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高空遇險(10)

  • 神秘島
  • (法)儒勒·凡爾納
  • 3460字
  • 2018-08-29 17:39:08

不一會兒,水手等三人來到噼噼啪啪直響的爐火前。工程師和記者都在。水手用手拎著水豚,怔在那,一會兒才緩過神來問道:

“怎么生的火呀?”

“利用太陽,”記者回答道,“怎么樣?這可是真正的火啊!烤熟獵物不成問題了。”

于是,記者便把工程師制作凸透鏡的過程敘述了一遍。工程師是把他的和記者的手表拿來,取下表上的玻璃表蒙子,在中間裝點水,把邊上用黏土粘牢,便弄成了一只貨真價實的凸透鏡了。然后,用它把太陽光聚焦在非常干燥的苔蘚上,不久,苔蘚便點燃了。

水手真的是對工程師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立即讓納布幫忙,準備好烤肉叉,把水豚收拾干凈,放在旺火上,像烤乳豬似的在烤。

“壁爐”已經(jīng)變得舒適了。爐火正旺,屋里暖洋洋的。通道內(nèi)還用石塊、木柴、泥土做了隔斷。

史密斯的體力顯然已經(jīng)得到恢復。他都能爬上高地了,在上面長時間地觀察了火山錐,并決定第二天去攀登其頂峰。火山位于西北方向,約有五六英里遠,高約三千五百英尺。站在峰頂,少說也能看出五十英里開外去。因此,此處是小島還是大陸,明日即可見分曉。

晚餐很豐盛。水豚肉味鮮美,馬尾藻和意大利五針松的松子也很受用。不過,吃飯時,工程師沉默寡言,他在考慮第二天的計劃。

彭克羅夫曾幾次提出該如何做,但史密斯只是搖頭,心中好像已經(jīng)有了主意。

“明天,”工程師說道,“我們即可知道該指望什么,然后就可以開始干起來。”

飯后,大伙兒往爐火中添加了點柴火,然后,包括托普在內(nèi),大家都酣然入睡了。一夜安然,平安度過。

翌日,3月29日,他們一個個精神抖擻地起了床,準備進行將決定命運的遠征。

火已有了,凸透鏡已不需要了,兩塊表蒙子又安在工程師與記者各自的表上。早上七點,每人都拿上了一根木棍,從“壁爐”出發(fā)。他們決定走水手等人走過的路。那是一條直抵山峰的近路。他們經(jīng)過南面拐角,沿著河的左岸往前走,并在河流西南拐彎處離開河岸,踏上了那條綠蔭掩映的已走過的路。九點光景,一行人便來到了森林的西邊邊緣。

開始時,地上滿是沼澤,接著,便是干燥的沙、土地,雖有一定的坡度,但并無太大的起伏,從岸邊漸漸地向內(nèi)陸緩緩爬高。時而可見林中有些許動物躥過。托普欲上前追逐,但被其主人叫住,因為現(xiàn)在并不是追逐獵物的時候。工程師只是一心想著自己的計劃,他連看都不看一眼此處的地形和大自然的產(chǎn)物。他只是一心要去攀登這座火山。

十點左右,眾人歇了歇腳。然后,便走出了森林,到了山岳面前。這座山由兩個火山錐組成:一個高約兩千五百英尺,頂部像是被削平了似的,由起伏不定的山梁分支支撐著,分支間形成一個個窄窄的峽谷,樹木叢生,但面向東北的山坡上,樹木卻較少,一條條深隙清晰可見,想必是火山的熔巖流;另一個火山錐位于第一個的上方,錐頂略呈圓形,稍微向一邊歪斜,好像一頂歪戴著的帽子,似是由泥土構成,表面突顯一塊塊的紅色巖石,這第二個火山錐看來比較容易攀登。而且山梁支脈的山脊是到達那兒最好走的路徑。

“我們正置身于火山地帶。”工程師對大家說道。大家緊隨其后,開始從一條山脊慢慢地往上爬去。這是一條彎彎曲曲的路,但卻是較容易走的路,它一直抵達第一個高地。

地面上有不少隆起,顯然是地球內(nèi)力形成的。到處都是礫石、玄武巖碎片、浮石和黑曜石。下方幾百英尺處的峽谷底部,三兩一叢的針葉樹茂密地生長著,濃密的枝葉使陽光透不過去。

在這段路上,哈伯讓大家看下坡地上的大野獸所留下的足跡。

“這些野獸看來是不會愿意把自己的領地讓給我們的。”水手說道。

“等著瞧吧,”在印度打過老虎、在非洲捕捉過獅子的斯皮萊說,“我們將解決這個難題。不過,此刻還是應多加小心才是。”

眾人從支脈一步一步地往山上爬去。道路崎嶇,山路難行,爬起來不免費勁乏力。一路上,障礙多多。時而可見地面突然一落千丈。一行人來到了深淵的邊緣,只好繞道而行,致使路變得更加的長了。晌午時分,一行人在一棵大松樹下停下歇息,吃午飯。他們發(fā)現(xiàn),到目前為止,去第一個高地的路只走了一半,看來得到傍晚才能走到那里。

從此處望去,海平面更加的寬闊,但東南方有一尖尖的隆起的岬角,擋住了視線,難以確定海岸是否與某一處陸地連接著。從北邊觀望,可看出去幾英里遠。而從大家所在位置看西北方向,只見一道山脊,是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切削得奇形怪狀的山梁的一道山脊,好似中央火山的堅實支柱。因此,大家現(xiàn)在還無法對工程師的判斷正確與否做出評判。

午后一點,他們繼續(xù)往上爬。他們斜向往西南方向走,又走進了一個濃密的矮樹林。不時地可以遇見一些角雉,令人眼饞。它們喉下垂著很大的肉墜,眼睛后面有兩個圓錐形的小觸角,體形與公雞相仿。雌角雉呈褐色,雄角雉渾身長著紅羽毛,上有白色斑點,頗為奪目。記者猛地扔出一塊石頭,打得很準,擊死一只。但任務在身,此時不是打獵的時候。

一行人離開了矮樹林,遇上一段一百英尺左右的陡坡,大家互搭人梯,上到一個平臺。平臺上樹木稀少,土壤像是火山土。大家得往東走。坡度很陡,必須繞道而行,每跨一步都得倍加小心,否則一腳踩空,摔下去,必將粉身碎骨。納布和哈伯走在頭里,彭克羅夫殿后,史密斯和斯皮萊走在中間。

此處可見許多的獸跡。這么高的地方,出沒的定是脊骨柔韌、腳力好的羚羊或山羊。

在離他們大約五十英尺處,有六只巖羊在瞪著他們。它們個頭兒挺大,角向后彎曲,頂端扁平,長毛光滑,呈褐色,下面長著許多蓬蓬松松的絨毛。它們看見這一行人后,不一會兒便逃得無影無蹤了。

于是,大家又繼續(xù)往上爬去。這兒到處是火山噴發(fā)后留下的熔巖。有時還能遇上一些小的硫氣孔,不得不繞過去。

爬到較低的火山錐截體形成的第一個高地時,攀登更加的困難了。直到四點左右,才走完最后的一片林區(qū)。幸好,天氣晴朗,無風,對爬山有利。太陽已被火山錐遮擋住了,周圍一片寂靜。

距離高地只有五百英尺了。大家打算咬咬牙,爬到那里扎營過夜。但山路迂回曲折,實際得走兩英里以上,再說,腳下的泥土又滑,更不好走。天色漸晚,暗了下來,經(jīng)過七小時的艱苦攀登,眾人終于爬上了第一個火山錐高地。此時,天色已經(jīng)比較黑了。

趕快宿營,恢復體力。先得吃飯,然后好好地睡上一覺。此處巖石頗多,在巖石間找個隱蔽的安身之處并不犯難。燃料不多,但倒是有一些干死的苔蘚和荊棘,可以生火。彭克羅夫用石塊壘起一個爐灶;納布和哈伯趕忙去找柴火,不一會兒便扛回一些干枯的荊棘來。納布用火石打擊火星,點燃焦布,用嘴吹氣,幾分鐘后,巖石的避風處,便燃起了一堆旺火。

這火是為了御寒而非燒烤。納布打算第二天再烤角雉。當天晚餐,就將就著吃些剩下的水豚肉和一些意大利五針松果。六點半左右,晚飯便吃完了。

這時,工程師見天還沒有完全黑透,便想去探察一番火山錐底部的那個寬大的環(huán)狀地層。他想知道,火山錐側面太陡,是否可以從其底部繞過去。從火山錐的那頂“帽子”向北傾斜的角度來看,高地很可能走不通。如果無法直接爬到山頂,又不能從錐底繞過去,那么觀察西邊的陸地就無望了,登山的目的將部分地化為泡影。工程師的腦海里一直縈繞著這個問題。

工程師不顧疲勞,在哈伯的陪伴下,沿著高地邊緣往北走去。水手和納布留下準備床鋪,記者則要記錄當天所經(jīng)歷的事情。

天色還不甚黑,周圍一片寂靜,夜色很美。二人緊挨著往前走,一路并不交談。高地上,有些地方平緩開闊,可順利地通過;有些地方有巖石擋道,崩塌的巖石堆積,只剩下一條狹窄小道,二人只好側身相繼擠過去。走了二十來分鐘后,二人被迫停了下來。從這兒起,兩個火山錐的斜坡合二為一,坡度達七十度,無法繞過。二人只好放棄繞行的念頭。

這時,他們發(fā)現(xiàn)面前有一深深的洞穴,那就是火山噴發(fā)時,巖漿流出的火山口,俗稱“瓶頸”。凝結的熔巖和火山渣形成了天然的階梯,一層一層的,十分寬闊,使登上山頂變得容易起來。

工程師匆匆看了一眼,便毅然決然地帶著哈伯向巨大的火山熔巖洞走去。越往里走,光線越暗。

這兒離山頂還有一千英尺。火山內(nèi)部的斜坡蜿蜒而上,利于攀登。二人一步一步地爬上內(nèi)壁,頭頂上的火山口變得越來越大。從火山口看出去,圓形天空也顯得擴大了不少。每走一步,就有更多的星星閃現(xiàn)在眼前。當二人終于來到火山錐頂時,此時已經(jīng)是將近八點了,兩公里外的景物已經(jīng)模糊一片,無法辨認。是大海圍著這塊陸地,還是西邊與太平洋的某一片大陸相互連接?此時尚無從知曉。天色越發(fā)地暗了,水天一色,分不清界線。

可是,烏云正漸漸地上升,水平線上的某個地方透出一絲微光,朦朦朧朧,慢慢地投射到地面上來。

原來,那是一彎正在西沉的新月。云層上升,月光足以照亮水平線。霎時間,工程師看見了新月倒映在水面上,微微地蕩漾著。

工程師猛地抓住哈伯的手,沉重地說:“這是座小島!”

他說完這話,這彎新月就消失在水波下面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隆县| 同江市| 芜湖县| 蓬安县| 利辛县| 沙河市| 铜梁县| 平泉县| 邹城市| 如皋市| 镇康县| 秦皇岛市| 宁安市| 武汉市| 榆林市| 陇川县| 怀仁县| 遂平县| 襄城县| 兴宁市| 黄梅县| 肥西县| 琼结县| 阳信县| 晋州市| 南昌市| 多伦县| 墨江| 安康市| 竹北市| 无棣县| 耒阳市| 阜阳市| 密云县| 大埔县| 巫山县| 镇江市| 通山县| 海城市| 龙游县|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