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補血藥
熟地黃 Shudihuang
別名 熟地、大熟地。
來源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根莖的炮制加工品。
加工 生地黃采集參見生地黃項下。取生地黃,照蒸法蒸至黑潤,取出,曬至約八成干時,切厚片或塊,干燥,即得。
植物識別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全株被灰白色長柔毛及腺毛。莖直立。基生葉成叢,葉片倒卵狀披針形,葉面多皺,邊緣有不整齊鋸齒;莖生葉較小。花莖直立,總狀花序,花萼鐘狀,先端5裂;花冠筒狀,紫紅色或淡紫紅色,有明顯紫紋,先端5淺裂,略呈二唇形。蒴果卵形或長卵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分布于河南、河北、內蒙古及東北。
采購貯藏 以塊肥大、斷面烏黑色、味甜者為佳。置通風干燥處。
中藥識別 表面烏黑色,有光澤,黏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斷面烏黑色,有光澤。氣微,味甜。
現代研究 有促進造血、降血糖、增強記憶、增強免疫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微溫。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 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用于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眩暈,耳鳴,須發早白。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用藥禁忌 脾胃虛弱、中滿便溏、氣滯痰多者慎用。
飲食禁忌 忌同時食用蘿卜、大蒜、大蔥、洋蔥、豬血。
①糖尿病:熟地黃30g,山藥30g,黨參15g,覆盆子15g,五倍子3g,五味子5g、水煎服。②貧血,月經不調:熟地黃15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3g。水煎服。③陰虛血少:熟地黃15g,當歸10g,枸杞子10g,丹參10g,白芍10g。水煎服。
健脾養血,利水減肥。適用于婦人肥胖,小便不利、頭暈,四肢水腫者;也適用于心肝兩虛,心煩不眠。熟地黃10g,酸棗仁10g微炒搗碎。煎取藥汁,入粳米30g,煮粥。每日服3次。
白芍 Baishao
別名 白芍藥。
來源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干燥根。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凈,除去頭尾和細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曬干。
植物識別 多年生草本。莖下部葉為二回三出復葉,上部葉為三出復葉;小葉邊緣具白色軟骨質細齒。花數朵生莖頂和葉腋,花瓣9~13,倒卵形,白色,栽培品花瓣各色并具重瓣。蓇葖果卵形或卵圓形。花期5~6月,果期6~8月。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中藥識別 表面淡棕紅色或類白色,平滑。切面類白色或微帶棕紅色,形成層環明顯,可見稍隆起的筋脈紋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苦、酸。
選購貯藏 以質堅實、類白色、粉性足者為佳。置干燥處,防蛀。
現代研究 有抗腎損傷、抗肝損傷、鎮靜、抗抑郁、調節胃腸功能、抗腦缺血、調節免疫、抗炎等作用。
性味歸經 苦、酸,微寒。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 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用于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脅痛,腹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大劑量15~ 30g。
用藥禁忌 不宜與藜蘆同用。
①月經不調:白芍10g,當歸10g,熟地黃10g,香附10g,川芎3g。水煎服。②胃痙攣疼痛:白芍10g,桂枝6g,甘草10g,生姜6g,大棗5個。水煎,飴糖30g沖服。③痛經:白芍60g,干姜25g。研粉分成8包,月經來時開始服,每日服1包,黃酒為引,連服3個經期。
④胸脅疼痛:白芍10g,香附12g,柴胡10g,當歸10g,川楝子10g。水煎服。
溫經止痛。適用于痛經,寒性胃腹疼痛。用白芍5g、干姜3g煎煮液泡茶飲用。
調經止帶。白芍藥100g,黃芪100g,生地黃100g,炒艾葉30g,黃酒1000ml。封口浸泡3日。每次服10~20ml,每日3次,將酒溫熱飯前服用。
阿膠 Ejiao
別名 驢皮膠、阿膠珠。
來源 本品為馬科動物驢的干燥皮或鮮皮經煎煮、濃縮制成的固體膠。
中藥識別 本品呈棕色至黑褐色,有光澤。質硬而脆,斷面光亮,碎片對光照視呈棕色半透明狀。氣微,味微甘。
采購貯藏 以烏黑、斷面光亮、質脆、味甘者為佳。密閉。
現代研究 有促進造血、降低血黏度、抗肺損傷、增強免疫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肺、肝、腎經。
功能主治 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肌痿無力,心煩不眠,虛風內動,肺燥咳嗽,勞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用法用量 3~9g。入湯劑宜烊化沖服。
用藥禁忌 本品黏膩,有礙消化。脾胃虛弱者慎用。
滋陰潤燥,補血止血。適用于陰血不足,虛勞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婦女月經不調,崩中,胎漏。糯米100g入鍋,加清水煮至粥將熟時,放入搗碎的阿膠30g,邊煮邊攪,稍煮2~3沸,加入紅糖攪勻。每日分兩次趁熱空腹食下,3日為1療程,間斷服用。
何首烏 Heshouwu
別名 生首烏、制首烏、首烏。
來源 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干燥塊根。
采集加工 秋、冬季葉枯萎時采挖,削去兩端,洗凈,個大的切成塊,干燥。
植物識別 多年生纏繞藤本。葉互生;具長柄;葉片狹卵形或心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箭形,全緣或微帶波狀,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光滑無毛。圓錐花序;花小,花被綠白色,5裂。瘦果橢圓形,有3棱,花被具明顯的3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分布于華東、中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中藥識別 本品外表皮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切面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顯粉性。氣微,味微苦而甘澀。
選購貯藏 以切面有云錦狀花紋、粉性足者為佳。置干燥處,防蛀。
現代研究 有延緩衰老、增強免疫、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提高記憶等作用。
性味歸經 苦、甘、澀,微溫。歸肝、心、腎經。
功能主治 養血滋陰,潤腸通便,截瘧,祛風,解毒。用于血虛頭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腎陰虛之腰膝酸軟,須發早白,遺精,腸燥便秘,久瘧體虛,風疹瘙癢,瘡癰,瘰疬,痔瘡。
用法用量 制何首烏6~12g,何首烏3~6g。
用藥禁忌 大便溏泄及濕痰較重者不宜用。
飲食禁忌 忌同時食用蘿卜、大蒜、大蔥、洋蔥、豬血。
①血虛白發,青壯年頭發早白,高膽固醇血癥:制何首烏12g,熟地黃15g,水煎代茶飲,每劑可服3~4日。②癰腫,大便秘結:何首烏15g,玄參15g,水煎服。③血虛便秘:何首烏15g,桑椹15g,水煎服。
美發養顏。適用于肝腎不足脫發、白發、面容無華。何首烏2g、肉蓯蓉2g、菟絲子2g、澤瀉2g、枸杞2g、綠茶5g。開水沖泡后飲用。
當歸 Danggui
別名 秦當歸、云當歸、川當歸。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干燥根。
采集加工 秋末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發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煙火慢慢熏干。
植物識別 多年生草本。莖帶紫色,有顯明的縱直槽紋。葉2~3回單數羽狀分裂,小葉3對,葉片卵形,近頂端的一對無柄,呈1~2回分裂,裂片邊緣有缺刻。復傘形花序頂生,花瓣5,白色,呈長卵形。雙懸果橢圓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分布甘肅、四川、云南、陜西、貴州、湖北等地。
中藥識別 本品呈類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薄片。外表皮黃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中間有淺棕色的層環,并有多數棕色的油點。香氣濃郁,味甘、辛、微苦。
選購貯藏 以主根大、身長、斷面黃白色、氣味濃厚者為佳。置陰涼干燥處,防潮,防蛀。
現代研究 有促進造血、調節血壓、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抗肝損傷、抗炎鎮痛、提高免疫力、抗凝血、改善微循環、降血脂等作用。
性味歸經 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功能主治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用藥禁忌 濕熱中阻、肺熱痰火、陰虛陽亢者不宜應用,大便溏瀉者慎用。
①血虛,月經不調:當歸10g,地黃10g,白芍10g,川芎5g。水煎服。②血瘀經閉,痛經:當歸10g,川芎6g,紅花10g,牛膝10g。水煎服。③貧血:當歸10g,白芍10g,桂枝5g,生姜3g,大棗10g。水煎,調飴糖適量服。④血虛腸燥便秘:當歸10g,火麻仁10g。水煎,蜜糖沖服。
適用于老年咳喘,慢性支氣管炎。取當歸5g、紫蘇子3g的煎煮液泡茶飲用。
養血活血。適用于黑色素沉著,皮膚老化,血虛諸癥。當歸、龍眼肉各15g,白酒500ml。密封浸泡7日,去渣留液。每日1次,每次睡前服20ml。
養血通乳。適用于產后血虛、乳腺腫脹而致乳汁不下者。豬蹄2個,當歸30g。將豬蹄、當歸同煮熬湯。食肉喝湯。
龍眼肉 Longyanrou
別名 桂圓肉、益智。
來源 本品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假種皮。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實,干燥,除去殼、核,曬至干爽不黏。
植物識別 常綠喬木。幼枝被銹色柔毛。偶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2~5對,全緣或波浪形,暗綠色。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黃白色,花瓣5。核果球形,外皮黃褐色,粗糙。花期3~4月,果期7~9月。分布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等地。
中藥識別 本品為縱向破裂的不規則薄片,或呈囊狀。棕黃色至棕褐色,半透明。外表面皺縮不平,內表面光亮而有細縱皺紋。氣微香,味甜。
選購貯藏 以肉厚、片大、色棕黃、味甜者為佳。置通風干燥處,防潮,防蛀。
性味歸經 甘,溫。歸心、脾經。
功能主治 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用于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虛萎黃。
用法用量 煎服,10~25g;大劑量30~ 60g。
用藥禁忌 濕盛中滿或有停飲、痰、火者忌服。
飲食禁忌 忌同時食用黃瓜。
①氣血兩虛,心悸失眠:龍眼肉10g,制何首烏15g,水煎濃汁服,臨睡時服1次。②貧血:龍眼肉10g,花生(保留紅色外衣)15g。煮熟,加鹽適量調味食。
益心脾,補氣血,安神益智。龍眼肉10g、紅茶3g。用龍眼肉的煎煮液泡茶飲用。
適用于脾胃虛弱,精神不振。龍眼肉適量,米酒浸過藥面,浸泡2~3個月后服,日服1~2次,每次服15~30ml。
適用于貧血:龍眼肉10g,蓮子10g(去心),大米100g。煮成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