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北京實用指南(全集)
- 徐珂
- 962字
- 2019-01-04 23:32:05
地勢
北京位于直隸省之正中,東南平原,西北高山,故其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下。茲將其界內之山脈、河流、池沼、溝渠略述之。
(甲)山脈 京城西北諸山,皆太行山脈自西迤邐而來,盤踞于京城之西北,俗所謂西山者是也。西山之外,如玉泉、萬壽、畫眉、普陀、荷葉、盧師、石景、翠微、軍都、翠屏、丫髻、牛郎、西湖、百望、小五臺、湯山、燕山、香山等,皆其支脈,而隨處為名。
(乙)河流 環京城之水,東有白河,源出密云,南流至通縣。城南有蘆溝河,出大同桑干,入宛平界。西有玉河,出京西玉泉山,東流至高梁橋,北折而沿城東流,至德勝門迤西入城,東南流為積水潭,為什剎海。從什剎海分二支:一東流,至地安門迤東,貫皇城而注于崇文門西護城河;一南流,由地安門迤西,入皇城,復分二支,一南流為太液池,一東南流為禁城城池,兩水會于長安橋,東流至皇城東南隅,與北來之水(即注崇文門西護城河之水)匯入通惠河,與白河合。北有濕余、高梁、黃花鎮川榆河、孫河、清河諸水,俱繞京城之北。
(丙)池沼 京城內外之池沼,其名不一,曰湖、曰池、曰海、曰潭、曰河,面積皆不甚廣,而皆為潴水之地則一也。城外之大者,曰昆明湖,在西直門外海淀北七里;次曰玉淵潭,在順天府西十里;再次曰十里河,在永安門外。城內之大者,為太液池,又曰三海,在皇城內西偏總統府,即中、南兩海也。次曰什剎海,分前、后兩海,前海在地安門外迤西,后海在德勝門內迤東,兩海相通之處,有石橋,曰銀錠橋,地勢最高,可望京西各山。再次曰積水潭,亦稱凈業湖,在德勝門內迤西,面積亞于什剎海,為玉河入城蓄聚之處,城中各河皆導源于此。他如宣武門內之太平湖、崇文門內之泡子河、正陽門外南小市之魚藻池、先農壇北之蓮花池、西之黑龍潭、葦池等,大率僅當什剎海之半而已。
(丁)溝渠 京城溝渠,凡通衢大路,莫不有之,然必蓋以石,覆以土,皆不顯露,茲所述者皆明溝也。最長者二。一在內城,北起西直門內橫橋,南行,經阜成門內馬市橋,至北鬧口,曲折而東南至宣武門內迤西象房橋,穿城而入護城河。今自南而北,改建雙筒荷葉溝,上筑馬路。一在外城,西起先農壇西北隅,沿墻東行,經天橋,復沿天壇北垣,直東至天壇之東北隅,轉南,穴城垣而出,入于護城河。其起自西長安街中間馬路南,經小土地廟前,南行過板橋,直南至化石橋,穿城而出,入護城河。至民國七年,已改建雙筒暗溝,而上筑馬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