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參考6 保險合同中的無效格式條款
2006年6月19日,投保人黃某某與保險公司訂立人身保險合同一份,約定被保險人為黃某某,受益人為法定。依該合同約定,黃某某購買了終身壽險、附加提前給付重大疾病險和太平一世終身壽險3個險種;其中,終身壽險的保險金額為20000元,保險費為870元/年;附加提前給付重大疾病險的保險金額為20000元,保險費為244元/年;太平一世終身壽險的保險金額為20000元,保險費為680元/年。合同簽訂當日,黃某某交納了首期保費,并在此后依約交納了保費。2008年9月25日,黃某某突發腦出血入院治療,經搶救無效于2008年9月27日死亡。2008年11月5日,黃某某之妻王某到保險公司辦理理賠事宜。保險公司向王某支付了終身壽險、太平一世終身壽險兩個險種的理賠金及分紅共計40076.46元。保險公司以附加提前給付重大疾病險為主險種終身壽險的附加險,在王某支付了主險種的理賠金后主合同效力終止,支付附加險理賠金的義務隨之免除,且黃某某所患腦出血不屬附加提前給付重大疾病險保險條款第13條規定的重大疾病為由,不予賠付。以上事實,經一審法院審理查明。
另查明,附加提前給付重大疾病險保險條款第13條對中風(腦血管意外)定義如下:任何腦血管的突發性病變持續超過24小時導致神經系統機能障礙,包括腦組織梗死、腦出血和源于顱外因素造成的腦栓塞。診斷必須經腦神經科主任證實的具有永久性神經系統機能障礙超過90日的證據,于發病90日后保險公司才受理理賠。
一審法院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黃某某與保險公司簽訂的保險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依法成立有效。黃某某依約交納3個險種的保費,全面履行了自己的合同義務。在黃某某病故后,保險公司僅向合同約定的法定受益人王某履行了支付終身壽險、太平一世終身壽險兩個險種保險金的義務,未履行支付附加提前給付重大疾病險保險金的義務,應當承擔支付保險金的義務。附加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條款第4條已規定自本附加合同生效日或最后復效日(以較遲者為準)起90天后被保險人首次發病并經醫院確診初次患上一項或多項本附加合同第13條所定義的重大疾病的,按照本附加合同的保險金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金,同時本附加合同的效力終止,主合同的基本保險金額隨之扣除本附加合同的基本金額。此合同條款實則排除了投保人在履行交納3份保險費的義務后享有的得到相應保險金的合同權利,且該合同條款為保險公司提供的格式條款?!侗kU法》(2009年)第19條明確規定了如下內容。采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訂立的保險合同中的下列條款無效:(1)免除保險人依法應承擔的義務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險人責任的;(2)排除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因此,上述格式條款無效,保險公司稱其按主合同的約定向王某承擔理賠責任后其附加合同的責任隨之免除的理由不能成立。保險公司另辯稱:黃某某所患疾病不屬保險條款第13條所列重大疾病之范圍。庭審已查明,黃某某患腦出血入院治療后經搶救無效死亡,但保險公司提供的格式保險條款將已經醫院確診的腦出血疾病排除在重大疾病之外。依照《保險法》(2009年)第30條的規定,按通常理解,黃某某所患疾病為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范圍,保險公司此項辯稱理由不能成立。判決保險公司向王某支付保險金2萬元及利息。
保險公司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相一致。二審法院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對雙方具有約束力,投保人黃某某與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后,黃某某依約交納3個險種的保費,完全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在黃某某身故后,保險公司僅向該合同的法定繼承人支付了兩險種的保險金,而對附加提前給付重大疾病險的保險金不予賠償,未全面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附加提前給付重大疾病險保險條款第4條的規定,排除了投保人在履行交納3份保險費的義務后,依法應享有的得到相應保險金的合同權利,同時,免除了保險人依法應承擔的義務,加重了投保人、被保險人的責任,違反了《保險法》的相關規定。一審認定該格式條款無效是正確的。黃某某因患腦溢血經搶救無效死亡,依據保險公司提供的格式條款第13條,已將經醫院確診的腦出血疾病排除在重大疾病之外,一審法院適用《保險法》(2009年)第30條的規定并無不當。對此,保險公司不應以與保險合同約定不符為由拒絕支付附加提前給付重大疾病險的保險金。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例分析指引
1.如何認識保險合同的格式條款?
2.我國保險法對保險格式條款的內容規制有什么特別要求?
3.本案中,法院認定涉案附加提前給付重大疾病險保險條款第4條屬于無效的格式條款,主要基于什么理由?
4.本案中,法院在解釋涉案附加提前給付重大疾病險保險條款第13條約定的重大疾病時,其解釋方法和邏輯是否符合我國保險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