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學刊(2017年第3期)
-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編
- 1503字
- 2019-01-04 19:46:09
三 提升杭州城市國際化水平的建議
在“地方空間”逐漸轉換成世界性“流動空間”的背景下,正在形成由節點和網絡組成的全球地理結構,城市作為世界網絡空間的節點,其重要性日益凸顯,未來的競爭是城市之間的競爭。一個城市如果沒有國際性,就無法形成對話和信息交流。杭州城市國際化的核心在于融合地方與全球,把地方特色融入全球中,成為連接跨國公司網絡、城市網絡和世界經濟體系網絡的重要節點,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地方特色。因此,我們主張杭州的城市國際化要注重對標國際公認的標準,尋找差距,補足短板。
(一)以增加跨國公司總部設立數為立足點,激發商業活動競爭力
國際化城市的首要標志是有大量的跨國公司,增加著名跨國公司總部數量,即可提高現代服務業比重和資本市場價值。雖然近年來杭州的國際會議召開次數大幅增加,并舉辦了G20國際峰會,但杭州在亞洲排在第24名,在全球排在第100名。如果有大量的跨國公司進駐,國際會議召開次數、港口商品流通量、機場商品流通量以及航空客運量必然隨之遞增。
(二)擴大國際學校和大學數量,強化精英人才儲備
杭州的外國人口數量僅為0.78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不到0.1%,而國際化大都市的平均水平為10%。在杭大學數量甚至遠低于南京、西安和重慶,僅高于新興城市深圳,這與杭州的地位極不匹配。杭州僅有1所“985”高校,“211”高校數量為0,浙江大學在全球排在第138名。因此,杭州應大力發展國際學校,增加高校數量,這樣才能增加外來人口和國際學生數量,提高吸引多元化人才的能力,并儲備高端精英人才,同時體現城市吸引力和包容性。
(三)大力引進國際新聞機構,提高可溝通性和傳播力
雖然杭州在LTE網絡覆蓋率指標上與世界發達城市的差距很小,且杭州為全球互聯網中心和數據中心,但這些更多集中于商業領域,并不屬于信息交流的評價范疇。增加國際新聞機構的數量是提高內外部新聞和信息傳播水平、擴大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在網絡城市和“信息城市”時代,更是獲得信息空間進入權并取得對信息空間節點控制權的基礎性條件。
(四)優化文化體驗感,提升文化影響力
杭州的博物館數量、友好城市數量和多種餐飲企業數量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藝術表演場館僅12個,與北京、上海等城市有很大差距,更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站數量從2000年的268個縮減到2014年的189個,高層次、國際性的文化交流特別是文藝表演少之又少,文化體驗與城市發展不匹配,這是制約杭州國際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五)吸引國際組織和國際性公共機構入駐,展現政治影響力
由于距離上海較近,杭州的大使館和領事館數量為0,但增加使領館的派駐機構并非不可行。杭州應憑借優美的環境和獨特的文化,吸引國際組織和國際性公共機構入駐,借此可大大增加主辦國際性政治會議的數量,提高國際政治參與度以及對國際政治的影響力。
(六)城市個性特色也要反映國際化城市的識別性特征
《關于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國際化水平的若干意見》已經明確杭州城市國際化的目標,即把杭州建設成為“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個性特色也十分鮮明,那就是全球“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東方文化國際交流重要城市。但需要指出的是,學者和國際評價機構對國際化城市評價指標有不同的側重,但關鍵指標殊途同歸,有較為一致的評價標準。這些指標承載著當今世界城市國際化建設的普遍性原則,也是城市國際化建設的方向性提示。杭州城市國際化的個性特色要充分融入并反映城市國際化的共識與共性,尤其是要在跨國公司總部集聚、高端人才儲備、網絡和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和國際政治控制力等方面展現國際化城市的識別性特征。這樣的國際化城市才具有世界性,才具備全球重大影響力。
(責任編輯 方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