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恐龍化石的挖掘

發現恐龍化石后,需要準備專用工具進行挖掘,以免對化石造成損壞,同時對挖掘過程也有嚴格的要求。

準備工具

化石挖掘是一項非常細致的工作,通常只能用人力慢工細活地逐步進行,因此要用到許多工具。

中加考察隊在將軍廟發掘到一具蜥腳類恐龍化石,圖中照相者為加拿大Royal Tyrrel博物館的Philip J.Currie博士。

鑿子

主要用于打眼。

洛陽鏟

又名探鏟,可垂直向下戳擊地面,深逾20米,用來探測地下土層的土質。

小卷尺

功用跟皮卷尺差不多,但是它測量的長度較短。

地圖

用來尋找挖掘考古的地點在哪里。

小平鏟

一般在挖掘時,都是用它來挖掘 , 它不容易損傷物品表面。

樣方

是一種標注著坐標的方格,用于調查化石數量而隨機設置的取樣地塊。

指北針

挖掘時,用來測量方位的儀器。

登山袋

用來裝一些考古中需要的工具。

記錄紙筆

在考古中用來記錄的工具。

照相機

考古人員在挖掘中,需要詳細記錄,但是記錄不只是通過文字,也可以用照片,所以照相機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

毛刷

當古物上有細小的土時,為了不損傷古物,則選用毛刷來清潔表面。

皮卷尺

測量挖掘坑深度、長度以及物品的位置。

挖掘過程

一些恐龍化石發現于堅硬的巖層中,常常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才能使其完整、完美地出土。

移除圍巖

這是一項非常細心的工作,還需要極大的耐心,當圍巖去除后,恐龍化石的形態就會顯現出來。

掃去泥土

用毛刷將化石上的泥土掃去,化石才能更加清晰明了。

埋葬圖

考古人員將化石的埋葬圖詳細地畫下來,成為了重要的文字資料。

保護搬運

精心清理后的化石表面會被覆蓋一層石膏繃帶來保護、固定,以免在將它移走前發生破損。

上車運走

“打包好”的化石用絞車從周圍的巖床中拖吊出來,放在車上,運回博物館進行研究。

有的化石發現于松軟的泥土和沙漠中,有時只需要用手刨就能輕易取出來。

圖中顯示1984年,在準格爾盆地進行恐龍化石挖掘工作的各個步驟。

在大山鋪地點部分挖掘裸露的李氏蜀龍骨架,其中背脊骨,腰帶部分的尾部及后肢保存完整。

恐龍化石的組裝和展示

在實驗室,古生物學家會對恐龍化石繼續進行清理和研究,之后再對化石進行組裝和展示,其過程大致如下。

化石站立

當古生物學家研究清楚某種化石屬于什么恐龍,它們的頭如何連接、關節如何運動、站立方式等后,就會建造一個鋼架,用以支撐整副恐龍的化石。

復制缺少的骨骼

如果恐龍化石缺少了一些骨頭,古生物學家就會用其他相同恐龍的骨頭加以復制。

肌肉和皮膚

接著,古生物學家要給骨頭做“肌肉”,并根據恐龍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復制出恐龍皮膚下面身體內部的構造。

上色展出

體形確定后,古生物學家會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和配色方案,給恐龍的皮膚上色!最后,一架完整的恐龍化石就站立在博物館中,供人們觀看欣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山县| 南乐县| 高清| 鸡泽县| 肥东县| 密云县| 固始县| 侯马市| 绥江县| 通城县| 泸州市| 榕江县| 禹城市| 池州市| 东丰县| 疏勒县| 大新县| 祁门县| 历史| 连城县| 永春县| 溧阳市| 兴文县| 商河县| 青龙| 伊川县| 泽普县| 阳泉市| 佛冈县| 桦川县| 汝南县| 银川市| 信丰县| 雅安市| 和硕县| 吉安市| 通许县| 清镇市| 前郭尔| 北票市| 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