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的理念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5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后,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觀是“教學是藝術”。
但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教學也是科學。即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
于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幾年來,新課程的理念已被我們廣大教師所認同,并開始外顯于課堂教學之中。但由于對教材的解讀能力不強,不少數學課偏離了教學目標;由于一味地追求課堂的活躍和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不少數學課失去了應有的“數學味”;由于不加分析地過多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少數學課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完不成預設的教學任務……
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我們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無論課改到哪里,有效的數學教學是我們教師永恒的追求。
怎樣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達成有效教學,是目前課改熱點問題之一。然而,筆者認為,不管是何種教學,維持課堂紀律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最基本途徑。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個性也在發生著明顯的改變,維持課堂紀律對于很多教師來說已經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個性張揚,自以為是,聽不進勸告的學生越來越多,這個情況直接影響了如今課堂的紀律:當課堂上有學生發言時,往往許多學生不聽,在座位上竊竊私語。而讓他們回答問題的時候,卻啞口無言或答非所問。這樣的教學何談有效?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一些課堂紀律管理策略。
巧妙地運用聚焦
在你開始上課之前,一定把教室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你的身上,如果有人在私下聊天,你不要開始講課。
沒有經驗的教師或許會認為,只要開始上課了,學生自然就會安靜下來,以為學生會看到課堂已經開始,該進入學習狀態了。有時這會起作用,但學生并不一定總會這么想,他們會認為你能接受他們的行為,不在意你講課時有人說話。
聚焦這個技能意味著,你應該在開始上課之前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即只要還有人沒安靜下來,你就一直等下去。有經驗的教師的做法是,在所有學生都完全安靜下來之后,再停頓三五秒鐘,然后才開始用低于平時的音調講課。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發現,講課語氣溫和的教師,通常比嗓門大的教師課堂更加安靜。因為學生會為了聽到他的聲音而保持安靜。
處理違紀行為要及時
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違紀行為時,教師應該迅速判斷學生是有意還是無意的破壞課堂紀律,并作出反應及時處理。一般來講,如果一個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消極、散漫,教師不必立即公開處理,可采用沉默、皺眉、眼神提醒等方法。如果一個學生的違紀行為已明顯干擾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就應該立即處理,并按情況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懲罰的方法。如果學生為了吸引教師的注意,比如接話、出怪聲等,教師可以暫時不予理睬的方法,課下再給于處理。有經驗的教師一般都知道,如果讓那些出現了行為問題的學生成為教室里的注意焦點,他們反而會獲得成就感,進而得寸進尺。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做知識的傳遞者,還要密切監控學生的行為表現,對問題的發生要有一定的預見性。然后要以不太引起別人注意的方式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避免其他學生受到干擾,盡量不要中斷教學的正常進行,尤其是不要頻繁地中斷教學來處理違紀行為。
不間斷地實時監控
實施這一條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室里四處走動。當學生在做作業時,在教室里巡回走動,檢查他們做的情況。
有經驗的教師會在學生開始做作業兩分鐘后對教室進行巡視,看是不是所有學生都開始做了,都在做該做的事情。延遲兩分鐘是很重要的,因為學生已經做出了一兩道題,或寫完了幾個句子,這樣你就可以檢查是否正確。對于需要幫助的學生,教師應提供個性化的輔導。
那些還沒怎么開始做的學生會因為老師走到跟前而加快速度,而開小差的學生也會被其他同學提醒。除非教師發現了共性的問題,否則,教師不要打斷全體學生,不要進行集體指導。
創設合理的課堂結構
課堂中的紀律狀況往往與教師給學生的形象、威信及處理問題的方式等密切相關。別看小學生年齡小,可“心眼”還挺大,為了維持紀律和進行課堂管理,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在各個方面的素養水平,熱愛本職工作,對工作充滿信心,情緒飽滿地投入教學,熱愛學生,與學生建立融洽師生的關系,并注意有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結構,這是管理課堂紀律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要花大力氣認真細致地進行教學設計,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情緒穩定,安全感強,教師要用學生喜歡的方法,教學藝術性和愉快的情緒,良好的心理狀態去感染學生,減少學生的背離性,避免課堂秩序的混亂。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既要以學生的需要、興趣為前提,也要考慮教學內容的性質。不能為了紀律好,而脫離教材的內容去講一些笑話之類的東西。課堂常規也是課堂情境結構之一,因為必要的課堂常規可以起到安定情緒的作用,學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當前的聽講的學習活動上。教師還應該用富有吸引力的語言和神情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合理豐富多采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總之,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保證。通過課堂紀律管理,可以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創設一個最佳的教學環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