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田野概況與研究方法

在鄉土社會生產力水平相對低下的情況下,鄉村社會成員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非常有限,對自然常懷敬畏之心,因此傳統觀念、倫理習俗對于人們思想意識的控制力就相對強大。隨著生產能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能夠更為清晰地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而且能夠更大程度上戰勝自然,這種改造能力和控制能力也擴張著村民的欲望,原有的傳統觀念和倫理習俗對其思想意識的影響和控制越來越弱,甚至不再具有效力。在此過程中,鄉村民營企業正是形成這一轉變的直接載體。隨著鄉村民營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生產、管理和運營與傳統鄉土社會因素存在諸多糾紛、矛盾和沖突,單靠傳統資源中的價值倫理、風俗習慣,已經不能有效化解和解決日益復雜的各種現實問題,這就需要轉而面向市場、面向法律、面向制度、面向現代性,用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邁向的過程中所迅速建立的市場制度和法律規范予以規制和調解,將兩者進行有機彌合,也就是實現“鄉土性”與“現代性”互融。本研究試圖詳細刻畫魯東石鎮自1983年石材礦產資源開發以來至今30多年間石材企業的產生、發展和變遷過程,以探討企業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實現構建良性鄉土社會秩序的研究目標。

(一)田野概況本書涉及的地名、人名及企業名稱等,均按學術規范進行了技術處理,使用化名。

石鎮位于山東省東部海平市北段,總面積94平方公里,轄34個行政村、31468人(海平市統計局,2013: 492)。石鎮原是一個偏遠的山區小鎮,地形崎嶇、土地貧瘠,當地村民生活極為貧困。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當地村民開始開礦采石。有賴于其得天獨厚的石材資源,石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石鎮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風景秀美。一直以來,石鎮充分發揮葡萄、石材、旅游三大資源優勢,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富民為第一目標,全面整合發展資源,努力做到“葡萄石材旅游富民,招商引資工業強鎮”,實現了石鎮經濟的超常規、高速度、跨越式發展(見表1-2)。石鎮曾連續11年保持著省級“文明鄉鎮”和“文明鄉鎮示范點”的榮譽稱號。

表1-2 石鎮歷年經濟狀況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石鎮各年政府工作報告,石鎮經貿辦、投資服務中心各年工作總結及海平市各年統計年鑒等相關統計材料整理和計算而制。

需要強調的是,石鎮被譽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石材基地”“中國石都”。石鎮石材資源豐富,品質優良,有櫻花紅、黃金麻、白麻、晶白玉等20余種花崗巖、大理石,僅地表以上儲量就達4.4億立方米(見圖1-1)。我國眾多著名建筑的石材產品都來自石鎮,如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央軍委大樓、國防部大樓、五棵松廣場、上海世博會廣場、廣州中石化大廈、濟南泉城廣場、南京雨花臺等,此外,石鎮的石材還遠銷德國、法國、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各國。

圖1-1 石鎮石材荒料廠一隅

資料來源:筆者拍攝。

據統計,截至2014年,石鎮有各類石材企業318家,其中石材開采企業134家,石材加工企業184家,年加工板材500萬平方米,共有鋸石機390余臺,切機326臺,磨機289臺,石鎮石材行業的從業人數達3400余人,石鎮政府對于石材工業園基礎設施累計投入達787.9萬元(石鎮投資服務中心,2013)。此外,石材產業的迅猛發展還充分帶動了石鎮其他附屬行業的產生和發展,如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餐飲服務業、建筑業、機械加工和維修業等。但石鎮各村莊經濟發展呈現極不均衡的特征。2003年,石鎮年均純收入為4912元,位列海平市31個鄉鎮單位的第14位,石鎮年人均稅收收入306元,位列第13位(海平市統計局,2004:499),可見,石鎮的人均收入水平并不突出,處于中等水平,但是在海平市綜合經濟實力排序前100名的行政村中,石鎮有8個村莊入圍,入圍總數在各鄉鎮中名列第5位,而這8個村莊都是石材企業集中的區域。由此可見,石鎮各村莊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石材產業的發展狀況。

(二)研究方法

1.分析單位

在社會學學術研究中,對于鄉村研究的基本單位一直存在廣泛的討論,主要包括四種基本單位類型:第一,農戶,這一觀點的支持者認為,對于中國鄉土社會來講,其歷史傳承既不是以個體為基點,也不是以集體為歸宿,而應該以農戶式的生產、生活、交往和鄉村權力責任為基本單元內容;第二,村落,這是一種以“微觀社區”作為基本研究單位的研究方法,也就是馬林諾夫斯基所倡導的“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其學生費孝通先生也指出,“無論出于什么原因,中國鄉土社區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費孝通,2005a);第三,區域,這就把研究視野限定在一個區域之中,這一研究基點的支持者認為,區域研究有助于研究者將其作為一個內部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來研究,如黃宗智對于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的鄉土區域研究;第四,鄉鎮,在起初的研究中,鄉鎮研究常常是社區研究的不自覺擴展如許烺光(2001)的《祖蔭下》,就是以云南的喜洲鎮為研究單位,來分析當地鄉村的親屬制度、信仰體系、人格與社會流動。,真正自覺反思以鄉鎮作為研究中國鄉土社會的應該是日本學者福武直,他指出,亞細亞式的“村落共同體”研究基點并不符合中國鄉土社會的實際情況,因為村落之間不是孤立的,它是與其他城鎮、村落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經濟、政治和倫理關系的,進而提出了“鄉鎮共同體”的概念。

可見,研究單位可以有多種選擇,然而,選擇不同的研究單位對于研究過程和研究結論都會產生巨大的差異。因此,我們認為,根據研究對象的結構機制和運行模式揣摩確定最為合適的研究單位十分必要,這是社會研究方法中的基本定位,然而在大量的學術研究中,卻被研究者嚴重忽略。對于鄉村民營企業,本研究選擇以鄉鎮(石鎮)為基本單位。

第一,石鎮具有一致的產業類型。石材行業是石鎮相對單一的支柱產業類型,包括開采、加工、銷售、運輸和維修等系統鏈條,每一個環節都是描述和剖析鄉村民營企業運行機制及其對鄉土社會秩序影響的重要切入點。如果以村落為基本單位,就不可能涵蓋所有的生產鏈條,那么對其鄉土性和現代性的分析就不夠透徹。石材行業是石鎮依托自然資源獨有的產業類型,如果以區域為基本單位,這種“成片”“成區”地摻雜著其他行業的情況,就會因較大異質性而導致對其的研究處于理不清、說不透的困境。因此,對鄉村民營企業與鄉土社會秩序關系的研究,要尊重產業類型的客觀存在條件,這是確定研究單位的重要衡量因素。

第二,石鎮具有相似的生活邏輯。提到鄉村社會成員的生活邏輯,我們需要借鑒福武直從“村落共同體”到“鄉鎮共同體”的拓展意義。相對于村落而言,鄉鎮是具有更廣闊范圍、更普遍意義和更系統連接的區域,無論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互動,還是在理性經濟活動中的競爭交換,都是在跨越村落微觀范圍呈現出來的動態的企業與村民、村莊、其他企業以及基層政府的互動博弈。

第三,石鎮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鄉村權力系統。對于鄉村民營企業與鄉土社會關系的研究,鄉土政治權力的影響和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在村落范圍內的鄉村權力結構分析對于本研究而言還遠遠不夠。鄉鎮政府是國家行政權力的最基層單位,直接面對著鄉土社會,成為國家-社會的融匯點,只有以鄉鎮為基本研究單位,才能保證對鄉村民營企業與鄉村政治權力互動分析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因此,在對鄉村權力的理解上,“鄉域”研究不僅克服了“村域”研究中的時空局限,而且部分地解決了“區域”在具體田野調查中的困難呈現在一定時空范圍內的經濟-政治互動的社區整體感。

第四,石鎮是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企業轉型和鄉土變遷領域。鄉村民營企業的產生、發展和轉型與鄉土社會的整體變遷息息相關,選擇鄉鎮作為本研究的基本單位,不僅可以從細節上清晰地揭示出中國鄉土變遷中的基本矛盾及其化解、解決機制,而且可以從中看到整個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基本矛盾及其影響因素,還可以從宏觀的政策、制度和法律層面對鄉土社會變遷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與把握。

2.進入與關鍵步驟的處理

本研究是從日常生活實踐、政治制度結構和社會變遷三個維度深入了解石鎮企業的實際運作模式,考察石鎮人物(如企業主、企業管理者、企業工人、社區干部、政府官員和普通村民等)的動機、觀念和行為,并進一步探討企業與基層政府、社區以及其他企業等組織機構之間的互動過程,這一系列的研究需求在很多方面是調查問卷無法勝任的,所以,在具體的調查技術上,本研究主要采取參與觀察法、無結構式訪談法和文本資料搜集法。

本研究在田野調查中所搜集材料的內容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面:一是對石鎮人物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訪談材料;二是調查者在參與觀察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之記錄;三是搜集相關企業的規章制度、交易合同,鎮黨委、政府和村委會的政策文件和工作報告,以及石鎮企業主私人擁有的相關檔案信息或文本材料等。在此,筆者對“進入”和“關鍵步驟的處理”做進一步的說明和闡釋。

首先,進入。石鎮是筆者的家鄉,自筆者攻讀博士學位以來,曾五次圍繞這一研究主題回鄉開展田野調查。筆者能夠順利進行參與式的調查研究源于“二叔的照顧”,二叔是石鎮著名的石材企業家,他還是村委會主任,海平市人大代表。2011年,筆者將打算留在其工廠里一邊實習、一邊調研的想法告訴了二叔,二叔欣然應允。筆者分別于2012年7~10月和2013年1~4月兩次共半年的時間在企業實習,筆者能夠較為熟練地操作電腦并處理一些簡要的文件材料,“會開車”的優勢在這里可謂是充分發揮了作用,因此,在實習中,筆者是“秘書+司機”的雙重身份。正是具有在二叔身邊做一些服務工作的機會,筆者才除了可以參與企業的日常工作之外,還能夠充分“隨行”,比如會客、外出吃飯、簽署合同以及來往政府機關等,因而得到了大量較為珍貴的一手田野調查資料。

雖身在家鄉,但筆者為了能夠搜集更準確、更豐富的信息材料,在實習期間也不回家中居住,而是住在工廠里,同企業的管理人員住在一起,以便更真切地體會石鎮企業工作人員的觀念和行為,了解企業的運作機制和模式及其同鄉土社會的互動關系。

此外,二叔朋友的朋友張斌——石鎮黨委書記,是本研究最為重要的調研協調者之一,尤其是在文本資料搜集的過程中,張斌書記專門安排了辦公室的潘秘書陪同筆者到鎮政府辦公室、投資服務中心和檔案室等部門搜集資料。各部門工作人員都能充分地信任和配合,幫助筆者搜集了諸多寶貴的文字材料和電子文本材料。在筆者的請求下,張斌書記答應筆者在鎮政府的投資服務中心“駐扎”兩個星期。幸運的是,當時正值鎮投資服務中心對全鎮的石材企業進行摸底排查,主任助理便是這一階段筆者的身份。在此過程中,筆者搜集了大量珍貴的一手資料。

其次,關鍵步驟的處理。由于本書的研究地域為筆者的家鄉,筆者對于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背景較為熟悉,因此在訪談過程中選擇無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在把握主題大方向的前提下,順暢隨意地交流,以便更真實、真切地了解事實,在此過程中,為了能夠得到更豐富、更準確的信息,筆者尤為注重如下幾個問題的處理。

第一,在調查對象的選取方面,本研究采用求異法,力求實現“最大差異的信息飽和”。就是在對某一現象的現實狀況進行研究時,積極尋求其內部的差異性與多樣性,或者努力去發現同一特征現象在不同調查單位中的不同存在形式。畢竟,信息是光譜式的存在,所以在選取調查對象時盡量“囊括”所有信息面向(潘綏銘、黃盈盈、王東,2011: 89)。石鎮人物是本研究的主要訪談對象,正式訪談累計60余次,每次訪談時間通常為1~1.5小時,訪談對象包括企業主、企業管理人員、企業工人、當地政府工作人員、村委會成員、普通村民、企業客戶、小學教師等,筆者盡量選擇在年齡、性別、職業、收入、社會地位等方面具有較大差異的調查對象,盡力窮盡石鎮人物的所有信息量,通過此方法選取更具代表性的調查對象。

第二,采用討論的方式,而不是一問一答。為了突出石鎮企業與鄉土社會的關系,本研究還采用“主位研究”的深度訪談方法,就是在對調查對象進行訪談時,促進和幫助調查對象發掘自己的內心,引導與啟發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并且注意追問,根據被訪者的表述,要求被訪者說出自己的情況或者理解,然后當場抓住其中的要點,加以追問。如此反復,直至信息飽和。

第三,注意情境的選擇和記錄。在同調查對象進行訪談時,研究者盡量選擇合適的訪談場所與時間,盡量做到一對一訪談,能夠回避他人。訪談中,研究者除了記錄調查對象的回答內容外,還要記錄調查者提出的問題、現場的情境與場景以及調查對象的表情、神態等,以獲得更豐富、更真切的信息。

第四,要堅持研究倫理原則。主要包括知情同意原則、尊重和平等原則及保密原則等。知情同意原則就是在對石鎮人物進行訪談時,使其充分了解調研必要信息后,在沒有強迫、不正當壓力和引誘的情況下,尊重其參與意愿,進而開展調查研究;尊重和平等原則就是在同調查對象進行互動交流時,保持一種“平常心”,正確地處理與被研究者的關系,既不“高高在上”,也不“妄自菲薄”,盡量做到研究者的“平和”,進而實現“移情的理解”;堅持保密原則就是向訪談對象說明、解釋研究者的保密措施,本研究對所有涉及的地名、人名和企業名稱等都進行了一定的技術處理,使用化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北省| 桂阳县| 大洼县| 永济市| 丽水市| 祁阳县| 始兴县| 理塘县| 河池市| 塘沽区| 福贡县| 澄江县| 巫溪县| 宾川县| 易门县| 自治县| 中卫市| 蒙山县| 晋江市| 东阳市| 武功县| 内乡县| 东丰县| 石泉县| 宜章县| 个旧市| 忻城县| 湟中县| 溆浦县| 江孜县| 二连浩特市| 南宁市| 长治市| 周口市| 靖州| 即墨市| 萨迦县| 林口县| 衡阳县| 吉木萨尔县| 宁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