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法器
- 陣壓
- 喔嘞哇鋼大木
- 2420字
- 2018-08-31 11:53:52
穴位者,脈氣所發,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一人之軀,各處穴位計七百二十處,要害大穴計一百零八處。
修士蘊煉真氣之法,便是按照特定的軌跡,催動真氣沿著穴脈循行,或行或滯皆有定數。由此,真氣便可吐舊納新,煉化天地靈氣為己用,不斷壯大。
“耗費了一夜功夫,終于把聚氣四層的修為徹底穩固住了。”氣歸丹田,程徹睜開了雙眼,非但沒有一絲疲態,反而精神奕奕,這便是修仙功法補氣養神的效果。
手上把玩著那把慣用的織金刺,程徹不禁露出了一分自嘲的表情:“聚氣四層修士還在使用凡鐵的,恐怕獨我一份了吧。”
心思一動,昨日那男孩托著織金刺,跪求拜師的模樣歷歷在目:
“請大俠收我為徒!”男孩的睫毛微微顫抖著。
程徹一怔,拿起了織金刺,嘆道:“……我還沒有收徒的打算。”
他自知也沒有收徒的能力,程徹空有聚氣四層的修為,論見識眼界,估計還比不上修仙宗門里聚氣一二層的弟子。
男孩的眼神,他看得明白,那是他也有過的的不甘和倔強,但還是只能選擇拒絕。
得到了這個回答,小男孩的目光一黯、瞬間失了神采,模樣讓人心疼。
回想至此,程徹一聲輕嘆,收拾了思緒,伸手翻開了一本紙面已經泛黃的破舊冊子。
這就是吳家老漢口中的“寶貝”,當作了救命謝禮送給了他。對人家的祖傳之物,他本想拒絕,可隨手一翻,竟看到了熟悉的仙家字符,他立刻改變了想法。
“沒想到,這山民的祖傳之物居然也和修仙之道有關系,難不成是此地靠近修仙宗門的緣故?這書中會不會有藏真門的線索?”
程徹的眼中滿是期待,可沒過一會兒他就露出了難色,只因這本書,他根本一點也看不懂。
“這是本《啥啥注解》?”
程徹一頭暴汗,冊子行文萬余字,而他能認出的字符只有十之一二,只能根據那些抽象的畫符,才大致推斷出,這是一本關于某種仙家術業的典籍。
程徹正艱難地推敲著,忽然吳家老漢的聲音從屋外傳來
“程少俠!大事不好了!”聲音很是慌張,卻不敢貿然闖進屋里來。
老人如此恭敬,不光是因為救命之恩,更是恐懼程徹談笑間取人性命的手段。
“吳阿伯,請進。”
老人腰上纏著白布條、面如土灰,進屋就急忙道:“大事不好了!吳四柱那小子他、他、他跑了!昨夜里他還在柴房好好地關著,結果我今早一瞧,這混賬東西不知使了什么法子,把門鎖給撬了……”
“阿伯,您沒有受傷吧?”程徹不由問道。
“俺倒是沒事。估摸著,這家伙半夜就已經溜了,俺怕他……”老人欲言又止,露出幾分難色。
程徹聞言不以為意,摸了摸下巴,暗道:“跑了也好,正好引出后面的麻煩一起擺平,就算是取走他吳家祖傳寶物的補償吧。”旋即一擺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無妨。只是在下還要在此處多叨擾幾日,要麻煩阿伯了。”
老人登時大喜:“那不打緊、不打緊……”
自程徹修成了真氣、實力飛漲,便越來越覺得凡塵紛擾都輕如浮云,反而對未知的修煉界十分向往。
“對了,阿伯,可聽說過這玉臺山中有個叫藏真門的地方?”
“藏真門?”吳家老伯茫然地搖了搖頭:“俺老吳家幾輩都是在這山中住著,從來沒聽過這么個地方。少俠,你找這么個地方所為何事啊?”
“……只是云游途中,山中訪友罷了。”程徹略一猶豫,沒有說實話。
“這樣呀。”吳家老伯想了想,又道:“不過這玉臺山可大了去了,有這么個老漢沒聽過的地方也不奇怪,趕明,我到附近的山村子里打聽打聽。”
“那就多謝阿伯了。”
送走阿伯,程徹便開始摸索如今最感興趣的東西,那些剛剛到手的法器。
這凡階法器雖未入真正法器之流,可也遠超世俗間的兵器,能夠很方便地施展一些法術,如這火紋團扇,只要注入一定真氣便可催使自如。
輕輕一揮,數團烈焰紛現,這凡人見了要驚掉下巴的一幕,程徹卻不太滿意:“明明已經注入了很多真氣,怎么才施放這么少的火焰,威力還不足赤精仙子使用時的五成。難道是我催使的方法不對?還是我的修為不夠呢?”
回想日前種種,他不由暗道:“陸恩公是風屬性的仙根,使用的也基本全是風相法術,而那青灰真人施展的都是木相法術,赤精仙子用的是火相法術,難道這法術施放還跟仙根屬性有關系嗎?”
這一次,程徹可猜得八九不離十,所謂仙根屬性,便是修士感應天地靈氣的親和力,唯有修煉與仙根屬性相應的功法、使用相應的法術、法器、符篆之時,修士才能發揮出十成的本事。若是功法、手段與仙根屬性不同,不僅威力不足,而且消耗巨大,尤其是在手段與仙根屬性互相克制的情況下更加明顯,例如火相修士施放水相法術,很可能消耗數倍的真氣,卻只有四五成的威力,甚至有可能施展不成,在真正的斗法中,這往往是致命的。因此,修士大多都會修煉與仙根屬性相應的功法、施展相應的手段。
再看那銅鈴,一串十二顆,每一顆差不多都是花生粒大小,當中最大的一顆還銘刻著法器的名字——“迷魂鈴”。
程徹催動真氣、輕輕一搖,便傳出一連串清脆的響聲。聽入耳中,就算他早有防備、穩守靈臺,也有一絲恍惚之感。
“好手段!”程徹忍不住暗贊,旋即又搖了搖頭:“對聚氣高層的修士而言,威力還是太小了。只能在恰當的時機,和那粉紅色的迷魂粉一起用出來,可能會有幾分效用。”
而那,注入真氣后,就有一陣低沉的嗡嗡響動,可之后,不管注入了多少真氣,都只能保持這個狀態,再無什么變化了。
三件法器,這件動靜最小,但程徹卻隱隱覺得,這三足金烏雕像并不是那么簡單,很可能是威力很大的法器,只是自己真氣不足、無法催動罷了。
正在此時,窗臺后忽然傳來一點微不可聞的動靜,以程徹遠超凡人的感官,自是聽得清楚,便暗暗催動起真氣,不動聲色地握緊了織金刺。
很快,他好像感應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嘴角上揚、松下了警惕。
原來,窗臺后面正有兩個圓溜溜的黑眼睛在偷偷地窺看,十分好奇的樣子,不是那吳家的男孩是誰?
“以前,聽涿州城寺廟里的老和尚說:‘一切有為法,皆待緣而起。’”程徹注視著自己的掌心,真氣的白芒隱隱顯現:“既然我也是靠機緣才接觸了這種力量,那就把這個機緣延續下去吧,身負仙根者萬中無一,誰知道會怎樣呢?”
程徹佯作對窗外的男孩毫無察覺,只管盤坐榻上、修煉起來。
“聚元者,天授之,感應萬物,聚于形骸……”
口中所念,正是那《聚元功》的總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