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禪意東方:居住空間Ⅳ作者名: 黃瀅等本章字數: 22字更新時間: 2019-01-05 01:10:31
設計中的禪意
圖/文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 伍斌(教授)

設計中的空相

禪,是東方傳統文化的精髓。現如今,東方禪正在轉化成一種人們生活中的智慧。當禪的思考與設計藝術擦出火花之后,便能創造出有靈性的藝術設計。因為,禪不僅僅是用來提高修養、凈化心靈、啟迪智慧,而且能圓滿回答人類文明的根本問題,蘊含著拯救文明危機的智慧,關乎到整個人類文明的起點和歸宿。
在禪看來,人類文明的起點,應是“識自本心,見自本性”。
一個漫天飛舞的大雪天,日本一禪師靜坐于茶室,凝視著室外紛飛的雪花。坐了一會兒,他便起身進屋,隨后將一個陶罐置于庭院中,然后,坐在榻榻米上,陶醉地注視著陶罐與飛舞的雪花。一旁的徒弟很是迷惑,不解其意,禪師答道:“我在欣賞花道。”

日式枯山水
這便是禪的妙趣!禪師將深奧的禪宗理論體現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作冗長的說教,只重實際的證悟。不囿于僵化刻板的形式,也不受成法的約束,只注重于自由、活潑的心態,講究直心是道場,平常心便是道!
設計又何嘗不是如此?設計有時就是設計師一種游戲心態的流露。當設計師處于一種禪的無心狀態時,才能達到設計時的最高境界。這是毫無功利心的設計,也是沒有任何欲望的設計。它源于設計師心靈上的自由與精神上的純凈!
從“無”中生出“有”來!
日本民族信奉神道教,并理解四季變化中生命的無常和軌跡,感知自然大地中樹木必將老去的滅絕之美,從而體會晚秋或寒冬的物哀之情。日本園林景觀表現的特色是把心情寄托于云霧飄渺的、望不見的彼岸,然后生起追求幽玄的念頭,這都是地理對日本人心理的影響。
日本皇宮建筑整個建筑的冥想空間與周圍的景觀渾然天成,處處流露著清凈的禪意。參禪的過程通常是一段寧靜、孤寂的精神之旅,人只有在獨處的情況下,才會有更多關于自身,關于與這個世界的思考空間,充滿著禪味的空間,就是要傳達給人們這種感覺。
禪宗以“空無”哲學為理念的現代設計,在現代生活中為我們創造著有無盡可能性的精神世界。日本設計師原研哉說:“只有空的容器,才有收藏無盡東西的可能性。”
老子曰:圓氣至柔,能嬰兒呼。所以,設計師須保持赤子之心和一種回歸本心的狀態。因為幼兒對一切事物都是那樣的好奇、新鮮和純粹。禪正好是要讓人的心態回到尚未蒙受塵垢的狀態,以禪的方法使設計師回到最直接、最本質和最佳的心智狀態。

日本平和公園雪景
設計中的慧眼

北京798一時裝展示廳大門的設計師顛覆了門的固有概念,將兩扇門轉換成對襟的、有口袋的服裝形態,設計定位準確,而且頗具慧眼,設計師當下開竅了!
清逸起于浮世,紛擾止于內心。禪意設計的意義就在于,禪的精神是直取事物本質,不為形式所拘束,以純潔和簡樸,表達出空靈之美,給人以遐想。北京798一畫廊建筑即便是運用超現代的鋼架結構,或是后現代的清水混凝土,我們都可以品味出充滿著現代意味的“禪境”來。
禪認為“無即是有”,用物質上的“少”,去尋求精神上的“多”。這也是將人引入幽玄的禪宗境界的一種手段,它體現出人對自然的尊重,也體現著東方人傳統的沉穩、內斂、含蓄的最佳精神氣質。這種充滿著禪意的設計,已成為一種世界范圍內的設計語言,在我國的設計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東京地鐵的裝飾畫

北京798一時裝展示廳大門
東京地鐵的裝飾畫真是獨具慧眼。漆黑的墻面上鑲嵌著凹凸不平的玻璃,急匆匆的人流與疾馳而過的車輛映照在帶波紋的玻璃上,使玻璃產生強烈的流動感。設計師的一雙慧眼,讓靜止的物體產生動態的效果,這種設計思維可謂是不同凡響。
日本的商品包裝是以“禪的美學”為核心的,是禪所追求的真我境界。它已經超脫了商品品牌的局限,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代名詞。他們將“禪”作為日本商品包裝的核心理念,因而在日本和西方國家大行其道,有深刻的社會文化背景,并且使當代西方人對禪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把它作為人生與科學的哲學,認為禪悟真正代表了東方關于精神自由的智慧。

日本包裝設計(圖選自《京都櫻花48景》)
設計中的簡素

禪是不說之說,是觸境而生的機趣。
其實,禪的玄妙之處,在于它只是提供一種思維方式,但不下結論;它只是提供源頭,卻沒有一個終結的目標。禪,其實是讓每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去頓悟與體驗。這樣一來,禪宗美學便為設計師帶來了新的美學智慧與思維:真正揭示出審美活動的純粹性、自由性,真正把審美活動與創作自由完全等同起來。
禪是直指人心,見性成就的實證方法。通過禪的方法,可以使大腦引爆激情,頓開智慧。禪就是善用大腦,開發智慧,是回歸智慧和德行的最快方法。

日本素樸材質
當下的生活已在不經意之間被我們復雜化了,多余而冗繁的設計常常會掩蓋生活本身的使用需要。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物質的繁盛會凸顯出人的精神空無。所以,禪宗倡導簡素的美學主張,以達到一種 “空寂”的境界。
禪的簡素與西方極簡主義設計風格似乎一脈相承。極簡主義是用減少、否定、凈化來摒棄日常的繁瑣,去繁從簡,用感觀上的簡約干凈,獲得物質最本質的元素的再生。它是一種克制的做法,是一種反物欲的精神。當物質向后大步退消時,留下的就是廣袤的精神空間,這與禪宗中的“參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用最少的東西、最簡單的方式,創造一種深入人心的美,成為當今設計師探索的主題。
禪宗的簡素似乎比極簡主義思潮走得更遠。禪的簡素不僅是一種表象的“極少主義”,它更加注重身心的修為,禪宗崇尚天地萬物皆與人同根一體,由此衍化出的儉樸、單純、自然等理念,通過環境的空寂、幽玄,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
禪宗崇尚自然、樸實的風氣,同時注重物體的簡素之美。現代陶藝家為了體現泥土的本色,陶藝作品常用素燒或熏燒等方法來完成,使其呈現出樸茂和雄渾的藝術風格。那粗糙的質地、隨意的形態,繁雜與簡約的對比,無不體現出陶瓷材料的自然本色之美。這種簡素的美學主張將禪宗美學中“空寂”的意境作了現代的發揮。

日本現代陶藝

日本的商品包裝
設計中的空寂

在日本的花道中,禪宗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它常運用藝術對比的手法,將自然界生與死,新與舊的矛盾,通過花道特有的語言表現出來,并引起人們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插花藝術不追求植物的華麗,也不注重插花瓶的名貴,只崇尚精神,精神就是一切!不重形式而重精神是禪宗的審美理念。因而,日本花道從不追求物質上的富貴與艷麗,而注重于在粗陋與簡樸、甚至廢棄的材料中,抒發自己對人生認知的感悟,對自然美的獨到體驗。日本花道也不以美炫人,而是力求滲入自然深處,表示出純潔和簡樸。
因為受 “無即是有、多即是一、一即是多”禪宗審美意識的影響,日本花道用物質上的“少”,去尋求精神上的“多” ,表現出平淡、含蓄、單純和空靈之美。這是禪宗美學把外在世界看成與內在活動相關照的一種擴展的反映,使觀賞者從這自然的藝術形態中體驗一種空寂的景象,品味出一種幽玄之美,既重視“心”的表達,張揚其精神表現,又從中尋求空寂的內省,保持一種超脫的心靈境界。
日本現代庭園注重景物的洗練和景觀的靜寂,表現出禪宗淡泊清遠的心志和超凡脫俗的理念。現代庭園之美不僅僅停留在視覺上,其實更多的是靜思和冥想,這恐怕也是受禪宗理念的影響,從禪宗冥想的精神中演化而來的。

日本平和公園雪景

日本花道

大阪公園廁所
大阪公園的簡易公共廁所,建筑之簡單,造型之簡潔,令人茅塞頓開!單看建筑的本身就帶著濃郁的禪房味道。它的設計者定是一個既在佛法中探求生命的本真意義,又在世俗中承擔著自己角色的悟道者,使進入這個空間通透、充滿靈性的建筑中如廁的游客們,也會在這種清凈與自然的順應中,找回本真的自我。

天然形成的藤條
生活在現代都市壓抑的空間之下的蕓蕓眾生,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精神上的釋放,一個可以靜思冥想的場所。該建筑就是將東方的禪所強調的“直覺”、“頓悟”等這些需要用心思考的東西,通過引入自然因素,使純凈空間有了強烈的神秘色彩,從該建筑中我們可以感悟到強烈的禪宗的“空靈”意味。

簡約通透的設計
設計中的淡定


櫻花盛開的自然景觀(圖選自《京都櫻花48景》)
東京居酒屋的室內設計,體現著東方人特有的禪雅意境。它放棄一切矯飾,只保留事物最基本的元素。用最少的元素(如原木、竹枝、草編等)來展現空間的全部功能。該設計的意義,強調了消費者的需要才是設計存在的必要,要挖掘出生活中的這些充滿著禪意的細節。從這個設計可以看出,其實美感和魅力就充溢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就看我們有沒有禪心與慧眼!
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日本許多景觀設計,是一種既不刻意追求象征意義,又不刻意追求視覺效果的藝術形態。它不過分的囂張,也不炫耀輝煌,而是盡可能的沉靜和低調,但是同樣有著與天地同在的力量。大阪公園的巨石建筑正是用孤寂的美感,“無我”的心態,表達著東方禪的精神格局。
現代設計藝術由于禪宗理念的滲入,顯示出獨特的靈性和靜幽。禪意的設計,始終表現出一種自然外物的空寂,它以“象外之象”描繪出一個極靜的空靈意境,藝術家們只有內心與外物合一,才能體會到空寂的禪意,方能步入禪宗的“即空即有,非空非有”之境。因而,作為一個現代設計師,僅有技術性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使技巧升華,使設計成為“無藝之藝”,是發自于內心的無意識之中。現代設計師如果不精通禪文化,不親證禪宗的心地法門,就無法真正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以及精神的實質和內容。
當今時代競爭十分激烈,每個國家和每個企業、都非常重視創新和發明創造。設計師如果具有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好的方法、有發明創造的智慧,并借鑒“禪”的思維方法,就可以幫助開發設計師的智慧,從而提高其設計藝術水平。里云霄一羽毛。

日本枯山水

成田機場壁畫

日本庭院景觀(圖選自《京都一千年的輝煌》)
居住空間
RESIDENTIAL SPACE
翠華想象空山里,萬里云霄一羽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