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藝設計與制作30例
- 丁瑜欣
- 3字
- 2019-02-12 10:48:24
基礎篇
第一節 草圖設計
在開始動手制作陶藝作品之前有一個環節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勾畫草圖。通常,我們都習慣于在腦海中完成這一步,它可能只是一個輪廓不清的模糊的幻影,也可能是具體到形、色的實物最終的模樣。腦海中所勾勒的圖形的具體程度是因人而異的,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有人對于造型本身就敏感,因此他于大腦物化的形象特征就會相對明確而具體,這一類人相對較為嚴謹,作品一般會有板有眼按照自身的要求而逐步成形,具有掌控作品的能力;有人不具備這種感應,思維發散而跳躍,相對而言較為隨心所欲,一般是想到哪做到哪(這樣的人也占相當比例),致使作品的優劣憑借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確定因素,自己無法完全把握作品的最終效果。并且,陶藝在成型的過程中要經過諸多工序,會耗費一定的時間和能源,一旦作品燒成后,就再也無法復原。倘若經過這么多時序,作品不能令人滿意,最終被丟棄,那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因此,相對于那些不擅長聯想的學員而言,在制作陶藝作品伊始,就要在勾畫草圖方面格外用心,因為它最終決定著作品的成敗,加強這種初步的規劃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因為這種能力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來學習并獲得的。
學習畫草圖是最簡潔的方法,而且過程也非常簡單,遵照這個過程,不僅會提升你對想象力的駕馭能力,也會適時加強你的嚴謹度,因為陶藝不僅僅是藝術范疇,它更受自身工藝性的嚴格限制,不了解和掌控它的工藝性,就無法創作出滿意的作品,因此要認真對待,才能有所收獲。
1.界定你所要創作作品的用途 (做什么用的?)
任何作品都具有實際用途也就是功能性:主要分為實用功能和非實用功能兩種。實用功能是指有意識的制作出的具體用于實際使用上的造型,同時也輔助有一定的裝飾美感;非實用功能則是主要用于陳設、裝飾、美化作用的造型,實用性是次要的。在一件作品上,這兩種功能性是同時存在的,只是主次有別,一般以一種功能為主而已。
在開始創作前,你首先要在腦海中盤算的就是:“這件作品做什么用?”這樣的界定當然只是宏觀上的,粗略的估算,但是首先界定作品的用途是很重要的,它決定最終作品存在的價值。同時還可以初步估量出作品的大小、體量和相應的制作成型方法;另外也可以具體落實草稿的選擇范疇。可以說帶有明確的意圖來實施的作品,會更有立竿見影的功效,一下就抓住主題,不至于過于盲目。
2.具體造型的分門別類
這一步主要是要落實出作品具體的功能和使用情境,包括:具體的物化作品的名稱,怎么用,用于怎樣的環境,為誰而設計使用等。在這里設計就會帶有明確的主觀意圖,同時在具體細節上也會有所表現。具體以功用來區分常見品種,分類如下。
(1) 器皿類
碗 飯碗、茶碗。
盤 點心盤、茶盤、菜盤。
茶壺 側把執壺、彎把壺、提梁壺。
罐 茶葉罐、插花罐、裝飾罐。
筒 筆筒、畫筒。
杯 茶杯、酒杯、咖啡杯、馬克杯。
瓶 花瓶、裝飾瓶。
(2) 雕塑類
人物
動物 魚、鳥、馬、狗、豬等。
植物 梅、蘭、竹、菊,及其他各種花草等。
主題造型 圍繞著一個主題而制作的一系列造型的組合,比如迷你小場景、室內空間一角、各類點心、菜肴、玩具系列、生物系列、植物系列、海底世界等。
(3) 特定功能類
紀念品 為某一特定事物或人物設計的作品。
陳設用裝飾品 掛件、壁飾。
功能用裝飾品 鏡框、紐扣、風鈴、手機座、卡片夾。
這些選擇的范疇就像手握的調色板,只要選好了顏色,就可以著手畫一幅圖畫。
3.著手繪制草圖
完成上述兩項構思后,我們就可以馬上把要做的作品的模樣在草紙上畫出來。構畫草圖關鍵是大致畫出作品造型的輪廓、顏色、肌理效果三方面。可以選用普通的打印紙,也可以選擇速寫本。畫筆可以是任何你伸手就能夠拿到的筆,顏色不限,不過為了突出造型特點,顏色單純一些最好。因為是草圖,不用畫得過于詳細,如果不善于描繪,什么立體感、三維效果之類就無需去塑造,畫平面圖就行。當然如果擅長這方面的描繪,畫得清晰明白即可。過多的筆墨情致對于草圖而言有些畫蛇添足,因為在之后的實際制作和燒成中有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可預料的狀況,畫得詳盡,最終的效果可能會由于這些不可知的意外而有悖于草圖的初衷,變得大相徑庭,甚至是背道而馳,會使人在陶藝求知之路上徒增煩惱失望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往往在還沒得見它的廬山真面目而歡心雀躍時,就會抹殺了對它的憧憬。所以,在勾畫草圖上要學會抓住重點。
4.草圖上記錄的指示性作用
在草圖上,還要做一些文字或細節的記錄。實際上草圖是實際效果的一種示意圖,它會指示并引導觀者或是合作伙伴,沿著作者的思路達到預期的效果。就如同建筑大師繪制好草圖后,會有助手幫助他完善并付諸實現一樣。草圖是一種思維上的指示,所以在草圖上可以有文字的標注,這是對思考過程的記錄:對當時靈感乍現一刻的感觸,對于一些個人的偏好在細節上的特別流露,具體到色彩、線條的思考,對材質肌理的要求和最終效果的設想,以及在此基礎上聯想到的一些相關的或者毫無關聯的其他事情等。草圖并不是簡單的圖文再現,而是對設計的宏觀規劃和思考,不只是理性的標注、記錄,也有因為它引發的一些情感、情緒的流露。這些標注在實際的創作中非??少F,因為靈感往往會稍縱即逝,如果不趕快記錄下來,很可能當時的感覺就再也找不到了。并且,這種草圖很可能會成為今后創作的靈感的源泉。把每一次的草圖都收集并整理好,它會在不斷的創作中積累成冊,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從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成為創作的新起點,也未可知。所以記錄并整理好它們,它將成為你的另類財富。
5.根據繪制的造型做出模板
有些設計因為它們是獨一無二的,按照草圖制作就可以。但有些設計需要系列化,比如系列的杯子、盤子。在大小或高度上相同的地方,就要考慮做一致的模板,使它們在外形上達到預期的統一。模版在此只是一個泛泛的統稱,對不同種類的造型模板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泥板成型系列的盤子,由于底面造型相同,可以用白紙裁出底面造型的紙模,然后再在制作過程中按照這一紙模復制,而使造型統一;有些圓形器皿在高度上或是口徑上的尺寸相同,比如系列杯子的造型,相同高度(粗細可以不同),或是相同口徑(高度可以不同),這時可以準備一把尺子直接用,或者用筷子、小木棍、竹簽等,在上面畫好長度,在制作的過程中可以隨時拿來當作標尺使用,也十分簡單方便。總之,從這一步開始,要學會制作方便快捷的工具,使創作事半功倍。
6.認識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要知道草圖并不是效果圖,離最終作品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改進余地。鑒于陶瓷特殊的材料性和工藝特點,大多數初學者對它的掌控程度多半處于初級階段,沒有經過一定成敗的積累,因此還不能獲得足夠的經驗。然而,又想在制作中最大限度地保證作品以理想化的程度再現,這種心境相信大多數學員都有過。但是,現實終究會有不可預知的因素存在。為了避免因未達到預期而產生的挫敗感,就要清醒地認識到,草圖的作用是初步勾勒腦海中設想造型的記錄,相當于那一日、那一刻腦海中靈光乍現的一個底片。把它以造型的方式記錄下來,再假以時日使它以實物的形式出現,這是理想的、順利的狀態下經歷的路徑。但很多時候,可能之前草圖也畫好了,預期的設想也完備了,可是在接下來的實際制作中受到干擾,或是主觀情緒上的或是外在不可知的因素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會阻礙你繼續下去的可能,也有時在制作時突然產生新的靈感,就會在之前的設計構思上分叉,進而產生新的創意。此時你會面臨著選擇:可能會回到之前,也可能會走向新的起點,也可能綜合兩者再創一條新的征途……總之,在這條路上,雖然藍圖已經勾畫出來了,但是仍舊有無數種可能指引你達到新的彼岸。結果可能會與設想不同,那也是陶藝魅力所在,所以,只要堅持走下去,認識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也就會明白殊途同歸的道理。
7.設計草圖時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對經過設計訓練的人而言,設計談何容易,反之亦然。我們在設計的道路上總感到吃力或是力不從心,這是一定的。任何一種設計,都是一種全新的創造,創造從無到有,還要使其變得美好,這就更加艱難,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遭遇問題是在所難免的。在陶藝選修課上,見到許多同學面臨這個問題,從最初的舉步維艱、無所適從到后來的突然明悟,總有個過程,這里提供一些建議。
①不知該如何開始?
許多同學反應不知道該怎樣選擇,可選的太多,人物、動物、植物,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其實選擇有很多種,我們只是在不斷縮小的范圍里,圈定那個屬于自己的而已。首先要確定大的范圍:衣、食、住、行。在這個范疇里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再縮小范圍,使范圍具體化。盡量把“衣食住行”四字所包含的選擇范疇用詞語填充豐滿,比如,“衣”可以聯想到各式服裝,引申為外在表皮,比如一些動物身上的特殊質感,甚至可以是衣柜、服飾等;“食”可以聯想到美食、食品加工等,由這些詞又可以衍生出一些相關的事物,比如美食可以是美酒佳肴、面包、蛋糕、點心;也可以是具體的各類蔬菜和水果。由此類推,在這場文字的游戲中,你肯定會找到一個興趣點。
②該怎樣選擇?
剛起步時,說是勾畫草圖,可是腦海中的造型一幕一幕的閃過,根本就無法抓住,這時該怎么辦?一般來說,是快速的記錄最感興趣的主題,不論用圖形還是用文字。用圖形就比較直接,用文字就先把對它的感覺用語言記錄下來,再轉換成理想的圖形。無論何時“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找到你感興趣的一點,突破它,你就會發現新的風景。在無從選擇時,請選擇最喜歡的,最感興趣的開始入手。
③做到中途無法繼續?
創作中面臨瓶頸很正常,許多方案開始時信心滿滿,到后期卻無法繼續的例子很多,這也都是正常的,畢竟創作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任何一件作品的誕生都要經歷很多曲折,尤其是優秀的作品。不可能輕輕松松的毫不費力地完成,作品就如同你的孩子,它一定是經歷過一定的孕育與培養才會成功。所以面臨取舍時,要仔細考慮,權衡繼續與放棄的利與弊,再做決定。也可以先把自己的作品包好,以備后續,然后去做其他的事,暫時不去考慮自己的作品的問題,或者把注意力轉移到別人身上,看看別人在做什么。趁著這段空閑的時間,拉開與作品的距離,減少對自身作品的關注,實際上也是加強了對作品解讀的客觀性。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重新打開作品包裹,體會一下再見它的心境。你可能會有客觀的新發新,足以支撐你去繼續完成;也可能還是停滯不前,那可以改造它,徹底把你對它的不滿剔除,這樣堅持到最后總會有一個結果。好比手中的拼圖,最后一塊拼上作品才完整。我個人認為,作品沒有好壞,只有喜歡與否。每一個作品都是作者本人的側寫,相應的記錄了你的心路歷程,建議堅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廢。因為這個過程比什么都來得重要,經歷了創作的艱難,你才會在藝術之路上更好的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