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強化人文學科特色 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陳其泰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國務院下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和三部委(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這兩個文件,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國家發展總體戰略需要在高校領域提出的重大決策,為今后33年高校的發展確立了宏偉的目標,規劃了到2020年、2030年和到21世紀中葉三個階段的建設步驟和各項具體任務。廣大師生為此心情振奮,同時也深感任務光榮而艱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人文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同樣承擔著重要任務。近20年來黨和國家一再強調: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這是根據國家發展全局而提出的,也是很有針對性的,就是要求各級領導絲毫不能忽視人文學科的重要性。自然科學的成就能夠發展生產力,提高尖端技術,作用比較直接、明顯;人文社會科學則要解決社會前進方向、提高人的素質、把握發展全局的問題,看似不明顯,但其實作用同樣重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運用人文社會科學的高度智慧,總結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而提出來的重大決策和發展理念。“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得到許多國家的贊同和積極參加,有的外國朋友稱這是“神來之筆”,這個“神來”就是從總結人文社會科學的智慧而來的。

中央文件一再強調“辦出特色”,“努力形成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體系”,“積極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這是根據習近平同志系列講話精神而概括出來的,含義深長。我想,抓住特色、發展特色,辦好一批特色鮮明、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就是把北京師范大學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有特色的學科不可能憑空而來,它必須經過長期積累,具備發展、競爭的基礎,應當從研究方向、團隊力量、學術成果、研究水平、在國內外產生的影響等項做綜合的考察、評估,篩選出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提升、強化發展。北京師范大學在長期發展中,有陳垣老校長這樣的大家公認的學術前輩,繼之有白壽彝、趙光賢、何茲全、鐘敬文、啟功、陸宗達、朱智賢、黃濟、陶大鏞等多位先生為代表的一代學人,又有后起的為數更多的在歷史、中文、教育、心理等學科中做出杰出成績的學者,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北京師范大學人文學科才達到今天這樣的發展局面,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這是我們進一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堅實基礎,也是今天抓住大好時機實現進一步發展所應當十分珍惜的有利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科獲得了顯著的發展,在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中西古史比較研究等領域都取得了為數甚多的高質量研究成果,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屢屢獲得同行專家好評。當前,我們面臨著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優秀成果和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的繁重任務,而歷史學科恰恰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習近平同志一再強調要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闡釋和創新性發展。他說:“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具有永久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又說:“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人民日報》2013年12月31日)按我的理解,中華民族的特質和基本文化基因,有兩項最為突出:一是廣泛包容,一是變革求新。《尚書》上說,“協和萬邦”。《周易》上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司馬遷著《史記》,把當時中國人所能知曉的整個“天下”的歷史都納入自己的視野,還寫了長篇的《大宛列傳》,記載張騫“鑿空”、打開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由此開辟了“絲綢之路”。到了近代,魏源在鴉片戰爭期間發憤撰成《海國圖志》,雖然當時清朝國勢陵夷,西方列強剛剛用武力打開中國的大門,但魏源以極大的氣魄,盡其所能地搜集史料,全面記載五大洲的地理、歷史、物產、風俗等,編纂成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當時東方各國最詳備的世界史地參考文獻,這正是廣泛包容、變革求新的中國文化精神在當時條件下的產物。還有,梁啟超于1919年寫《歐游心影錄》,記載了他考察“一戰”剛剛結束的歐洲大陸的認識,他在全書結尾提出中國文化發展的前景,說“拿西洋文明來擴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補助西洋文明,叫他化合起來成一種新文明”,再一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體現中華文化的基本特質,堪稱眼光遠大,意義深遠。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科30多年來各個領域取得的顯著發展,都與自覺發揚中華民族的基本文化基因緊密聯系,因此,我們對今天面臨的“創造性闡釋、創造性發展”和讓中國學術走向世界,就擁有厚重的基礎和充分的信心。舉一個最明顯的例證。白壽彝先生用“新綜合體”來編纂《中國通史》,是在唯物史觀指導下,對傳統的紀傳體史書實行改造和再創造,這一點容易理解;而同時,又大量采用了晚清以后由西方傳入的章節體寫法,將章節體完全糅合到“新綜合體”之中,并且,其序說部分是吸收近現代西方大型歷史著作以大量篇幅論述基本文獻、考古資料、今人研究成果的寫法。就是說,“新綜合體”的成功,是由于兼采中外歷史著作編纂方法之長,所以同樣體現了中華文化基因在當今時代條件下的發展。在當前建設一流大學的過程中,歷史學科大有可為,完全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科特色。我們首先要認真做好總結和規劃。總結這些年來的主要成績和經驗,更好地理清發展思路。規劃就是找到進一步提升的關鍵之點,開拓更多的有創新意義的研究課題,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強化學科特色,尤其需要得到學校的大力扶持,如文件上所講的“精準支持”。讓我們群策群力,為把北京師范大學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三江| 阳山县| 十堰市| 瑞丽市| 朝阳市| 平江县| 乌拉特后旗| 彰化市| 伊春市| 正阳县| 金川县| 鞍山市| 松溪县| 长岭县| 安陆市| 兴文县| 四川省| 太仆寺旗| 浙江省| 浏阳市| 安化县| 浙江省| 马公市| 灵山县| 武汉市| 东乡| 剑川县| 进贤县| 搜索| 镇雄县| 丰原市| 沛县| 舒兰市| 绿春县| 于都县| 赤城县| 沙洋县| 昌宁县| 阿图什市| 连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