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主要觀點

已有研究關注了環境污染對勞動供給的影響(Greestone, 2002;Morgenstern等,2002;陳媛媛,2010; Hanna and Oliva, 2015; Yang等,2013),然而關于環境污染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并不多見。然而,正如Zivin和Neidell(2012)所說,環境污染可以在不影響勞動供給的前提下對勞動生產率產生重要的影響。本書在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環境庫茲涅茨假說和人力資本理論的基礎上,運用局部均衡模型來討論環境污染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并對中國省際層面的經驗事實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結果對環境規制政策的制定和中國經濟轉型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參考價值。本書的主要觀點有以下幾個。

(1)不同于將環境污染視為經濟發展副產品的傳統觀點,本書在內生經濟增長模型的基礎上,運用環境庫茲涅茨假說和人力資本理論來構建環境污染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模型,并從環境規制和經濟發展等兩個方面來考察環境污染對勞動生產率的具體影響。首先,從環境污染影響廠商成本信息的角度出發,環境污染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是直接的,并且可以分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均表示環境污染有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在經濟發達地區,盡管替代效應依然為正,但是收入效應則表示環境污染將不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其次,從環境污染損害健康人力資本的角度出發,環境污染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是間接的,并且可以分為健康成本效應和健康配置效應,其中健康成本效應在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都明顯為正,而健康配置效應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為負,在經濟發達地區則為正。最后,環境污染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并且會隨著環境規制強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的變化而變化。

(2)有鑒于傳統的勞動生產率指標如勞均國內生產總值勞均國內生產總值即國內生產總值與總就業人員數的比值,在已有研究中普遍作為勞動生產率的代理指標。(或者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粗生產率指標,不能區分其他要素投入對產出的貢獻,本書利用距離函數建立生產分析框架,在完全競爭市場假設下構建邊際角度上的勞動生產率指標來進行實證研究。基于邊際角度的勞動生產率的實證結果表明:環境污染對當期勞動生產率有顯著的負效應,并且運用三種環境污染物的計量結果是穩健的;運用面板誤差修正模型,計量結果進一步顯示環境污染的短期波動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并不顯著,但是對勞動生產率的長期影響顯著為負;利用門檻面板模型,本書討論了在不同環境污染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規制水平下,環境污染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是否存在區間效應,研究發現,隨著環境污染規模的擴大,環境污染對勞動生產率的負效應逐漸加強;在較高經濟發展水平下,環境污染對勞動生產率的負影響將會增強;在環境規制較為寬松時,環境污染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并不顯著,但是隨著環境規制愈加嚴厲,環境污染的負效應也將增強。

(3)已有關于勞動生產率收斂性的研究較多,但是對影響勞動生產率收斂性的外部因素考慮得較少,本書在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Barro等(1992)和Capozza等(2002)的觀點構建了環境污染影響勞動生產率收斂性的模型,從而能夠對地區制定兼顧環境治理和經濟趕超等雙重目標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的實證依據。研究發現:中國省際勞動生產率存在顯著的β絕對收斂,但是在2000年之前收斂特征更多地表現為東部地區領先背景下的有限收斂,而在2000年之后收斂特征才得以穩定;環境污染和環境規制的省際差距對勞動生產率收斂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當地區環境污染水平明顯高于或者低于平均水平時,勞動生產率的收斂速度較低,而只有在環境污染水平與平均水平的差距較小時,勞動生產率的收斂速度才是最佳的。當地區放松環境管制時,勞動生產率的收斂速度將會降低,并且嚴格的環境規制措施也將降低勞動生產率的收斂速度,即環境規制強度與勞動生產率的收斂速度之間存在顯著的倒“U”形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泰县| 卓资县| 扬中市| 德清县| 梁平县| 西峡县| 高陵县| 大石桥市| 新丰县| 乌兰县| 新建县| 峡江县| 资阳市| 紫阳县| 怀安县| 大港区| 岳西县| 永靖县| 囊谦县| 沽源县| 山丹县| 安康市| 剑阁县| 平舆县| 固安县| 盐源县| 历史| 凉山| 乐昌市| 宣化县| 莲花县| 巴里| 介休市| 廉江市| 同心县| 新乐市| 江阴市| 加查县| 台东市| 滕州市| 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