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秩序的裂變與重建:企業與社會的“雙向嵌入”
- 周延東
- 943字
- 2019-01-05 00:02:43
第一章 導論
講述一類企業
這類企業的名字叫“鄉村民營企業”,它們的產生、發展和壯大都在鄉村。在它們之中,有的脫胎于公有制的鄉鎮企業,有的是當地村民自己或合伙開辦,也有的是外來人員投資興建。鄉村民營企業具有“鄉土性”與“現代性”的雙重特性。一方面,鄉土社會中的鄉村日常生活、鄉土網絡、道德風俗和鄉村權力等諸多傳統因素阻礙了企業的市場化運作;另一方面,企業的功利主義和科學理性等現代經濟理念對鄉土社會原有的秩序形成了強有力的沖擊,鄉村民營企業與鄉土社會秩序陷入“雙重失序困境”。然而,神奇的是,這類企業能夠在實踐中與鄉土社會磨合出諸多具有超強適應性的經驗,兼顧“市場生存”和“鄉土生存”的共同挑戰,進而推動鄉土社會秩序的重建。
記錄一個群體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出現了這樣一個群體——“草根企業家”。他們來自民間底層,起初,他們具有濃厚的小農意識,眼界不夠寬闊,常常以溫飽作為目標,行事方式偏于保守,即使創辦了自己的小企業,也不敢貿然擴張。然而,市場是一個教育人、培養人和磨礪人的地方,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這些“草根企業家”在拼搏和滾打中成長起來了,除了身上帶有的與生俱來的鄉土氣息之外,逐漸具備了業主意識和商人意識。他們不再像小農那樣有濃厚的宿命思想,也不滿足于自給自足、小富即安,他們對自己逐漸有了信心。他們知道,只要依靠自己的艱苦奮斗,不斷拓展和積累社會資本,透析和適應政治社會結構變遷,并敏銳感知關鍵事件的發展過程,就能推動他們不斷追求自己人生的經濟價值和認同價值。
描寫一種生活
這是一種“不離土不離鄉”的生活方式,在田園之中轉動著機器生產的轟鳴聲,在工廠之間又點綴著片片農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居民有著獨特的角色特征:在工人和農民之間不斷切換。他們需要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但是他們又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較為靈活地安排生活與工作,因為在他們心中,“過日子”是第一位的;他們需要在企業中用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工作,賺取更多的財富,但是他們絕不肯離開田園,因為在他們心中,“土地”是第一位的;他們不斷地尋求能夠給他們更多工作薪酬的企業,期望到那里工作,但是如果這個企業的信譽和形象不好,他們斷不會接受,因為在他們心中,“倫理道德”是第一位的。因此,這種生活方式,是雙重特性的交織:鄉土性和現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