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陜西秋闈正式開考的第三天,也就是第一場考試結束之后,頭一場《四書》文的朱卷就被分送到十八房同考官的案頭。
所謂朱卷是相對于考試的原卷都用墨筆所作而言的。
在明清兩朝,鄉試一級的考試,考試在作完卷子之后,原卷也就是墨卷并不能直接送到考官手頭審閱。先要用紙糊了名字,交給謄錄官用筆蘸了朱砂重新謄錄一遍,送交考官批閱。因為都是紅字,所以又叫朱卷。
看到手頭的卷子,黃字號考棚的同考...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其實,在陜西秋闈正式開考的第三天,也就是第一場考試結束之后,頭一場《四書》文的朱卷就被分送到十八房同考官的案頭。
所謂朱卷是相對于考試的原卷都用墨筆所作而言的。
在明清兩朝,鄉試一級的考試,考試在作完卷子之后,原卷也就是墨卷并不能直接送到考官手頭審閱。先要用紙糊了名字,交給謄錄官用筆蘸了朱砂重新謄錄一遍,送交考官批閱。因為都是紅字,所以又叫朱卷。
看到手頭的卷子,黃字號考棚的同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