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tǒng)計學關我什么事:生活中的極簡統(tǒng)計學
- (日)小島寬之
- 543字
- 2019-01-04 22:38:48
5-3 邏輯推理的過程
首先,將已知的事實關系簡單明了地列舉如下。
事實1要么是A要么是B
事實2若是A則是白球
事實3若是B則是黑球
事實4黑球(不是白球)
那么,從這4個事實可以推斷出“B”這個結論。當然,普通人憑借第一感覺就知道答案是B。但是,在數(shù)學證明(邏輯演繹)中,推理方法是受到限制的,不能隨心所欲。
代表性的證明方法有“自然演繹”,它屬于演繹系統(tǒng)之一。在這里,我們將自然演繹的過程設定為解答要求,特意“舍近求遠”地導出結果。(關于自然演繹的定義,可以參照拙作《數(shù)學推理改變世界》NHK出版,2012年)
首先,設定結果為A。從假定的A和事實2出發(fā),可以推導出“白球”這個結論。另一方面,從事實4可以知道,結論為“黑球(不是白球)”。那么,“白球”和“不是白球”則自相矛盾。因此得知,A的假定是矛盾的,正確的結果應該為“不是A”。從“不是A”這個結論出發(fā),可以推導出結論為B。
嚴格寫出每一步推理過程,的確是非常舍近求遠的推理方法。這當中所用到的演繹,都是在數(shù)學上已被嚴格證明(或是邏輯學上的演繹)所認可的方法,沒有任何一步是跳躍性的推理。也就是說,電腦也只是通過使用能夠編程出來的規(guī)則來推導結論。因此,所得出的結論均為邏輯性結論。
在這里,事實3并沒有用于推理,這是為了與下一節(jié)內(nèi)容進行比較,而提前提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