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論述框架

(一)研究思路

本書在新的語境下研究了制度社會建構的認知基礎尤其是語言基礎,并通過作為制度社會基本構成的制度性事實的建構來闡釋制度社會的建構。其中,制度是指“調節社會秩序的對人類行為具有約束力的規則系統”,制度性事實指“正在建構的或已經確立的制度,以及那些在制度下運行的活動”,那么制度性事實必然是“依附于人類制度這個大背景才能存在的事實,相對于獨立于人類表征存在的原始性事實”,制度與制度性事實的關聯是“制度性事實中存續下來的對人類行為具有約束力的穩定的部分”。制度性事實的建構要以制度作為背景,在基本(或初級)制度背景下,制度性事實建構的結果產生了次級的制度或制度性事實。因此,制度性事實的建構反映了制度的建構;語言是最基本的制度,人類社會一切制度的建構都必須以語言制度作為背景。語言反映了蘊藏其后的心智,語言內部又蘊涵了倫理的規約,因此,對制度生成過程的考察離不開對其中的語言維度、心智維度和倫理維度的思考。本書在研究了制度性事實建構的心智維度和語言維度基礎上,剖析了言語行為對制度構建倫理的影響,即,言語行為理性對制度性事實建構過程的倫理規約;最后還從制度性事實的可理解性視角出發,通過對科學實在論的辯護論證了科學理性實踐轉向的合理性。為了回應時代問題對理論的要求,本書還討論了法治中國建設中公共理性缺失導致的問題及公共理性對法律制定者和監督者的不同要求,以及科學實踐理性轉向背景下公眾參與科技創新新潮及創新文化的構建等問題。

(二)論述框架

基于以上的研究思路,本書設立如下論述框架。

緒論,制度社會建構的語言基礎提出的新語境和新內涵。認知科學的建立對哲學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第二代認知科學研究的涉身轉向,引發學者重新思考諸如心身關系、自我意識、自由意志等傳統哲學問題,自我意識起始于無意識的新發現大大沖擊了傳統有意識的理性觀;與此同時,本體論語用轉向對制度與文化、制度與規范、制度與價值等傳統制度倫理觀形成沖擊。在這樣的新語境下,對制度社會建構的認知基礎尤其是語言基礎做重新考察變得十分必要,而言語行為理論及認知科學的新近發展為實現這一研究目標提供了可能。

第一章,制度性事實的含義、特征及其與言語行為的關聯。本成果在厘清制度、制度性事實的含義及其與制度社會的區別與關聯后,論證了通過制度性事實的建構間接討論制度社會建構的可行性和優越性;通過制度性事實和原始性事實的比較研究突出了制度性事實的五大特征:規范性、符號性、地域性、時效性和社會性;通過言語行為與制度性事實的內在關聯分析,強調了語言在制度性事實建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制度性事實建構的語言基礎研究進展及理論困境。行為式話語是言語行為理論的核心和靈魂,從行為式入手討論制度性事實建構的語言基礎是最便捷的途徑,雖然這未必是可行的進路。本成果在梳理了奧斯汀、巴赫、塞爾等人對行為式話語的闡釋后比較了三者的異同,肯定了塞爾關于行為式話語討論的特點和進步性,在此基礎上指出塞爾的行為式自身難以克服的不完備性導致從行為式話語角度探討制度性事實的建構陷入困境。在批判吸收了塞爾的社會建構論的基礎上,指出從適應方向去界定建構制度性事實的言語行為類別則能避免這一理論困境,并得出結論:創建制度性事實的言語行為就是具有世界適應語詞的適應方向的建構性言語行為,即宣告式言語行為、承諾式言語行為和指令式言語行為。

第三章,集體意向性與制度性事實建構的心智基礎。主要討論集體意向性如何通過語言的意義影響制度性事實的建構。主要討論集體意向性如何通過語言的意義影響制度性事實的建構。首先剖析了語用行為中自我意識與意向性的關聯,再通過意向和規則的引入對語言意義的重新解釋,突出了意向在語用效果產生中的重要作用,并討論了語用要素對話語認知加工的積極影響;在此基礎上論證了言語行為表征的心智(主要指意向性)是以集體意向性形式存在,并對集體意向性起作用的背景條件做了研究。這部分內容為下文意向性行為的內在規范性分析奠定基礎。

第四章,言語行為模式與制度性事實建構的語言基礎。主要討論言語行為如何通過制度性事實的建構來參與制度社會的建構。首先研究了言語行為參與制度社會建構的三個前提性條件;然后通過研究言語互動與制度性事實的迭代建構過程,展現了言語行為參與制度社會建構的宏觀模式;并通過對宣告式、承諾式和指令式成功執行條件的分析,剖析了制度性事實建構的微觀模式;在此基礎上,分別通過心智-語言-世界關系模型和基于FIPA的具有制度效果的行為式作用的邏輯框架對制度性事實建構的宏觀模式和微觀模式作了形式化描述。這部分內容為下文言語行為內在規范性分析奠定基礎。

第五章,言語行為理性與制度性事實建構的倫理基礎。主要討論言語行為理性如何保證制度性事實建構的合理性。首先對言語行為理性進行概念界定,剖析了其與制度理性的關聯及獨立于欲望的特征;然后根據言語行為理性能力的形成機制,從進化心理學視角剖析了言語理性形成中的先天成分和后天社會實踐成分,強調了先天理性與實踐理性的統一;接著分別從言語行為和意向性行為內在的規范性論證制度性事實建構的內在合理性;然后引入哈貝馬斯的交往理性理論,根據理想交往情境對程序公正的要求出發,從外在層面的主體間性來論證制度性事實和社會秩序建構的合理性;最后回應法治中國建設中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現實需要,提出了建立公民公共理性的解決方案。

第六章,科學家的言語行為與科學理性的實踐轉向。這部分是將前文的制度社會建構論應用到科學世界。受塞爾關于“對制度性事實的理解必須預設實在論”的啟示而嘗試從可理解性視角消解科學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間的爭議,在對庫恩實在論立場的考察中強調了人的理解對實在論解釋的影響;并通過科學家的言語行為對科學事實和科學范式的建構,研究了科學事實的建構性對傳統科學理性的挑戰;通過分析科學世界自律性特征和社會性特征的統一來為科學理性實踐轉向的合理性進行辯護;最后討論了科學實踐理性轉向背景下公眾參與科技創新與創新文化的構建問題。

第七章,結語。在回顧了全書主要的研究工作后給出了研究結論,并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進一步研究計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冈市| 巴彦淖尔市| 西昌市| 安西县| 孟津县| 太仆寺旗| 沅陵县| 永昌县| 霍林郭勒市| 如东县| 聂荣县| 蓝田县| 正安县| 于田县| 阜平县| 慈溪市| 集安市| 安溪县| 长丰县| 托克托县| 凤台县| 抚宁县| 隆回县| 宜都市| 襄樊市| 内丘县| 义马市| 宜兴市| 丹江口市| 兴安县| 绍兴县| 玛多县| 迭部县| 新野县| 三亚市| 科技| 宾阳县| 阜平县| 马关县| 如东县|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