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
- 學校怎樣組織學生閱讀科學故事(最新學校與教育系列叢書)
- 李德信 胡元斌編著
- 389字
- 2021-05-28 16:04:35
畢昇是北宋中期時候的人,他常到家附近的書坊去學習印刷術,有一天,畢昇正在刻一部書稿,發現有很多字在文章中經常出現,就想:“如果刻出來的字可以拆開,再自由組合,不就方便多了嗎?”
于是,畢昇立即動手,找出了3000個常見字,試著刻在小木板上。并按音把字歸成十幾類,每一類都按部首畫排出順序。但經過實驗后,發現木活字質地軟,容易吸水變形。印刷時墨水多了字就變得模糊不清了。
怎樣才能找到一種既不吸水,又能雕刻成字的材料做字呢?畢昇為尋找新的材料絞盡腦汁。一天,畢昇見人用瓦罐燒水,猛然想到:如果用泥坯刻字,再進窖燒,不就可以制成不吸水的泥活字嗎?
于是,他搭起了一座小窖,又用膠泥制成許多半寸見方的“小土坯”,刻成5000多個字塊,然后用窖燒制,兩天后,一套不吸水、筆畫清晰、堅如牛角的泥活字終于制成了。畢昇把活字版拼好,試印了300多張,每一張都清清楚楚,大家看了不禁拍手叫絕。活字印刷終于試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