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Lux et veritas.
光明與真理。
——耶魯大學校訓

舊金山金門大橋
位于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的耶魯大學,是美國歷史上建立的第三所高等學府,也是常春藤盟校成員之一,校園風光秀麗,古樸寧靜。與很多美國大學一樣,耶魯大學本科提倡通才教育,以保證畢業生擁有廣博的知識面和多維度看問題的視野。耶魯大學教學與科研實力很強且鼓勵創新,培養出了眾多領袖人物,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和其夫人希拉里就是在這里讀書時相識的。

菲爾普斯拱門,耶魯大學標志性入口,從拱門穿過,便是耶魯大學的老校區。
耶魯紀念館
耶魯紀念館是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耶魯校友而建。左圖為紀念館門口的石碑。


校園草坪上的耶魯課堂
哈克尼斯鐘樓

這是一座具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哥特式建筑,至今仍然保存完好,且鐘樓上大鐘的時間一直準確無誤。有意思的是,據說鐘樓的設計者詹姆斯·羅杰斯為了讓它看起來更有滄桑感,爬到塔頂親自潑下硫酸,使得斑駁的石壁呈現出老舊的感覺。耶魯大學校園里面有很多哥特式建筑,且許多都是人工仿古做舊的,也許這樣的滄桑感更能凸顯學校厚重的氣質。
人類文明的珍寶盒
——耶魯大學拜內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

耶魯大學拜內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
這幾年我每年都帶隊去國外搞一次名校穿越活動,從新西蘭到美國,從英國到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穿越過程中我參觀過不少中學和大學圖書館,也常常為它們或古樸或現代的建筑以及豐富藏書而嘖嘖稱羨,其中最特別也最令我難忘的是耶魯大學的拜內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
1918年,約翰·威廉·斯特林給耶魯大學捐贈了一大筆錢,用來建造斯特林紀念圖書館。由于捐贈的錢只能建樓不能買書,耶魯一位叫昌西·布魯斯特·廷克的教授號召耶魯校友捐出自己收藏的古籍和珍本,為新建的圖書館增光添彩。校友們紛紛行動起來,捐贈的圖書中就包括后來成為鎮館之寶的《谷登堡圣經》等。到1958年,耶魯大學收藏的珍本、善本及手稿已經多達13萬冊,原來的斯特林紀念圖書館已經無法容納日益增多的藏書,于是,捐贈過多種珍本的拜內克家族決定再捐錢建造一座專門用來收藏珍本和手稿的圖書館,拜內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由此而來。
拜內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在耶魯大學的多個圖書館中別具特色,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專門保存稀有書籍和手稿的圖書館,現在藏有約一百萬冊的珍本書及數以百萬計的手稿。該館竣工于1963年,由普利策建筑獎獲得者戈登·邦沙夫特設計。圖書館是一棟長方體建筑,底部有四根大柱子支撐,整棟建筑的外墻上沒有窗戶,外立面由產自佛蒙特州的大理石板鑲嵌而成。白天,柔和的日光能透過薄薄的大理石墻照進來,同時又能讓室內的古籍免遭陽光的直射。夜晚,在館內燈光的照射下,圖書館的外墻會呈現出琥珀色的光芒,看上去像一個珍貴神奇的珠寶盒。
圖書館分為上下兩部分,地上部分是大廳和閱覽室,上層是書庫。書庫共分六層,每層設七格書架,外罩一層玻璃幕墻。這里的所有書籍均可借閱,但只限于館內閱讀。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牛頓在耶魯大學建校初期親自贈予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你可以看到第一個畢業于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容閎的手書,你可以從紙莎草和羊皮紙上觸摸到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
拜內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的鎮館之寶是《谷登堡圣經》,目前僅存世48本,全書1282頁,分上下兩冊。15世紀50年代,約翰內斯·谷登堡在德國美因茨排印的這本拉丁文圣經,被公認為是西方活字印刷的第一本書。此外,該館還收藏了享有“世界上最神秘的書”之美稱的《伏尼契手稿》。1912年,美國珍本書商威爾弗雷德·伏尼契發現了此書。經測定,這本書大概寫于15世紀早期,現存約240頁,以奇特的字母寫成,有星體、植物和裸女等裝飾插圖,不同于我們目前已知的任何語言,至今無人能夠破譯。

拜內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的鎮館之寶《谷登堡圣經》
拜內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向耶魯大學的學生和老師開放,外部研究人員因科研需要也可以使用。但因為這些館藏圖書往往都是無價之寶,在館內借閱圖書的人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的借閱規定。可能也正是因為這些書籍的不凡身世,總有一些書迷和書商覬覦這些珍寶。2005年,一名古董商攜帶刀片進館偷竊古籍中的地圖,因為不小心將刀片掉落在地,偷書丑事由此敗露,他也因此被送進大牢。從此以后,圖書館的保安措施也變得愈發嚴格。今天,任何讀者的借閱過程都有攝像頭嚴格監控,確保萬無一失。圖書館的防火措施也體現了該館的良苦用心:一旦火警響起,收藏珍本和手稿的中央玻璃藏書室將會通過高科技設施迅速變成真空狀態,確保這些書籍免受火災。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也有了去朝拜的沖動?拜內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歡迎世界各國的游客前去參觀訪問。說不定你也會被這樣一座人類知識的珍寶盒所感動,和耶魯校友一樣,愿意把自己珍藏的古籍或手稿捐出來,和所有的愛書人分享你的驕傲。不過我要告訴你,你捐贈的圖書或手稿即使已被拜內克珍本與手稿圖書館接受,也要先接受一項特殊的考驗——在零下36攝氏度的冷凍室里接受長達三天的殺蛀蟲“酷刑”,之后方可“登堂入室”。
耶魯走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間諜

耶魯大學出過很多著名校友,有總統、科學家和藝術家,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間諜也出在耶魯,名叫內森·黑爾,他的故事還收錄在我國中學生的英語課本里。1773年,黑爾從耶魯大學畢業后,在康涅狄格州教書。獨立戰爭爆發后,充滿一腔愛國熱情的他參加了北美人民組建的大陸軍。由于受到英軍的攻擊,大陸軍被迫撤退。當時的大陸軍統帥喬治·華盛頓急需了解英軍的軍力和部署,為此需要派遣一名間諜打入英軍控制區刺探軍情。黑爾主動請纓,并把這次任務看作是自己應盡的愛國責任。1776年9月,他離開營地,喬裝成一名荷蘭教師潛入敵后,但在執行任務時不幸被俘。在被英軍送上絞刑架前,黑爾留下了一句擲地有聲的名言:“我唯一的遺憾,是我只有一次生命獻給我的祖國。(I only regret that I have but one life to lose for my country.)”
留學問答
留學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出國留學在中國已然成為一種潮流,這其中的付出和收獲也不禁令人深思。那么,留學的經歷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回報呢?
留學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需要投入很多時間、精力、行動、決心和不小的費用,同時,孩子留學的成功與否關系到他自己和整個家庭的未來。正是因為這個決定至關重要,我們在決策過程中難免會掂量一下這個決定值不值得、性價比高不高。
首先,世界正在進一步地走向全球化,我們的孩子自然也需要國際化,留學是走向國際化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國家大部分人的留學目的國是歐美或亞洲的發達國家,選擇這些國家是因為它們代表了世界的先進生產力,簡單點說,就是它們在很多方面做得比我們好,值得我們去學習。其次,留學是我們傳統教育概念的延伸,雖然地域發生變化,讀書的宗旨始終沒變,所以我們飛渡重洋、負笈海外是為了通過教育改變自己的命運。再次,我們到不同文化、語言、社會習慣的異國他鄉去學習和拼搏,會收獲能力的提升、知識的更新、眼界的開闊和生命的豐富。同時我想強調的是,因為留學,我們更容易成為跨語言、跨文化、跨區域、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這樣的人才更加符合21世紀的市場競爭需求,相較而言也更容易贏得機會。
網上曾經流傳這樣一段話:“很多人都會問我出國五年到底學到了什么,收獲了什么。我告訴你們,最重要的不是英語,不是文憑,對我而言就兩樣東西:一是把我放到任何國家,任何我誰都不認識的地方,我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二是名車豪宅已動搖不了我愿意每天坐公車去追求簡單夢想的平淡心態。而我認為這兩樣足以讓我受益終身。”這也是留學帶給我的最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