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經濟區競爭力報告(2017)
- 耿明齋 鄭祖玄 趙志亮
- 2860字
- 2019-01-04 19:37:49
總序
由蘇聯開啟,曾經波及半個地球,涵蓋幾十個國家的計劃經濟體制模式,是基于某種理論邏輯構建的。而針對這種體制所進行的市場化改革,卻是基于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最初,為了證明這種改革的正當性,人們往往采取對理論進行重新解釋甚至不惜曲解的辦法。而守護原有理論正當性和純潔性的學者則將這些理論與已經變化了的現實相對照,指出現實中某些變化的非合法性,要求糾正并向原有的符合理論模式的體制回歸。1990年底,我參加了某個當時被認為是全國經濟學界最重要的學術會議,強烈地感受到上述兩派學者的分歧,也突然悟到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誤,即把現實放到了一個從屬的地位,將現實的合法性歸入某種理論框架,試圖用理論的合法性來解釋現實的合法性。這顯然顛倒了理論與現實的關系。
其實,現實的合法性來源于自身,并不需要用理論來證明。因此,經濟研究還有另外一條更為正確的途徑,那就是從現實出發,從實際中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出發,先弄清楚問題是什么,然后再去尋找可以解釋問題的理論。如果找不到現成的可以解釋問題的理論,那就說明理論本身有問題,理論發展和創新的突破口也就找到了。自那以后,我就一頭扎進了現實中,自覺走上了從現實出發、從問題出發的研究軌道。
還有一個問題也是經過長期琢磨和爭論才弄清楚并堅持下來的,那就是我們研究的切入點和主攻方向究竟是涉及全局還是局部的問題;究竟是關注看起來更大、更重要但距離我們更遙遠的事情,還是看起來更小也沒那么重要但意義更深遠的身邊的事情。我們最終選擇了后者,那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看起來渺小但對整個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都具有深遠影響的事情,即傳統平原農區工業化與經濟社會轉型。時間已證明當初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相信其將繼續證明我們的正確性。
十多年來,我們圍繞傳統平原農區工業化與經濟社會轉型這個主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主持了“欠發達平原農業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與工業化發展模式研究”“傳統平原農區工業化與社會轉型路徑研究” “黃河中下游平原農區工業化與社會轉型路徑研究”“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與政策研究”等多項重大、重點、一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以及一系列教育部、省政府、相關地方政府和企業委托項目的研究,完成了《關于建設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若干問題的思考》《河南省協調空間開發秩序和調整空間結構研究》《鶴壁現代城市形態發展戰略規劃》等多個區域發展研究報告,編撰出版了《傳統農區工業化與社會轉型叢書》一套,出版《中國農區工業化道路研究》《人口流動、制度壁壘與新型城鎮化》等專著數十種。2004年初提出論證并被河南省委、省政府采納,寫入河南省“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及歷次省域經濟發展重要文件的“鄭汴一體化”戰略,成為我們這個團隊的品牌之作。
為了更好地凝練方向,聚集人才,積累資料和成果,早在1994年1月,我們就成立了“改革發展研究院”。2009年9月,更是促成了河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與河南大學合作共建了“中原發展研究院”。中原發展研究院的宗旨是更好地踐行從現實出發、從身邊的問題做起的研究理念,圍繞傳統平原農區工業化與經濟社會轉型這個主軸,以河南這個典型區域為對象,從宏觀到微觀、從經濟結構到社會結構,把每個細枝末節都梳理清楚,在更基礎的層面把握經濟和社會演進的方向,為政府提供有科學依據的決策建議,為經濟學術尤其是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提供有價值的思想素材,在傳統的政府系列和高校及科研院所之外打造一個高端的智庫機構。
2011年9月,適逢中原發展研究院成立兩周年之際,《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32號)的出臺,標志著中原經濟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同時,也意味著以河南省,即以中原為研究對象的中原發展研究院真正是應時而生的。中原發展研究院多位學者作為全程深度參與中原經濟區上升國家戰略研究謀劃團隊的核心成員,從一開始就意識到,作為較早就有意識地將自己的研究領域鎖定在河南也就是中原的專業團隊,我們應該為中原經濟區的研究和建設做點什么。為此,從2011年3月開始,中原發展研究院啟動了一項計劃,就是全面梳理中原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比較其優勢和劣勢,分析其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構成一個能夠反映中原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運行狀況的完整體系,成果冠以《中原經濟區競爭力報告》名稱,作為中原發展研究院的系列年度出版物之一,每年一份,連續編撰出版,首份報告于2012年4月面世。
2012年,適逢河南大學百年慶典,深圳海王集團總裁劉占軍博士和北京漢唐教育集團張曉彬董事長兩位校友得知我們的研究計劃后,不僅非常贊賞,而且樂于施以援手,分別資助了《中原經濟區發展指數報告》和《中原經濟區金融競爭力報告》兩個項目,該兩個項目的首份年度報告于2013年11月面世。從2014年開始,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則資助《中原經濟區財政發展報告》的編撰與出版。
上述三種報告的編撰和出版,不僅使我們收獲了知識和經驗,也為我們贏得了社會聲譽。2013年6月,我們又獲得了新一輪高水平大學建設工程項目,即2011工程項目——新型城鎮化與中原經濟區建設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的支持,并以中原發展研究院為依托單位,同年,中原發展研究院獲批為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為了將“中原發展研究”這一主題做深做細做透,2013年下半年我們就開始醞釀謀劃更大規模的研究出版計劃。該計劃的基本思路是:在繼續編撰出版《中原經濟區競爭力報告》和《中原經濟區發展指數研究報告》等綜合性報告的基礎上,將“中原發展”問題按不同的經濟社會活動領域分解成若干個專題,分別進行研究,并于每年定期出版專題報告,形成系列,冠以“中原發展研究院智庫叢書”名稱。
“中原發展研究院智庫叢書”實際上是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啟的傳統平原農區工業化與經濟社會轉型研究的繼續和升華,也是前述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與政策研究”(項目編號:11&ZD050)、新型城鎮化與中原經濟區建設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以及河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原發展研究院系列專題等多個課題研究成果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融匯了中央相關部委、河南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相關基層政府與企業委托的各類專項研究課題及提交報告和政策建議的內容。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該項研究和出版計劃得到了鄭州宇通集團公司、河南投資集團公司、河南民航發展投資公司、河南鐵路投資公司、中原信托公司、中原證券公司、河南恒通化工集團公司等企業及河南省中原發展研究基金會的贊助。同時,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南省財政廳也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給予了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對這些企業及政府部門領導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表示深深的敬意。
“中原發展研究院智庫叢書”為年度出版物,其所含所有報告均為每年一期,連續出版。
該叢書是中原發展研究院的重點項目和拳頭產品,我們為其研究和撰寫投入了大量精力,力求無憾。但因項目工程浩大,問題和瑕疵必然在所難免。期待著關心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各級領導和專家及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使該叢書能夠不斷改進,日臻完善。
耿明齋
2016年5月8日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