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參考1 保險人對被保險人承擔的保險責任
2002年11月28日,某銀行和保險公司簽訂個人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合作協議及補充協議各一份,協議有效期為1年。雙方約定:某銀行向投保人提供貸款,作為投保人購買汽車的部分款項,同時投保人向保險公司購買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和機動車輛保險,保險公司同意在履約還款保險責任范圍內向某銀行賠償因投保人在個人汽車消費借款合同項下違約所造成的某銀行損失,并賦予某銀行第一優先受益人的地位。雙方約定:保險公司負責償還投保人所有尚未償還的本金及截至賠付之日為止的應收利息,最高不超過保險金額。第8條第5款約定:保險條款與協議不一致時,以協議為準。在補充協議中,雙方約定:補充協議中對應收利息的定義,為貸款期間借款人應獲得的權利收入。同時約定補充協議系主協議不可分割之部分,與主協議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003年1月14日,薛某為購買汽車向某銀行借款,并向保險公司投保了機動車輛保險;同年1月17日,薛某向保險公司投保,保險公司簽發了以某銀行為被保險人的個人分期付款購車保證保險單,保險金額為248400元。保險單所附保險條款第4條約定,投保人連續3個月未按汽車消費貸款合同或分期付款購車合同履行按期還款義務的,保險人按本保險單規定負責償還投保人應償還而未償還的本金及截至出險之日為止的利息(不包括罰息、違約金逾期利息),但最高不超過保險金額。2003年3月6日,薛某與某銀行簽訂了個人汽車消費借款合同,某銀行為薛某購買汽車提供借款248400元,并辦理了車輛抵押手續,抵押權人為保險公司。
某銀行放貸后,薛某逾期付款已連續超過3個月,至2005年12月31日共欠某銀行本息合計人民幣157042.73元,某銀行遂要求保險公司根據合作協議及保險單的約定支付上述款項,保險公司支付了其中的151319.57元,但對剩余的12612.98元本金及利息拒絕支付,某銀行訴請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賠償款14840.78元(其中本金12612.98元、利息278.35元、罰息1904.91元、復息44.54元,計算至2008年8月10日)。
審理本案的法院認為,某銀行和保險公司簽訂的個人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合作協議及補充協議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約履行。保險公司在發生保險事故后,應按某銀行和保險公司訂立的協議及保險合同約定,承擔保險責任。某銀行要求保險公司賠付的金額未超過雙方保險單中約定的保險金額,其訴請合理、合法,應予支持。依照《合同法》第60條、第107條、《保險法》(2002年)第2條、第10條的規定,判決保險公司支付某銀行保險賠償金14840.78元。
案例分析指引
1.涉案保險合作協議書和補充協議是否具有保險合同的屬性?本案中,為什么法院以《保險法》(2002年)第2條作為判決的依據?
2.什么是保險法律關系?認定保證保險合同為保險,應以本案中的哪些法律事實為依據?
3.本案中,保險公司依照涉案保險合作協議和分期付款保證保險單對某銀行所承擔的責任是否為保險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