢圓形,表面紅色或暗紅色。氣微,味甜。

選購貯藏 以粒大、肉厚、色紅、質柔潤、味甜者為佳。置陰涼干燥處,防悶熱,防潮,防蛀。

現代研究 有增強免疫、延緩衰老、抗肝損傷、降血糖、降血脂及抗疲勞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于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用藥禁忌 脾虛便溏者慎用。

①糖尿病:枸杞子30g,西瓜皮30g,黨參9g。水煎服。②肝腎不足,頭暈眼花:枸杞子10g,菊花10g,熟地黃15g。水煎服。

滋腎潤肺,補肝明目。適用于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虛勞咳嗽;消渴;遺精。枸杞10g、花茶3g、冰糖10g。開水沖泡后飲用。

適用于腰膝酸軟,虛勞咳嗽,視力減退。枸杞子適量,放入白酒,密封浸泡2周后即可飲用。飲量隨意,以不過量為宜。

適用于陽痿,性功能減退。取羊肉1000g切塊,放入鍋中煮半熟后,入枸杞子20g、姜片、鹽、蔥、料酒同煮,微火燉爛。食肉喝湯。

桑椹 Sangshen

別名 桑實、桑椹子、桑果。

來源 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

采集加工 4~6月果實變紅時采收,曬干,或略蒸后曬干用。

植物識別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5m。樹皮灰白色,有條狀淺裂。單葉互生,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邊緣有粗鋸齒或圓齒,有時有不規則的分裂。穗狀葇荑花序,花黃綠色。聚合果深紫色或黑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我國各地大都有野生或栽培。

中藥識別 本品為聚花果,由多數小瘦果集合而成,呈長圓形。黃棕色、棕紅色至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圓形,稍扁,外具肉質花被片4枚。氣微,味微酸而甜。

選購貯藏 以個大、色暗紫、肉厚者為佳。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現代研究 有延緩衰老、增強免疫、降血脂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酸,寒。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 滋陰補血,生津潤燥。用于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須發早白,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血虛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用藥禁忌 脾虛便溏者慎服。

飲食禁忌 忌同時食用螃蟹等海產品。

①血虛便秘:何首烏15g,桑椹15g。水煎服。②肝腎虛腰酸痛,頭暈目花,陰虛吐血:桑椹、墨旱蓮、女貞子各15g,水煎服。

滋陰補腎,止咳生津。鮮桑椹30g、枸杞5g、綠茶3g、冰糖3g。開水沖泡后飲用。

補腎養肝,益精血,潤燥。桑椹60g,鎖陽30g,白酒1000ml。密封浸泡7日;將蜂蜜60g煉過,倒入藥酒中,拌勻。將酒溫熱空腹服用,每次服10~20ml,每日2次。

滋補肝腎,利水消腫。桑椹30g,薏苡仁、葡萄干各20g,粳米100g。將上述諸物共入鍋中,加適量水煮粥。佐餐服食。

墨旱蓮 Mohanlian

別名 旱蓮草、鱧腸。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鱧腸的干燥地上部分。

采集加工 花開時采割,曬干。

植物識別 一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粗毛,折斷后流出的汁液數分鐘后呈藍黑色。葉對生,兩面均被白色粗毛。頭狀花序腋生或頂生,總苞鐘狀,花托扁平;舌狀花白色,管狀花墨綠色。瘦果黃黑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分布于全國各地。

中藥識別 莖圓柱形,表面綠褐色或墨綠色,具縱棱,有白毛,切面中空或有白色髓。葉多皺縮或破碎,墨綠色,密生白毛。頭狀花序。氣微,味微咸。

選購貯藏 以色黑綠、葉多者為佳。置通風干燥處。

現代研究 有止血、調節免疫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酸,寒。歸腎、肝經。

功能主治 滋補肝腎,涼血止血。用于肝腎陰虛,牙齒松動,須發早白,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陰虛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用。

①食管癌,胃癌,肝癌:鮮墨旱蓮500g,搗爛絞汁,調糖服。
②肺出血,腸出血及內傷出血:墨旱蓮30g,仙鶴草10g,地榆10g,側柏葉10g。水煎服。③咽喉炎:鮮墨旱蓮適量搗汁加醋調勻,含漱或徐徐咽下。④牙齦炎:鮮墨旱蓮適量,加食鹽搗爛,取汁涂患處。⑤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墨旱蓮30g,燈心草30g。水煎服。

用于須發早白。墨旱蓮60g,槐角子30g,生地黃30g。用白酒500ml浸泡20日。每晚臨睡前飲30ml。

涼血止血,滋陰益腎。適用于陰虛血熱引起的各種出血。將墨旱蓮10g、白茅根15g煎取藥汁約400ml,加入粳米60g,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至米爛。佐餐食用。

女貞子 Nüzhenzi

別名 女貞實。

來源 本品為木犀科植物女貞的干燥成熟果實。

采集加工 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枝葉,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燙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植物識別 常綠灌木或喬木。樹皮灰褐色,枝黃褐色、灰色或紫紅色,疏生圓形或長圓形皮孔。單葉對生,葉片革質,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至寬橢圓形,全緣。圓錐花序頂生,花冠裂片4,長方卵形,白色。果腎形或近腎形,被白粉。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分布于陜西、甘肅及長江以南各地。

中藥識別 本品呈卵形、橢圓形或腎形。表面黑紫色或灰黑色,皺縮不平。氣微,味甘、微苦澀。

選購貯藏 以粒大、飽滿、色黑紫者為佳。置于燥處。

現代研究 有降血糖、增強免疫、延緩衰老、降血脂及抗腫瘤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苦,涼。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 滋補肝腎,明目烏發。用于肝腎陰虛,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須發旱白,目暗不明,內熱消渴,骨蒸潮熱。

用法用量 煎服,6~12g。以入丸劑為佳。本品酒制后能增強滋補肝腎作用,并使苦寒之性減弱,避免滑腸。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泄瀉者忌服。

①身體虛弱,腰膝酸軟:女貞子10g,枸杞子12g,墨旱蓮15g,桑椹15g。水煎服。
②脂溢性脫發:女貞子10g,制何首烏10g,當歸10g,墨旱蓮10g,菟絲子10g。水煎服。③虛損有熱,白發:女貞子15g,墨旱蓮10g,桑椹10g,當歸15g,制何首烏10g,水煎服。

滋陰補腎,養肝明目。適用于陰虛火旺,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遺精,須發早白。女貞子250g,白酒750ml。密封浸泡5日。每次空腹服10~30ml,每日2次。

滋補腎陰,滋養肝血。適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耳鳴耳聾、頭暈眼花、腰腿酸軟等。魚鰾25g,枸杞子、女貞子、黃精各25g,調料適量。共入鍋中,加水適量煮湯,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熬20分鐘,加調料即成。內服,1日2~3次。

黑芝麻 Heizhima

別名 巨勝、黑脂麻。

來源 本品為脂麻科植物脂麻的干燥成熟種子。

采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曬干。

植物識別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四棱形,不分枝。葉對生,或上部者互生。花生于葉腋,花冠筒狀,唇形,白色,有紫色或黃色彩暈,裂片圓形。蒴果橢圓形,多4棱或6、8棱。花期5~9月,果期7~9月。我國各地有栽培。

中藥識別 本品呈扁卵圓形,表面黑色,平滑或有網狀皺紋。尖端有棕色點狀種臍。氣微,味甘,有油香氣。

選購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現代研究 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肝損傷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肝、腎、大腸經。

功能主治 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用于精血虧虛,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須發早白,病后脫發,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9~15g。或入丸、散劑。

用藥禁忌 脾虛大便溏瀉者忌服。

①腸燥便秘:黑芝麻15g,微炒,研細粉,蜜糖30g調服。②須發早白:黑芝麻15g,制何首烏15g,水煎服。③肝腎虧虛,頭昏,眼花,耳鳴:黑芝麻10g,桑葉10g,研細粉,蜜糖適量調服。④病后脫發:黑芝麻微炒,研細粉,加糖適量拌勻,每日服1~2匙,開水沖服。

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適用于肝腎精血不足,須發早白,腰膝酸軟,四肢無力,腸燥便秘。芝麻100g,干地黃250g,薏苡仁30g。用白酒1500ml浸泡7日。每次服20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

①滋陰養血生乳。黑芝麻50g,食鹽25g。將黑芝麻炒熟,待冷后,同鹽用搟面杖搟成細粉備用。可蘸食,亦可撒于粥上食之。
②滋陰補腎。適用于肝腎陰虛,病后體弱,大便燥結,須發早白等。淮山藥15g,黑芝麻120g,粳米60g。共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粥。早晚各服1小碗。

龜甲 Guijia

別名 敗龜板、敗龜甲。

來源 為龜科動物烏龜的背甲及腹甲。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季為多,捕捉后殺死,剝取背甲及腹甲,除去殘肉,稱為“血板”。或用沸水燙死,剝取背甲及腹甲,除去殘肉,曬干者,稱為“燙板”。

中藥識別 背甲呈長橢圓形拱狀,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脊棱3條。腹甲呈板片狀,外表面淡黃棕色至棕黑色,每塊常具紫褐色放射狀紋理。質堅硬。氣微腥,味微咸。

選購貯藏 置干燥處,防蛀。

性味歸經 咸、甘,微寒。歸肝、腎、心經。

功能主治 滋陰潛陽,益腎強骨,養血補心。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頭暈目眩,虛風內動,筋骨痿軟,心虛健忘,崩漏經多。

用法用量 煎服,9~24g。宜先煎。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或內有寒濕者慎服。

滋陰助陽,寧心安神。適用于陽虛陰虧,心悸失眠,遺精,陽痿,腰膝酸軟,兩目昏花,全身瘦弱。龜甲(制)30g,鹿茸5g,人參10g,茯苓10g。用白酒500ml浸泡14日。每次服10ml,每日1~2次。

鱉甲 Biejia

別名 鱉殼、甲魚殼、團龜殼。

來源 為鱉科動物鱉的背甲。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季為多,捕捉后殺死,置沸水中燙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剝落時,取出,剝取背甲,除去殘肉,曬干。

中藥識別 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圓形,背面隆起。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綠色,具細網狀皺紋及灰黃色或灰白色斑點。內表面類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兩側各有肋骨8條,伸出邊緣。質堅硬。氣微腥,味淡。

選購貯藏 置干燥處,防蛀。

現代研究 有抗腫瘤、增強免疫、抗疲勞、抗肝損傷等作用。

性味歸經 咸,微寒。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 滋陰潛陽,軟堅散結,退熱除蒸。用于陰虛發熱,勞熱骨蒸,虛風內動,經閉,癥瘕。

用法用量 煎服,9~24g。宜先煎。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慎服。

①虛熱盜汗:鱉甲30g,龜甲15g,浮小麥15g,地骨皮10g。水煎服。②單純性肝脾腫大:炙鱉甲15g,水煎服。

楮實子 Chushizi

來源 本品為桑科植物構樹的干燥成熟果實。

采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洗凈,曬干,除去灰白色膜狀宿萼和雜質。

植物識別 落葉喬木。單葉互生,葉片卵形,不分裂或3~5深裂,邊緣鋸齒狀,上面暗綠色,具粗糙伏毛,下面灰綠色,密生柔毛。雄花為腋生葇荑花序,下垂;雌花為球形頭狀花序,有多數棒狀苞片。聚花果肉質,成球形,橙紅色。花期5月,果期9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中藥識別 本品略呈球形或卵圓形,稍扁。表面紅棕色,有網狀皺紋或顆粒狀突起。質硬而脆,易壓碎。氣微,味淡。

選購貯藏 以色紅、子老、無雜質者為佳。置干燥處,防蛀。

性味歸經 甘,寒。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 補腎清肝,明目,利尿。用于肝腎不足,腰膝酸軟,虛勞骨蒸,頭暈目昏,目生翳膜,水腫脹滿。

用法用量 煎服,6~9g,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用藥禁忌 虛寒證患者慎用。

①水腫:楮實子6g,大腹皮9g。水煎服。②腰膝酸軟,頭目眩暈:楮實子12g,杜仲12g,牛膝12g,菊花10g,枸杞子10g。水煎服。

補益肝腎,填精益髓,固精縮尿,明目。適用于腰膝冷痛,陽痿滑精,小便頻數,視物模糊,白帶過多。楮實子、覆盆子、菟絲子、金櫻子、枸杞子、桑螵蛸各12g,白酒500ml。密封浸泡14日,去渣留液。每日2次,每次服15~30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临潭县| 凉山| 乐陵市| 绥江县| 安塞县| 壤塘县| 开远市| 凌海市| 拉萨市| 阜平县| 广安市| 青州市| 惠州市| 古丈县| 洞头县| 靖西县| 遂昌县| 临海市| 南雄市| 化隆| 河北省| 宽甸| 武强县| 和田县| 怀仁县| 肥城市| 仲巴县| 绵竹市| 宜宾县| 济宁市| 万年县| 正定县| 曲沃县| 仁布县| 子长县| 宁海县| 松桃| 横峰县| 西安市| 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