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藤白陽:陳淳、徐渭書畫藝術
- 南京博物院
- 1045字
- 2020-06-18 16:52:27
明 文徵明 冰姿倩影圖
軸 紙本 墨筆
縱76.9厘米 橫24.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作者題署 徵明筆。
鈐印 徵仲父印(白文方印)悟言室印(白文方印)
題跋 貞白是本性,豐姿有別調。不可作梅觀,停云自寫照。庚午仲伏,乾隆御題。
鈐印 乾隆宸翰(白文方印)
鑒藏印 儀周鑒賞(白文方印)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印)乾隆鑒賞(白文圓印)石渠寶笈(朱文長方印)三希堂精鑒璽(朱文長方印)宜子孫(白文方印)吳湖帆珍藏印(朱文長方印)梅景書屋(朱文方印)
裱邊題跋 癸巳冬日,喜展衡山翁冰姿倩影小幀,靜窗晤對,囂塵俱滌,適制和(晁補之)周清真鳳來朝詞,移書于。想象如花面,轉回腸、數(shù)千萬遍。逗層波、一翦(剪)愁懷亂。恨已晚、尚相見。莫道心傷眉斂。雨生寒、楚云似斷。但瑣意、情難棄,恁玉雪、自溫暖。吳倩。
鈐印 吳湖帆印(白文方印)
本幅繪老梅一株,盤折虬曲、蒼勁清凜,看似毫不著意,實則筆墨遒勁粗率,老辣之甚。先以淡墨雙勾枝干,后用濃墨皴染寫勒,墨色層次豐富,筆法簡拙質樸。文徵明的寫意花卉繼承了沈周的寫意花鳥畫法,又對陳淳的寫意花鳥畫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此圖曾經清代安岐、乾隆內府和近代吳湖帆收藏。
李潔璇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yè)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與沈周共創(chuàng)“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文徵明的山水畫有兩種比較典型的風格:“粗文”和“細文”。他的粗筆山水主要取法沈周和吳鎮(zhèn),在粗簡中表現(xiàn)出層次和韻味;細筆山水則取法于趙孟、王蒙,用筆細密,布景繁密。設色多以青綠重彩或間施淺絳繪之,清雅寧靜,具有很強的裝飾意味,他是文人畫家中非常重視色彩效果者,在中國畫的設色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開創(chuàng)了明代青綠山水畫的新風格。從存世的文徵明作品來看,以元四家筆墨為主要取法對象的作品非常多,反映出文氏對元人筆墨的偏愛。他的畫并不是單一地運用元四家中某個人的筆法和墨法,而是善于把各家的筆墨、構圖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從繪畫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來看,文徵明對于元人筆墨和形式美感的研習是相當深入的,元四家的各種筆墨特色和造型手法在他的畫中得到完美的承繼與轉化。文徵明性情溫和儒雅,尤推崇秀潤、細麗、含蓄的畫風,作品以細筆山水為主,這與沈周的雄強剛健、粗獷張揚的畫風明顯不同。收藏界歷來有“粗文細沈”之說,他的粗筆山水因數(shù)量較少而更受藏家鐘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