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官服的前襟與后襟

明清之際,北京有個關于裁縫的傳說。說是有個高明的裁縫,為官員做衣服的時候,先要打聽此人科考得中年齡的早晚,說是中進士早的,心高氣傲,走路昂頭挺胸,難免肚凸胸挺,所以衣服的前襟要長一點;中進士晚的,被考試折磨得慘,不免彎腰駝背,衣服的后襟要長點。

明清之際,北京有個關于裁縫的傳說。說是有個高明的裁縫,為官員做衣服的時候,先要打聽此人科考得中年齡的早晚,說是中進士早的,心高氣傲,走路昂頭挺胸,難免肚凸胸挺,所以衣服的前襟要長一點;中進士晚的,被考試折磨得慘,不免彎腰駝背,衣服的后襟要長點。這個故事的版本很多,也有說專指都察院御史的,因為御史氣性都比較大,剛進院的和進院時間長的不一樣,剛進院的,衣服的前襟要長一點,御史干長了,釘子碰得多了,氣性漸漸消了,背也就駝下來了。

這個傳說,我總覺得是說官員的,跟裁縫無關。除了衣服樣式有變化,做衣服的工具現代化了之外,古代的裁縫跟今天的裁縫并沒有什么區別。是裁縫,給人做衣服,都要量身材,量體裁衣嘛。能攬上官員買賣的裁縫,手藝自然不差(傳說里也說是高明的裁縫),怎么會蠢到量身材的時候連前凸還是后彎都弄不清,還需要打聽人家簡歷才能知道?所以,傳說說的,實際上是官員的前肚和后背,不是裁縫的前襟和后襟,是官員的前肚和后背與宦海生涯的關系。

官員的身材當然首先是跟他爹娘的遺傳有關,跟營養好壞有關(跟金多金少也有關,像范進這樣,考一回試都要餓肚子的窮秀才,估計入仕之初肚子是鼓不起來的),但與仕途狀況,卻也不能說沒有關系。不過,如果非要說這種相關性,那么跟入仕之早晚的關聯度,其實遠不如升遷快慢,官階高低的關聯度大。不管個子高矮,肚皮脂肪薄厚,脾氣秉性如何,只要仕途順利,肚子多半是要凸起來的;反之,仕途蹭蹬,背就要突出一點了。

更多的時候,官員的挺胸凸肚還是彎腰俯首,關鍵要看他們跟什么人在一起。跟上司和來頭大的同僚在一起的時候,身體必然有向后的弧度,點頭如同雞啄米。如果下屬來見,或者審理官司,堂下跪著老百姓的時候,那么,身體向前的弧度自然就出來了。

有什么樣的裁縫能夠順應這種變化,裁出合乎官員動作需要的官服來?我想沒有,除非準備許多套不同的衣服,或者前襟長,或者后襟長,在不同場合,見不同的人,換不同的衣服。如果是這樣,衣服合適與否,關鍵不取決于裁縫,而是仆人了。好在那個時代士大夫的服裝都很長,彈性大,只要剪裁大體合適,無論肚子挺到什么程度,腰彎到什么地步,斷不至于衣襟前撅后翹,更不可能走光的。

時代在進步,袍褂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經過革命洗禮之后,長的衣服沒有多少人穿了,干部隊伍,更是沒有長衫的生存余地。幸好,當官員們再次學會跟前輩們挺胸凸肚和鞠躬如儀之時,西裝開始流行。很快,前面不太扣扣子的標準西裝,就成了官員們標準的官服,樣式越來越洋,剪裁越來越好,自然也越來越合乎官員在各種場合的需要,斷不至于讓他們失儀。從前流行的中山裝,或者一度被外國人視為新中國官員標準制服的中山服,很快退出了官場。

衣服,或者說官服,也要識時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盱眙县| 铜梁县| 叶城县| 伊金霍洛旗| 灵璧县| 三河市| 洛浦县| 海伦市| 崇州市| 城市| 巢湖市| 烟台市| 鄂伦春自治旗| 微博| 松滋市| 龙里县| 巴彦淖尔市| 遂溪县| 馆陶县| 堆龙德庆县| 客服| 宝山区| 南阳市| 都昌县| 宜宾县| 临桂县| 莱芜市| 京山县| 蓬安县| 青川县| 蓬溪县| 河东区| 石阡县| 仙游县| 诏安县| 皋兰县| 广汉市| 乐陵市| 和静县| 绥棱县| 饶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