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的二十四節(jié)氣
- 邱丙軍
- 3639字
- 2019-02-18 11:06:30
春分
吹面不寒楊柳風
仲春郊外
東園垂柳徑,西堰落花津。
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
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處染囂塵。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間點,平分了春季。此時太陽位于黃經(jīng)0°,交節(jié)時間為3月20日或21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這樣解釋春分:“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氣候變化
春分節(jié)氣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春分時節(jié),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qū)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qū)外,我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wěn)定至0℃以上。
此時嚴寒已經(jīng)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qū)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qū)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的春季,也是物候?qū)W上真正的春季。遼闊的大地上,小麥拔節(jié),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而華南地區(qū)更是一派暮春景象。
南北降雨不均。從氣候規(guī)律說,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qū)降水依然很少。
多風沙。春分節(jié)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內(nèi)蒙古到東北地區(qū)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fā)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qū)多大風和揚沙天氣。
春分雪。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xiàn)連續(xù)陰雨和倒春寒天氣。因此華北地區(qū)出現(xiàn)春分雪的年份也是有的。宋代蘇軾《癸丑春分后雪》詩即云:“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俗語有“春分雪,鬧麥子”,說的是“春分”下雪,對麥子的危害極大,農(nóng)諺“冬雪寶,春雪草”即是佐證。
農(nóng)事活動
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后忙耕田。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越冬作物都已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正是春管、春耕、春種的大忙時期,農(nóng)諺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驚蟄早,清明遲,春分播種正當時”“二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等說法。
植樹造林,移花接木。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載:“春分日,民并種戒火草于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此時也是植樹造林、移花接木的好時期,古詩中有“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的說法。明代山東淄川于是日栽植樹木,作春酒,釀醋。山西《文水縣志》載:“春分日,釀酒拌醋,移花接木。”
抗旱,御寒。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西北地區(qū),抗御春旱仍是春分時節(jié)重要的農(nóng)事活動。春季少雨的地區(qū)要抓緊春灌,澆好拔節(jié)水,施好拔節(jié)肥,注意防御晚霜凍害。
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區(qū)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經(jīng)開始,早春天氣冷暖變化頻繁,要注意在冷空氣來臨時浸種催芽,冷空氣結(jié)束時搶晴播種。農(nóng)諺有“冷尾暖頭,下秧不愁”,要根據(jù)天氣情況,爭取播后有3 ~5個晴天,以保一播全苗。
傳統(tǒng)習俗
豎蛋。春分日“豎蛋”是比較有趣的節(jié)日習俗之一。春分這天人們通常選擇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小心翼翼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雞蛋比較難以豎立,但嘗試成功的人也不少。據(jù)史料記載,春分豎蛋的傳統(tǒng)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國,人們以此慶祝春天的到來,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為什么要在春分這一天豎雞蛋呢?據(jù)說,這一天最容易把雞蛋豎起來,其中還有一些科學道理。有學者分析說,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的軌道平面剛好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tài),很有利于豎蛋。也有人認為,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紅柳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易于豎蛋成功。
要讓雞蛋豎立起來還是有些技巧的。在雞蛋高低不平的表面有許多凸起,根據(jù)三點構(gòu)成一個三角形和決定一個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個凸起和由這三個凸起構(gòu)成的三角形,并使雞蛋的重心線通過這個三角形,那么這個雞蛋就能豎立起來了。此外,最好要選擇剛生下四五天的雞蛋,因為此時雞蛋的蛋黃素帶松弛,蛋黃下沉,雞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雞蛋的豎立。
釀酒。在山西流傳著春分日釀酒的習俗。《文水縣志》記載:“春分日,釀酒拌醋,移花接木。”在山西陵川,春分這天不僅要釀酒,還要用酒、醋祭祀先農(nóng),祈求莊稼豐收。造春分酒是山西、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浙江等地流行較為廣泛的習俗。
吃春菜。嶺南地區(qū)春分日有個不成節(jié)的習俗,叫作“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xiāng)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人們認為:“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粘雀子嘴。有的地方春分這一天按習俗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簽穿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祭日。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周禮天子春分日于日壇祭日。《禮記》載:“祭日于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到了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也有記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日壇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南日壇路東,又叫朝日壇,它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余的年歲由官員代祭。春分祭日雖然比不上祭天與祭地典禮,但儀式也頗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時,用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禮。清代皇帝祭日禮儀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獻、終獻、答福胙、撤饌、送神、送燎等九項議程,也很隆重。
春社。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周代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舉行。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約在春分、秋分前后舉行。北宋詞人晏殊《破陣子》詞中有句“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即可證春社的大致時間。
社日活動以祭土地神為主,又可分為官社和民社。官社莊重肅穆,禮儀繁縟;而民社則充滿生活氣息,成為鄰里娛樂聚會的日子,同時有各種娛樂活動,有敲社鼓、食社飯、飲社酒、觀社戲等諸多習俗。到魏晉隋唐后,春社又增加卜禾稼、種社瓜、祈降雨、飲宴等內(nèi)容,甚為風行。唐代詩人王駕《社日》詩有云:“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想見古時民社的熱鬧場面。春社除了祭祀土地神以求豐年,還有指導農(nóng)事、娛樂睦族、宣政教化等作用。
春祭。我國南方某些地區(qū)農(nóng)歷二月春分就開始掃墓祭祖,叫作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guī)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后,然后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后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qū)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后墓門就關(guān)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祭花神。春分節(jié)氣前后比較有名的節(jié)日是花朝節(jié),俗稱“花神節(jié)”“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jié)”。時間因地域的不同或在二月初二,或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
民間此節(jié)有踏青、賞花、撲蝶、拜花神、移花種草等習俗,士族文人也趁著節(jié)興吟詩作賦。另外,民間嫁娶、納彩、問名等均以此日為吉。
花朝節(jié)由來已久,春秋時期的《陶朱公書》中就有記載:“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民間相傳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的生日,此時陽和景明,百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故名。宋朝吳自牧《夢粱錄·二月望》記載:“仲春十五為花朝節(jié)。浙間風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游賞。”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為花朝節(jié),而南方則以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由于我國南方地區(qū)相對北方地區(qū)較暖,節(jié)日時間比北方提早幾天也是合理的。《紅樓夢》中就有兩個人的生日在二月十二日,一個是“閬苑仙葩”林黛玉,一個是“花氣襲人知驟暖”的襲人,可見花朝節(jié)對大觀園人物生日設(shè)置的影響。
飲食養(yǎng)生
春分節(jié)氣時人體血液正處于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于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fā)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壓、月經(jīng)失調(diào)、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膳食總的原則要禁忌大熱、大寒的飲食,保持寒熱均衡。這段時期也不適宜飲用過肥膩的湯品。過敏體質(zhì)的人應該少吃海鮮與辛辣刺激之物,少飲白酒。
多吃時令蔬果。此時吃有養(yǎng)陽功效的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豆芽、豆苗、萵苣等食材,有助于活化身體生長機能。豆芽最適合春季吃,能幫助五臟從冬藏轉(zhuǎn)向春生,還具有清熱的功效,有利于肝氣疏通、健脾和胃。食用桑葚、櫻桃、草莓等營養(yǎng)豐富的晚春水果,則能潤肺生津,滋補養(yǎng)肝。
補肝益腎。春分時仍應注意養(yǎng)肝,協(xié)調(diào)肝的陰陽平衡。甘味食物能補肝益腎,如枸杞子、核桃、花生、大棗、桂圓等。還可以泡點菊花茶、薄荷水,能起到清除肝熱的作用。而酒會傷肝,春季更不宜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