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多肉栽培養護的基本要點
如何對仙人掌和多肉植物進行栽培養護呢?
首先盡可能地了解植物原產地是哪里,因為從理論上講,原產地的條件(也就是該植物的生境特點)基本上決定了這種植物的習性和栽培要求,需以此為依據來采取相應的養護措施。
其次,在栽培養護中仔細觀察十分重要,因為各種栽培植物的環境都會有差別,任何書本上的知識都要靠個人在實踐中摸索,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經驗。
(一)選擇適宜的培養土
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在栽培時因盆土容積有限,對水肥的緩沖性不如自然土壤,因此要求培養土各種性能必須高于自然土壤。總的要求是:
① 土壤疏松透氣,不能含粉狀細塵,排水良好,但也有一定的保水性能;
② 肥力適中,不含未腐熟的有機質;
③ 多為中性或微酸性,少數種類喜微堿性土壤;
④ 富含有機鈣質;
⑤ 不含污染物質。
培養土可自制,到市場上也可購買到。市場上出售的培養土主要由輕質材料如泥炭蘚、椰糠、蛭石、珍珠巖等加上草炭或泥炭組成,使用方便,適用于大多數的仙人掌和多肉植物。自制培養土常用的配方有:
配方1 菜園土1份、泥炭土1份、粗沙1份、珍珠巖1份、礱糠灰半份混合拌勻。適用于一般多肉植物。
配方2 腐葉土2份、粗沙2份、谷殼炭1份混合拌勻。適用于小型葉多肉植物。
配方3 細菜園土1份、粗沙1份、椰糠1份混合拌勻。適用于生石花類植物。
配方4 菜園土1份、腐葉土1份、粗沙1份,加少量骨粉和干牛糞混合拌勻。適用于強刺類仙人掌植物。
如果是生長較慢、肉質根的多肉植物,可加大粗沙的量或添加一些顆粒土。如果需要含石灰質土壤,可添加一些貝殼粉或蛋殼粉。自制培養土需高溫消毒,即土溫達70~90℃,保持1小時后方能使用。通常可用大鍋中火蒸煮10分鐘,冷卻后使用,也可用炒鍋中火翻炒10分鐘,冷卻后使用。
(二)定期換盆
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在栽培一定時間后,盆中的土壤會變得板結,透氣和排水性能變差,根系會塞滿盆內,因此需要換盆以改善根部的生長環境。
盆的大小深淺,應視植株大小和根系情況而定,一般小苗不用大盆,大苗不用小盆,能用淺盆的盡量不用深盆。植株栽植深度以離盆口1~1.5cm為宜。常用于栽植的花盆有塑料盆、陶盆、紫砂盆、瓷釉盆等,其中塑料盆輕便且價格低廉,但透氣性較差;陶盆透氣性好,但盆器重,易破損;紫砂盆美觀,透氣性較好,但價格較貴和較易破損;瓷釉盆色彩和造型豐富,但透氣性差。這些盆各有優缺點,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換盆時間最好在植株休眠期已過、生長旺盛期到來之前,大多數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可在3~4月間進行換盆,夏季明顯休眠的植物種類(即冬型種,如番杏科的大部分種類,景天科青鎖龍屬、銀波錦屬的部分種類)宜在9月上旬換盆。一般情況下,一年換一次盆,但大戟科、蘿藦科的一些多肉植物的根粗而少,可2~3年或更長時間換盆,還有一些生長緩慢的多肉植物種類也不需要每年換盆。
換盆的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1)換盆前2~3天應停止澆水,盆土稍干又有點濕潤時不易傷根,脫盆后小心抖去舊土,進行修根,即剪去爛根、枯老的根和生長過密的根,根據經驗,有些球形種類和量天尺可以把舊根全剪去,僅留根基,修過根的植株放蔭蔽通風處晾干傷口后才能栽植。
(2)栽植用的培養土是濕潤的,濕潤程度以用手抓一把土,握拳約1分鐘松開,土壤呈團狀并能自然松開為宜。若無法握成團,就太干了;若不能自然松散開,則太濕了。
(3)選用清洗干凈的盆器,可在盆底部鋪放干凈的粗粒石子作為排水層,再放一些培育土,將植株栽種盆里時,擺正位置,一面加土一面把植株略往上提,使根舒展,土加至離盆口1.5~2cm處即可。由于盆土是濕潤的,一般情況下不要馬上澆水,在半干的土中發根比在潮濕的土中要好。
(4)多肉植物通常需1~2周的緩根過程才能恢復正常,緩根期間不宜多澆水,可在周圍噴點霧,以增加空氣中的濕度。大戟科、蘿藦科的多肉植物其根粗而少,換盆時不用修根和晾根,栽種后立即澆水,放半陰處養護。
(三)掌握好溫度和光照
1.溫度
大多數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喜溫暖而不耐嚴寒,但對于我國大部分地區夏季持續高溫也不能適應。
生長期春季至秋季,冬季低于5~10℃呈休眠或生長停滯狀態的夏型種和類似夏型種的種類,如仙人掌科中的大部分種類,龍樹科、大戟科大戟屬、龍舌蘭科和夾竹桃科中的大部分多肉植物,冬季5℃以上可安全越冬,夏季只要不持續超過35℃,這些種類可生長良好。
生長期秋季至翌年春季,夏季休眠的冬型種如番杏科生石花屬、肉錐花屬等,景天科奇峰錦屬、銀波錦屬、青鎖龍屬等,由于原產地冬季溫暖,這些種類冬季里仍繼續生長,因此非常不耐寒,所以冬季室溫要求8~12℃才能安全越冬,夏季番杏科生石花屬、肉錐花屬等要求在涼爽通風的環境下休眠,我國大部分地區夏季高溫悶濕,必須采取遮陽、降溫和通風等措施,才能安全越夏。 生長期主要是春季和秋季的種類,也就是所謂的中間型,比冬型種稍耐寒,夏季稍耐熱。
還有一些莖干膨大的種類也不耐寒,冬季需維持較高溫度。
所有的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在生長旺期都喜歡較大的晝夜溫差,尤其是景天科石蓮花屬等觀葉類多肉植物在秋季晝夜溫差大時,葉色可變得非常美。
2.光照
光照是植物生長的重要因素。總體來說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喜光照充足,但需要注意區分和細心觀察不同的種類有不同的光照要求,如仙人掌科星球屬中白色星點濃密的種類對光照強度要求高,而無星點的琉璃星球等卻比較耐陰。百合科中蘆薈屬種類喜陽,十二卷屬種類則喜陰。被有白粉、蠟質和有稠密絨毛的種類需較強的光照,而斑錦種類需柔和的光照,避免強光灼傷。
小苗、剛換盆植株或嫁接剛愈合植株光照宜柔和,不宜太強。
夏季高溫時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大多需采取適度遮陽措施,尤其是夏季休眠的種類;而冬季里大多數仙人掌和多肉植物應多曬太陽,包括冬季休眠的種類。此外,光線中紫外線的比例與仙人掌科強刺球屬種類的刺色有關,因為這些種類的原產地具有紫外線多、氣候冷涼的生境條件,使強刺球屬種類的刺色鮮艷,觀賞性強,現在有些仙人掌和多肉植物的栽培者也采取相應的補光措施。
適宜的光照調控可使植株的株形和株色美觀,但栽培中切不可突然改變光照強度,應避免光照強度的劇烈變化。
(四)澆水
澆水應根據植株的生長發育情況合理補充水分,切忌盆土積水。
生長旺期的植株要充分滿足其對水分的需要,休眠狀態或半休眠狀態的植株不澆或少澆。種子萌發和小苗階段盆土需保持濕潤,孕蕾開花期需水較多些,花謝果落后少澆水。
此外,生長緩慢的多肉植物種類和大球類需水少一些。葉薄且多的種類多澆一些,葉厚且少的種類少澆。
肉質根種類和莖干多肉種類澆水更需細心。
仙人掌和多肉植物澆水所用的水質應無污染和無有害物質,中性至微酸性,忌含過多的鈣、鎂離子,自來水宜放置2天待水中不含氯氣后使用。
水溫與澆水時的室溫接近為宜。澆水時間通常夏季宜選擇清晨澆水,冬季宜選擇晴天午后澆水,春秋季早晚都可澆水。
除澆水外,適當噴霧以增加空氣濕度,也是補充部分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對水分需求的一項措施,一些夏季不能多澆水的種類,在周圍噴霧可滿足其對水分的要求,還有像龍舌蘭、蘆薈等種類空氣干燥時部分葉片會干枯而影響觀賞性,噴霧可使葉片新鮮而美觀,附生仙人掌類如蟹爪蘭等喜空氣濕度較高的種類也需噴霧。所有的仙人掌和多肉植物澆水和噴霧時需仔細察看土壤的干燥程度和兼顧天氣變化的情況。
(五)施肥
施肥應在生長旺期及現蕾期進行。仙人掌和多肉植物中大多數種類的生長旺期在春秋兩季,因此施肥多在春秋季進行,應盡量選擇晴天的上午或傍晚施肥。冬季一般不施肥,有些冬季生長和開花的種類在生長溫度得以保證的情況下可適當施肥。夏季高溫停止施肥。
夏季休眠的種類,秋季可適當多施肥。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對肥料的要求以磷鉀肥為主,氮肥為輔。肥料的選擇有自然肥料和市場出售的專用肥料。
自然肥料有餅肥、雞和鴿的糞便、牛糞、骨粉、魚腸等,這些肥料必須腐熟后使用。
市場出售的專用肥料使用方便,無臭味,現在還有顆粒狀或細棒狀的緩釋肥,效果也較好,埋入或插入盆土即可。
施肥的濃度要盡量淡一些,也就是我們說的施薄肥。
施肥前盆土應基本干燥,若先松土再施肥效果更好,施肥時注意不要把肥水濺到葉片或植株體上,以免引起腐爛。
(六)常見病蟲害的防治
(1)介殼蟲 主要危害仙人掌科、龍舌蘭屬、十二卷屬等多肉植物,介殼蟲吮吸植株汁液使其生長衰弱,嚴重時枯萎。介殼蟲成蟲被有蠟質介殼,是一類最頑固的害蟲,需及時發現及時防治,可買溶蠟性的殺蟲劑如蚧必治、吡丙醚、克百威等進行防治。
(2)紅蜘蛛 主要危害仙人掌科、大戟科、蘿藦科等多肉植物,紅蜘蛛吮吸植株汁液不僅使其生長衰弱,且使表皮呈鐵銹色而影響觀賞。紅蜘蛛在高溫干燥、通風不良的情況下繁殖很快,平時要注意預防,高溫干燥時注意通風,在周圍噴水,增加空氣濕度,一旦發現蟲害宜及時噴灑氧化樂果或三氯殺螨醇等,可按使用說明書上的方法和濃度進行。
(3)蚜蟲 主要危害景天科和菊科的多肉植物,蚜蟲喜吮吸植株幼嫩部分的汁液,使其生長衰弱,蚜蟲的分泌物易招引蟻類的侵害,出現蟲害可用40%的樂果1000倍液噴灑。
(4)白粉虱 主要危害仙人掌和菊科等多肉植物,白粉虱常布滿植株體表面,使其發黃、枯萎,并誘發煤煙病。發現蟲害可用40%速撲殺乳劑2000倍液噴殺。
(5)炭疽病 主要危害仙人掌科和百合科等多肉植物的莖表皮和葉片,高溫多濕季節,植株莖或葉表面出現褐色病斑,并逐步擴大和腐爛。預防炭疽病需加強通風,降低空氣濕度和溫度,發現病害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
(6)葉枯病 主要危害景天科等多肉植物的葉片,初期基部葉片出現近圓形的病斑,然后逐步擴大,嚴重時葉片整個枯死。發現病害后及時剪去有病的葉片和枯死的葉片,可用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
(7)銹病 主要危害仙人掌科和景天科等多肉植物的莖表皮和葉片,初期出現銹褐色病斑,以后不斷向周圍擴展,嚴重時全株布滿銹色病斑。平時澆水時植株上盡量不要淋水,經常通風,發現病害可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噴灑。
(七)繁殖
1.播種
播種繁殖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出的苗稱“實生苗”,部分多肉植物的實生苗初期生長較緩慢,但優點是株形好,觀賞性佳,如夾竹桃科的沙漠玫瑰、惠比須笑等。播種繁殖的植株能生長出膨大的莖干,扦插的植株通常莖干不膨大,還有大戟科的一些觀莖干種類也需播種繁殖,才能長成肥碩的莖干。
播種用土需疏松透氣,顆粒較細,可用培養土再加些細沙(2∶1)拌勻,經高溫消毒后使用。
播種方法通常為點播或撒播,種子細小而多的種類可撒播,種子較大而少時可點播,即用鑷子或牙簽將種子逐粒點入盆中。番杏科的生石花、肉錐花,景天科的東云等因種子細小不必覆土,仙人掌科的烏羽玉、星球等和蘆薈科的玉露、臥牛等種子顆粒較大的種類,播后可覆土,覆土厚度約為種子大小的2倍。播種時間通常選擇春秋季,其中冬季休眠的種類宜為4~5月,夏季休眠的種類宜為9~10月進行。播種后的苗盆宜擺放在陽光柔和處,保持盆土濕潤,水質需干凈,噴霧壓力不能大。細小種子最好采取“洇灌”,即將苗盆放在大一點的水盆里,使水通過苗盆的盆底部的排水孔洇入土壤,以免種子被水沖掉。
2.分株
分株繁殖是用帶根的仔球或仔株繁殖的方法,相對容易成活一些。景天科、龍舌蘭科、百合科蘆薈屬、仙人掌科仙人球屬等母株基部容易萌發出帶根仔株或帶根仔球的種類,還有番杏科、仙人掌科、大戟科等中一些容易群生的種類均可采用分株繁殖的方法。
分株用的盆土亦需疏松透氣和消毒,可參照換盆用培養土的配比。分株時間通常在春季或秋季,將母株周邊的帶根幼株輕輕剝離出來后種植于準備好的盆土中,若有傷口,需在傷口上涂抹硫黃粉、木炭粉或多菌靈等,晾到傷口干燥后再栽植于盆土中。
群生的植株可分成數株,分別栽植于盆土中。斑錦品種如百合科的古笛錦、寶草錦、玉萬錦等用分株繁殖的方法可保持斑錦的觀賞特性。
3.扦插
扦插是多肉植物的最常用的繁殖方法,用無根的葉片或莖段等扦插成活后長出根系和新芽的苗稱“自根苗”,扦插繁殖有葉插、莖插、根插和切頂。
葉插多用于景天科石蓮花屬、青鎖龍屬,百合科十二卷屬的玉扇、萬象、玉露、壽等,選取健康壯實并具有完整基部的葉片,放置于通風處晾2~3天,景天科葉片平放在盆土上,百合科十二卷屬葉片需斜插在盆土中,放置于半陰處養護,保持盆土濕潤,但不能積水,2~3周后生根,萌出新芽,待長成幼株后栽植于盆土中。
莖插用于仙人掌科、大戟科、蘿藦科、景天科和夾竹桃科等,取其健壯充實的肉質莖,晾5~10天,直至傷口干燥后,插入盆土中,等待生根和萌出新芽和新葉。
根插用于百合科十二卷屬的萬象、玉扇等,選用隔年的壯實根,從植株的根基部切下,埋入盆土中,頂部露出0.5~1cm,保持盆土半濕,注意遮光,一段時間后頂端發出新芽,漸漸長成新植株。
切頂也稱“砍頭”,即將某些仙人掌和多肉植物的上部截斷,把上部的“頭”晾至傷口干燥后扦插于盆土中,長出根后形成獨立的植株。下部的底座上常可萌出一至數個新芽,新芽長到一定大小時取下,分別扦插于盆土中,生根后長成一株或數株獨立的植株。這種方法常用于一些珍貴品種或基部難以萌發仔株的種類,如仙人掌科的星球品種、景天科的東云品種、龍舌蘭科的輝山、百合科的玉扇、萬象、壽、天使之淚等。
扦插時間通常為春秋兩季,生根的最適溫度為18~25℃,春季扦插更多一些,秋季扦插若根系未長好,越冬會比較困難。有些球類切頂后傷口較大,也會選擇夏季進行,傷口可盡快干燥。扦插用的盆土可選擇沙、蛭石、珍珠巖、椰糠、木屑等,扦插成活后盡快移植到培養土中細心照料,1個月內不宜施肥。
4.嫁接
嫁接是把母株萌生的仔球、莖或疣突等接穗接到砧木上使其融合并長成新植株的一種繁殖方法。主要用于仙人掌科、大戟科、蘿藦科和夾竹桃科的一些種類的繁殖。
嫁接繁殖具有加快植株生長速度、促使提前開花的優點,尤其是斑錦品種,由于植株體缺少葉綠素,必須進行嫁接,依靠砧木提供養分,才能生長良好,并保持原來斑錦品種的觀賞特性;一些綴化品種和珍貴品種也需用嫁接來繁殖和保存。
砧木的選擇要求長勢強健、根系發達、與接穗有較好的親和力,并且適應性強、抗病力強、有一定的耐寒性。常用砧木有仙人掌科的量天尺、龍神木、草球、仙人掌和葉仙人掌等;蘿藦科的大花犀角;夾竹桃科的非洲霸王樹;大戟科的霸王鞭、帝錦;彩云閣等。
嫁接時間主要取決于砧木的生長情況和溫度,當砧木處于生長旺期,氣溫連續幾天達到20℃時,即可進行嫁接。嫁接方法主要有平接、劈接等。
平接應用廣泛,適用于大戟科、蘿藦科、夾竹桃科和大多數的仙人掌種類,方法是取健壯的砧木,在適中的部位用潔凈的刀橫向切斷,舍去上部,再把具有根系的砧木切面上的各棱的邊緣作20°~40°斜削,接穗下部也橫向切一刀,立即安放在砧木切面上。要注意使接穗和砧木的維管束對齊,需至少有部分重合,重合部位越多越好,然后用線或皮筋縱向捆綁住,以利于二者緊密結合。
劈接主要用于蟹爪蘭等莖節平扁的種類,砧木可用量天尺或仙人掌,將砧木橫向切一刀,再在切口上縱向切一刀,將接穗下部削成楔形,插入砧木切口內,隨即捆綁固定好。
剛完成嫁接的植株應放置于無直射陽光處養護,要求有一定的空氣濕度,一般情況下嫁接后4~5天砧木和接穗可愈合,大球愈合期稍長些。愈合期內不澆水,愈合后逐漸松綁,可開始澆水,逐漸見光,但需注意避免碰掉接穗。當接穗表皮顏色新鮮、較飽滿時,表明嫁接成功,應加強肥水管理,以促進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