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公元前6世紀以來波斯人在印度洋上的貿易

當生活在古代印度的人們駕船穿過孟加拉灣到達東南亞的“黃金之地”和“黃金島嶼”(Suvarnadvipa)時,阿拉伯海上出現了充滿活力的向西的海上貿易。在希臘文和拉丁文文獻中,珀魯杰(又稱巴里加扎或布魯奇)在當時是一個重要的沿途停靠港,位于肯帕德灣(位于古代哈拉帕的洛撒爾港附近)的訥爾默達河河口,已經做好準備來迎接印度河-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的財富。珀魯杰港建立于公元前一千紀中葉,此后在印度和波斯灣之間的海上貿易中復興,并在跨越阿拉伯沙漠地帶的商隊貿易中繼續成長,這些商隊運載著印度的貨物從波斯灣航行到腓尼基和敘利亞的地中海沿岸港口,再從那里前往埃及、希臘等地。無論這里得以復興的原因是什么,這種海運貿易成功引起了新巴比倫王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和希臘化地區的統治者們的興趣。

公元前6世紀初,新巴比倫王國的一位國王在伊拉克巴士拉附近建造了特勒多恩港。在他去世后的20年內,居魯士大帝征服了巴比倫,進而擁有了一個從伊朗東部延伸到地中海海濱的大帝國。居魯士來自伊朗南部高原上的法爾斯(又稱帕爾斯或波西斯),高原上的扎格羅斯山脈將波斯灣和阿拉伯海隔開,其沿海地區不適宜人類居住,需要通過運河和溝渠引進淡水。因此,沿海地區的統治者常常獨立于內地的王國而生存和發展。生活在波斯灣兩岸的居民之間的聯系可能與沿海和內陸地區居民之間的聯系同樣密切,甚至更加密切。居魯士是一位仁慈的統治者,以宣布統治區域內的人民享有宗教自由而著稱。他將整片統治區域描述為“包括從海平面高的海洋到海平面低的海洋在內的整個世界”,在1,800年前的薩爾貢時代也出現過同樣的說法。In Pritchard,Ancient Near East,1:208.

在大約公元前525年至公元前510年間,波斯帝國在擴張過程中橫掃安納托利亞和近東地區,從西面的伊奧尼亞和埃及一直到印度河流域。在大流士集中精力懲罰參與伊奧尼亞叛亂(導致希波戰爭爆發的原因)的希臘人之前,他已經開始對帝國的海上邊界感興趣,并在特勒多恩建造了阿吉尼斯港(安佩)。我們很難判斷阿契美尼德帝國在最初的幾個世紀中在波斯灣地區的海上航道的長度,然而在公元前4世紀末,亞歷山大大帝的海軍將領尼阿庫斯(Nearchus)記錄了波斯河流域和沿海地區的16個港口,以及在一個距離阿拉伯河約150英里的島嶼附近提供的海上援助。“兩邊用插入水底的標桿來標記各處淺灘,正如在萊夫卡斯群島和阿卡納尼亞(位于伊薩卡島正北的伊奧尼亞海)之間的海峽,已經為航行者樹立了航標,以防船只擱淺。”Arrian,Indica,8.41(vol.2:427).

在公元前6世紀,波斯灣的海上交通線對阿契美尼德帝國而言不像后來那樣重要,也許是因為地中海和紅海的商業貿易使之黯然失色。在埃及,大流士可能已開鑿了紅海與尼羅河之間的運河。Redmount, “Wadi Tumilat.” See above, chap. 4.早在一個世紀之前,尼科二世就打算開鑿這樣一條運河了,他派卡里安達(位于安納托利亞)的司庫拉克斯(Scylax)從印度河出發向紅海航行。司庫拉克斯沿著巴基斯坦和伊朗的海岸航行,穿過阿曼灣到達阿拉伯半島。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述,“在經歷了大約30個月的航行后”,他到達了“(尼科二世)派腓尼基人”環航非洲的“起始地點”。Herodotus,Histories,4.44(p.230).司庫拉克斯記錄下了他的航行歷程,但很可惜,這份對這片水域已知最早的記錄并沒有留存下來。

大流士顯然渴望開辟紅海與波斯灣之間的海上貿易,但他在這個目標完成之前就去世了。他的繼承者們對此不太感興趣,下一次努力便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倡議。他繼承了大流士的精神,并付諸實際行動。公元前325年,亞歷山大發現他的軍隊不愿繼續向東方進軍,于是他把軍隊分成3支,其中的2支經陸路返回波斯的前都城蘇薩,而尼阿庫斯則奉命率軍從印度河前往波斯灣。尼阿庫斯記述道:“亞歷山大強烈渴望從印度經大海航行到波斯,但令人擔心的是,他的整個船隊可能遭到毀滅;這將是他的偉大功績中一個不小的污點,可能毀滅他所有的快樂。”Arrian, Indica, 8.20-21(vol. 2:363-67).阿里安(及斯特拉波)利用了一份尼阿庫斯關于印度的已失傳的記錄。希臘人建造了一支由三槳座戰船和其他類型的船只組成的艦隊,在亞歷山大建造于帕塔拉(或者是在海得拉巴附近的巴基斯坦的波塔納)的城中等候,直到“信風停止”,但是“信風在整個夏季不斷從海洋吹向陸地,因此無法起航”。

全球的季風在冬季和夏季之間都會發生改變,但是沒有哪個地區的季風比印度洋和東亞、東南亞的季風變化更加明顯。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盛行的季風是從東北吹向西南的。

這實際上是對西南季風的描述,“季風”(monsoon)一詞來自阿拉伯語中的“季節”(mawsim)一詞。在蒸汽機發明之前,穿過印度洋和東亞、東南亞水域的航行都要依靠季風。季風產生自亞洲大陸和印度洋之間的溫差。Somerville and Woodhouse,Ocean Passages for the World,82-88,117-27.在夏季,陸地上的暖空氣上升,形成一個高壓帶,常常從西南方帶來暴風雨。高壓帶季風猛烈地襲擊印度次大陸的沿海地區,使船只無法航行。在10年之內,孟加拉灣北端曾多次出現時速高達150千米的熱帶旋風。在冬季,陸地溫度比海水低,印度洋上空的低壓帶從中國和日本向馬六甲海峽移動,形成東北季風,從南亞向非洲移動,形成東北季風。季風的風向及其強度變化對航海的影響十分巨大。只有在季風有利于航行時,水手們才能夠輕松穿過亞丁灣與印度南部沿海地區(或斯里蘭卡)之間長達2,000英里的公海區域。印度洋上的東北季風的風速很少超過4級(11~16節),而在赤道與北緯5~20度之間的季風是時常變化的。阿拉伯海西部的西南季風的平均風速是6級(22~27節),阿拉伯海北部和東部的西南季風的風速則只有4~5級。但是在每年7月和8月,所有地區的西南季風的風速都高達7級(28~33節)。

由800艘“戰艦、商船和戰馬運輸船”組成的尼阿庫斯艦隊沿著巴基斯坦和伊朗沿海航行,隨后駛入波斯灣。Arrian, Indica, 19(p. 363).在古代,帕斯底格里斯河直接注入波斯灣,而今天的卡魯恩河則匯入阿拉伯河。艦隊沿著東部海岸航行,到達波斯灣入口處,并繼續航行到帕希提格里斯河,與在蘇薩的亞歷山大會合。亞歷山大在去世前不久派出了另外3支探險隊伍,目的在于打通波斯灣和紅海。其中的2支在波斯灣進行探察,而沒有到更遠的地方去。第三支隊伍在阿那克西克拉特(Anaxicrates)的率領下沿著紅海航行,到達也門南部海岸,那里盛產芳香的樹膠、樹脂、乳香以及在宗教儀式中有重要作用的沒藥。在此后的一個世紀中,紅海的貿易迅速增長,但是紅海和波斯灣之間的阿拉伯半島南部長長的海岸線則仍沒有被外人所知。

隨著亞歷山大的去世,從前的波斯帝國最終被塞琉古王朝與巴克特里亞王國(位于阿富汗)和犍陀羅王國(位于巴基斯坦)等印度-希臘王國瓜分。塞琉古王朝控制了波斯灣,并與孔雀王朝的旃陀羅笈多和頻陀莎羅保持著外交關系,其最著名的使節便是麥伽斯梯尼。從塞琉古王朝在費拉克群島(今科威特附近)和巴林島設置衛戍部隊的舉動中,我們可以看出波斯灣對塞琉古王朝的重要性。考慮到在波斯灣周圍任何地方都沒有能夠產生威脅的軍事力量,其動機可能一直是保護貿易免遭海盜的侵襲,正如《實利論》中提到的航運主管的職責那樣。在公元前288年(或公元前287年)的一封信中,詳細描述了塞琉古一世捐贈物品給愛奧尼亞的一座神廟。這說明他從帝國的海外貿易中獲得了可觀的收入,包括“10塔蘭特(合300千克)乳香、1塔蘭特沒藥、2邁納(合1.8千克)桂皮、2邁納肉桂、2邁納閉鞘姜(一種與姜相似的開花植物)”。In Salles, “Achaemenid and Hellenistic Trade, ” 260.最早提及肉桂與桂皮的記載(7世紀之前)所指的并不是來自印度、東南亞和中國的肉桂與桂皮,而是原產于阿拉伯半島南部和東非的野生灌木。See Crone,Meccan Trade,253-64.

與贖金相比,這些物品顯得微不足道,但它們卻成就了阿拉伯北部的杰爾哈城的繁榮貿易。公元前205年,當安條克大帝威脅要從海上發動襲擊時,杰爾哈城的居民“用500塔蘭特白銀、1,000塔蘭特乳香和200塔蘭特所謂的(由沒藥和肉桂油制成的)‘熏香料’向安條克大帝換取和平”。Polybius,Histories,13.9(vol.4:427).塞琉古王朝為數不多的海戰中的另外一次發生在波斯灣。當時,“由安條克國王任命的梅塞納(位于穆桑代姆半島)的統治者努墨尼烏斯(Numenius)戰勝了波斯艦隊”。Pliny,Natural History,6.152(vol.2:453).See Potts“, Parthian Presence, ”277.(我們尚不清楚究竟是十位安條克國王中的哪一位任命的,一般認為是公元前175年至公元前164年在位的安條克四世。)盡管他們勝利了,但權力的天平不久就偏向了波斯東北部的帕提亞人。帕提亞人于公元前247年從塞琉古王朝中獨立出來,并在大約一個世紀之后成為一個帝國,在公元前2世紀與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并立。

塞琉古王朝和帕提亞帝國在波斯灣的影響力似乎都沒有轉變成實際的政治控制。公元前141年,一位塞琉古總督宣布在一個阿拉伯河港口獨立,并以自己的名字將其命名為“卡拉克斯-斯帕西努”(Charax Spasinou,意為“希斯鮑西尼斯的柵欄”)。Salles,“Achaemenid and Hellenistic Trade, ”256;Casson,Periplus,180.其統治區域向北擴展至巴比倫尼亞,但他去世之后,查拉塞尼王國在被帕提亞人吞并之前,已退到美索不達米亞的最南端。我們不清楚卡拉克斯-斯帕西努后來的政治地位如何,但它似乎作為一個半自治的王國幸存了下來。它不僅為印度洋和地中海的商人們所熟悉,甚至也為中國人所熟知,他們稱之為“條支”。其名聲依賴于在印度洋貿易中與也門的格爾哈和賽伯伊的商人一起扮演中間商的角色。賽伯伊是位于今天的馬里卜城附近的一個內陸都城,據說它被芳香的樹木散發出來的香氣包圍,“散發香氣的植物使當地居民變得懶散,他們通過熏松香和山羊胡須產生的煙味來醫治自己的懶惰”。Agatharchides,On the Erythraean Sea,101c(p.164,note“m”).強烈的香氣來源于阿拉伯半島南部由沒藥樹、乳香樹、香脂樹、樟樹和肉桂樹構成的森林。除了向東航行,賽伯伊人還“使用大竹筏”,“不少賽伯伊人也利用由獸皮制成的船只”與非洲東海岸進行貿易。Ibid., 103a(p. 167).

賽伯伊的商業壽命是十分驚人的。在《圣經》中,它被稱作“示巴”(Sheba),而關于其傳奇般的財富的最古老記載出現在《紅海》(On the Erythraean Sea)一書中。(“Erythraean”意為“紅色”,是希臘人對印度洋、波斯灣和紅海等廣大區域的統稱,他們也稱之為“阿拉伯灣”。)該書是公元前2世紀由尼多斯的阿加塔爾齊德斯(Agatharchides of Cnidus)撰寫的一部地理學專著,也是現存最早的記載古代印度洋商業貿易的文獻,成書于大約公元前140年,并參考了更古老的文獻,書中記載了托勒密二世和托勒密三世統治時期有價值的探險活動。阿加塔爾齊德斯的著作都沒有留存下來,但其中的一部分曾被狄奧多羅斯 · 西庫路斯(Diodorus Siculus)、斯特拉波和佛提烏(Photius)轉錄,并編入《紅海》一書。阿加塔爾齊德斯寫道:“這個部落的財富和所有的奢侈品之多,不但超過附近的阿拉伯人,也超過了其他地方的居民。”Agatharchides,On the Erythraean Sea,104b(p.167).直到幾個世紀之后,他們依然處于領先地位。當時,一位名為法顯的僧人到訪斯里蘭卡并提到了薩薄(賽伯伊)商人,稱其“屋宇嚴麗,巷陌平整”。法顯《佛國記》, chap. 38(p. lxxiv)。同時,賽伯伊的長途貿易滿足了托勒密王朝的需求,直到羅馬人在公元前1世紀試圖入侵阿拉伯南部時,他們的繁榮局面才受到了有限的威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黎县| 偏关县| 延吉市| 浦城县| 梅河口市| 宾川县| 客服| 武陟县| 淮滨县| 区。| 和硕县| 五寨县| 柯坪县| 宁武县| 无极县| 云龙县| 巴塘县| 文昌市| 休宁县| 四平市| 武清区| 神农架林区| 大冶市| 旌德县| 大宁县| 专栏| 新化县| 昔阳县| 当雄县| 邳州市| 屏东市| 凌云县| 成安县| 阳谷县| 兴海县| 安乡县| 博湖县| 华阴市| 阿城市| 鱼台县|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