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0分鐘學會保險規劃

最近螺絲釘學院里有位學員反饋,說自己的父母被忽悠買了22萬的分紅險,實際上這個分紅險的長期收益率只有2%~3%,連貨幣基金也比不上,還要連續投資二十多年,中途一旦退保,只能拿回來一半的錢。

保險中確實有一些普通難以分辨的品種,相比基金來說,保險產品的透明度比較低。所以這一節銀行螺絲釘想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保險品種,以及我們是否需要保險,需要什么樣的保險。

我們是否需要保險?

答案是肯定的。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都會繳納社保。社保、醫保等都是普通公民需要的的基礎保障。

誰都有頭疼腦熱、發燒咳嗽的時候,這時候去醫院看普通的病,醫保可以覆蓋很多小的費用支出了。但如果是比較嚴重的病,醫療費用支出就比較多,普通的醫保就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了。想得更遠一步,假如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意外,比如說出了車禍、得了重病,這些我們不想看到的事情發生了,就會給我們的家庭帶來很大的沖擊。如果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主要收入來源出現這些意外,甚至會讓家庭崩潰,讓父母和后代的生活很艱難。

我以前介紹過,我們定投指數基金,其實就是拿勞動力去換股權,從無產階級變成有產階級。在資產積累這個過程,只有家庭主要勞動力始終保持健康,才能實現財務目標。如果中間家庭主要勞動力遇到意外或者疾病,家庭收入受到影響,定投的過程就中斷了,所以我們需要做好家庭保障。

而保險的作用就在于此,每年交一部分錢,當不幸有意外發生的時候,我們可以將損失轉移給保險公司,獲得相應的補償,這樣可以讓家庭沿著原來的軌跡繼續走下去,不至于陷入崩潰,繼續積累股票資產。

這就是保險的作用。

讓基金去做理財,讓保險去做保障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保險的作用:發生不幸的時候能最大化彌補損失。

但是很多保險公司還開發了一些分紅險、投連險等品種。

這些品種或多或少地帶有一些理財的功能。比如說每年分紅多少,比如說投保多少年之后會有返還。請記住一點,對于我們這些已經掌握了基金投資技巧的人來說,任何帶有這種理財功能的保險,都不要考慮。

對于長期關注“定投十年賺十倍”這個公眾號的朋友們來說,大家基本上都掌握了基金的投資技巧。以前我們介紹過,貨幣基金長期收益率2%~3%,債券基金能達到6%~7%,股票基金能達到14%左右。

如果是定投低估的指數基金,收益會比普通股票基金的收益還要略高一些。

這些是我們所掌握的。

保險理財的收益率如何呢?

大部分分紅險的長期收益,不及5年期定存,跟貨幣基金不相上下,慘敗于債券基金,更何況是長期收益最高的指數基金。

下圖是貨幣基金、分紅險、債券基金和股票基金長期年化收益率的對比圖。

3

圖注:各品種長期年化收益率對比圖

同樣的道理,也適合于其他的類似投連險、萬能險等等。

這個意味著什么?

1萬元,用保險做投資,30年下來只有3.2萬左右;但是用低估指數基金來投資,30年下來是50萬左右。時間越長差距越懸殊。所以要盡量用指數基金來做長期投資,保險只起到保障作用就好。

保險還有一個坑的地方,就是費用特別多。

以投連險為例。單單是開始買入的時候就有手續費1%、資產管理費2%/年、初始費用2%等,而退保的時候費用尤其高,只能拿回一部分資金。投連險中費用高的,能到10%的費用。

而指數基金就只有一個申購費、一個管理費、一個托管費,加起來也就在0.8%~1.5%。

兩者之間的費用是天壤之別。

基金在做投資理財上的優勢,比保險大很多。所以這些年國家也在大力限制保險公司做這種理財保險,目的就是為了“讓保險姓保”。

保險公司如何賺錢?

保險公司收取保費,在理賠發生之前,由保險公司管理著這些資金。這些資金保險公司不會閑置,會拿去投資很多股票類品種。像我們很熟悉的紅利類指數,保險公司就特別喜歡這類高分紅的品種。

保險公司自己做投資的收益-保險支出的保費,剩下的就是保險公司的收益了。

換句話說,保險公司賺的就是“投資收益-你買保險得到的收益”。

保險公司做投資賺來的收益,并有我們投資低估指數基金高,在這個基礎上保險公司自己還要賺一筆,最后的收益可想而知。

所以千萬不要用保險去做理財,讓保險做好保障就夠了。

正確的做法是,用基金去做投資理財,用保險去做保障。保險是不賺錢的,我們用基金去賺錢,用保險來幫我們規避意外帶來的損失。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保險?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保險呢?

加起來就四種: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定期壽險。這四種搞明白了,對我們來說就完全足夠了。

我們分別來看一下這幾種保險代表的意思,又有什么樣的產品最合適。我認為,保險的開支不大,普通人沒必要花太多精力去研究。

一、意外險:生活中出意外怎么辦?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意外,出意外后身故、傷殘,會嚴重影響家庭收入。如果有投意外險,意外險會賠付一大筆錢。

意外險有很多,比如說我們坐過飛機的話,基本都買過航空意外險。不過很多時候這種意外險性價比非常低,只能保一兩天或者一次航程的。其實有很多意外險,一百多元就可以保一整年。

意外險要保障的保額一般是年收入的3~5倍即可。意外險保費按年交,交一年保費保障一年。

在公眾號“定投十年賺十倍”上,回復“極簡保險”,就可以查看性價比最高的意外險產品了。

二、醫療險:生病之后,醫療費用怎么辦?

大多數人有社保。不過社保覆蓋小病支出還可以,大點的醫療支出就比較難覆蓋了。我們需要有一個醫療險,來覆蓋超出社保部分的醫療費用。

我認為對大多數人來說,“平安e生保“這種類型的醫療險就足夠了。對不到30歲的年輕人來說,一年只需要200多元就可以獲得100萬的醫療保障。

不過醫療險有幾點要注意:

(1)不同年齡的醫療險費用不同,年紀越大,越容易生病,所以保費也會高一些。

(2)有社保的情況下買醫療險,費用比沒有社保的要低很多。

醫療險也是按年交納。

在公眾號“定投十年賺十倍”上,回復“極簡保險”,就可以查看性價比最高的醫療險產品了。

三、重疾險:得大病不能工作,收入怎么辦?

得了癌癥等重疾,就很難再正常工作,這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財務損失。重疾險會在得了重疾后賠付一大筆錢,用來彌補治療過程中的家庭財務損失。

醫療險和重疾險很容易混淆,其實兩個的重心不一樣。

?醫療險主要是減少醫療費用的開支(主要是超過社保保險的那部分);

?重疾險則是為了減少因疾病導致的家庭收入減少,跟醫藥費用開支沒有很大的關系

重疾險有三種,一年期、定期和終身。

(1)一年期重疾險最便宜,但是有個隱患,就是其間健康容易出現問題,下一年不保證一定能續保。而定期和終身的重疾險不存在續保問題。這樣的話一年期重疾險就無法起到我們想要的保障效果。

(2)終身的重疾險又比較貴。我們不需要讓它保障終身,用便宜一些的定期重疾險做保障,省下的錢拿來定投,最后的收益是比終身重疾險的保障要高很多的。這樣做更加劃算。

所以綜上考慮,選擇定期重疾險是比較合適的。

重疾險要保障的保額,一般是保障家庭年收入的3~5倍,保到70歲即可,這樣便宜很多。

這個重疾險費用在同類中算是非常便宜的一款,而且可以選擇30年的交費期限,這樣每期交的費用會比交20年期限的少一些,這筆省下來的錢用來做投資,最后我們能獲得的收益會更多一些。

在公眾號“定投十年賺十倍”上,回復“極簡保險”,就可以查看性價比最高的重疾險產品了。

四、定期壽險:如果不幸死亡,家人怎么辦?

如果投保期間身故,壽險會賠付一大筆錢,讓家庭其他成員的生活質量不下降。

這種保險以死亡為條件,輕易不會用到,但是能給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提供一個生活保障,比較適合家里的經濟支柱。

壽險有定期壽險(保障幾十年),有終生壽險(保障到去世)。對于我們來說,選擇定期壽險就好。

因為終生壽險要貴很多,省下的錢完全可以自己去做基金投資。我們只需要給自己退休前的這段時間做好保障就好,同時進行定投低估的指數基金,這樣到退休的時候終生壽險失效,但是我們已經積累起龐大的資產。這比直接選擇終生壽險要劃算得多。

壽險是以死亡為條件的,這種情況對家庭的沖擊也是最大的。所以要求保險能賠付的額度也是最高的。要達到“家庭年收入的10倍+未還完的房貸等負債”。

在公眾號“定投十年賺十倍”上,回復“極簡保險”,就可以查看性價比最高的壽險產品了。

重疾險和壽險比較貴,家庭成員不需要每個人都有。

?家庭收入的主力可以配置四種保險;

?家庭收入的非主力配置意外險和醫療險即可。

生活中出意外怎么辦?生病了醫療費用怎么辦?得大病不能工作收入怎么辦?不幸死亡家人怎么辦?以上這四種保險就分別對應這四種場景。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保險,部分人可能會需要。比如說辛辛苦苦在北京買了套房子,這套房子在家庭資產中占據非常大的比例,那么就需要有一個財產險,來避免火災等風險。就這一套房子,如果出了事情,是很難承擔后果的,這就需要保險來化解風險。

以上介紹的所有保險,有幾點需要注意。

(1)選消費型保險。

上面介紹的都是純消費型保險(就是支出保費,不返還)。

純消費型的保險只需要比較少的錢就可以獲得比較高的保額,我們省下來的錢,稍微買點低估的指數基金,最后積累的財富都會遠超保險的理財收益。

同樣的道理,所有的返還型保險也都不需要。

(2)選定期不要選終身。

像重疾險、壽險等可以選擇交費期限。比如說交10年、20年、30年,設置30年的話,就是30年里每年都交。

期限越短,每期繳納的費用越高。這里有一個原則,就是選擇的期限越長越好。這樣每期繳納費用可以降到最低,省下的資金,可以用來投資低估的指數基金。

比如說重疾險,同樣的保額,終身重疾險要比定期重疾險貴出1600元/年左右。交30年,那就是48000元左右。這48000元,如果是投資低估的指數基金,這筆差額長期投資下來,能獲得的保障是比終身險要高得多的。

所以我們只需要在退休前做好保障就好。省下錢,多多去投資低估值的指數基金,這樣退休后實際上得到的保障會多很多。

(3)所有保險費用加起來,應該不超過家庭總收入的5%~10%。應優先給家庭勞動力做保障。

(4)重疾險和壽險這兩個費用比較高的保險,保障到財務自由或者退休就好。

一來,年紀大的時候這兩個險種非常不劃算,二來,我們已經通過幾十年的定投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對保險的保額需求不大了。

綜合下來,其實核心就是“用盡可能少的費用來買足對應額度的保險,用省下的錢去投資低估的指數基金”。這樣既可以獲得更好的長期收益,又能給自己充足的保障。

如何給自己設計一個保險規劃?

我們明白了保險的作用,該如何給自己設計一個保險規劃呢?

我們做保險的配置非常特殊,只做四種保險,而且主要是保障到退休或者到財務自由。

這是因為我們已經掌握了基金投資的技巧。依靠基金投資,我們可以實現10%~15%以上的長期收益。這個收益可以超過絕大多數其他金融產品,所以我們的核心就是“保險實現保障的功能,用盡可能少的錢買足對應額度的保險,用省下來的錢去投資低估的指數基金”。

保險和基金投資都是超長期的財務規劃。人生的各個不同階段,大家對投資、對保險的需求也不同。這里分別介紹最具有代表性的幾個周期,以及在各階段我們該如何去做基金投資和保險規劃。

一、第一階段:從出生到畢業工作,大約是25歲之前

從嬰兒到童年,到少年,到青年,大多數時間里在上學,主要任務是學習,沒有什么收入和積蓄。

所以對理財的需求也不大。

二、第二階段:從畢業工作到結婚生孩子之前,在25~35歲

開始上班了,有了自己的薪水,但是比較低,除去開支之后就不剩啥了。

還沒有孩子,基本沒有啥負債,所以也沒有什么社會責任,父母基本還在上班,也不需要自己贍養。

這段時間里主要是以學習投資理財為主,以少量的資金開始嘗試定投,積累經驗。咱們國民的投資理財教育比較薄弱,很多人開始上班之后,根本就沒有理財的意識。

從復利的角度,越早掌握投資技巧、越早開始定投,最后收益就越可觀。所以這一階段是學習積累經驗的好時候。

因為收入不高,也沒有必要在保險上支付太多的費用,以意外險、醫療險為主。

不過,建議父母為成年階段的孩子配置重疾險和定期壽險。

把一個孩子從小養大,直到孩子開始上班很不容易,父母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孩子相當于是父母一份寶貴的資產,所以給成年階段的孩子配上重疾險和定期壽險,也算是做好了長期打算。

不過重疾險和壽險畢竟比較貴,對這一階段的年輕人來說是難以負擔的。所以一般是父母給孩子做配置。等孩子的工作收入逐漸穩定之后,再由他們自行配置。

覺得不想在保險上支付太多費用的話,那只需要意外險和醫療險即可,這兩個險是年輕人工作后自己就可以負擔的。

三、第三階段:從孩子出生到孩子大學畢業工作,在30~55歲

這是目前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中的主力軍,這一階段也是人生中責任最大的時候。

上有老下有小,一般也有負債(房貸),有對子女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父母也已經開始年老,有照顧老人的責任。各項開支都比較大。

同時,自己的事業也已經穩定,收入慢慢增加。到了40~50歲,收入達到人生的巔峰。

要堅持的是,雷打不動地把每個月的“收入-各項開支”之后,剩余部分的50%用來投資低估的指數基金。保證家庭資產以較高的速度積累。這一階段會遇到3~4次牛熊市,足夠我們獲取不錯的長期收益了。

同時在這個階段,我們身上的責任重大,是家庭中的收入主力,所以這一階段如果發生意外、得了重疾或意外身故,都會對家庭造成非常沉重的打擊。保險如果要保在刀刃上,主要就是給這一階段上保險。

這一階段的收入主力,需要的就是上面所說的四種保險了。

但是并不需要買終身型的保險,只需要保障到退休或者財務自由即可。因為用省下的錢來做指數基金投資,長期收益會遠遠高于保險的保障額度。

我們只需要保險幫助我們平安度過這一階段。

最后再說一點,有心的父母,可以在這個階段把自己掌握的理財投資知識教給孩子。像鄧普頓,在他女兒很小的時候,就給了她一小筆資金,來培養她的投資理財技能。巴菲特也是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投資。投資是一個復利游戲,所以越早開始越好,經驗越豐富。

四、第四階段:退休之后,在55~70歲之后

這一階段,子女已經畢業,組建新的家庭了,基本完成獨立了。我們身上的社會責任基本履行完畢。家庭開支減少了很多。

有余力的父母可以幫助剛成家的子女,負擔一下重疾險、定期壽險(避免子女出現意外)等。

經過幾十年的定投,我們手里積累起龐大的資產。加上自己的退休金收入,會過得非常舒服了。其實越早開始定投,實現財務自由的時間也會越早,速度快的會提前一二十年實現原本工作到退休才能實現的財務水平。

普通的上班族退休了,收入會大幅下降;而我們掌握了投資的技巧,退休后,收入仍然以非常高的速度增值。巴菲特90%的財富,都是在他60歲之后賺到的,對我們來說也是如此,復利的腳步不會停下。

到了這一階段對保險的需求不大。一方面重疾險、壽險基本都不針對五六十歲的人群(這一階段我們也不需要,因為手里已經有了遠超過保險能保障額度的資產);另一方面,即使有這方面的保險,對應的費用也非常貴,并不劃算。我們手里的資產,已經足夠我們去應對各種意外了。頂多是想一下怎么把財富過渡給下一代。

這樣,我們就構建了“讓基金去做理財,讓保險去做保險”的規劃。

指數基金可以為我們提供長期比較高的投資回報率,我們用定投的方式投資低估的指數基金,把勞動力分批轉換成資產,從“無產階級”變成“有產階級”。

而保險可以保障這個過程平穩實施:支付一小部分保費,來抵御各種意外帶來的風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马县| 东源县| 和平区| 伽师县| 邵阳县| 商南县| 汤原县| 英德市| 仪陇县| 双江| 陈巴尔虎旗| 洛扎县| 阿坝| 健康| 偃师市| 罗甸县| 涿州市| 海兴县| 清苑县| 延安市| 来宾市| 贞丰县| 武宣县| 浏阳市| 岗巴县| 津市市| 吴江市| 台南县| 福鼎市| 四会市| 滨海县| 扎囊县| 二手房| 贵阳市| 怀宁县| 宜川县| 弋阳县| 汽车| 苍南县| 岐山县| 河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