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諺語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 語文教學的趣味諺語設計
- 潘玉峰 代旭編著
- 953字
- 2021-05-28 16:04:13
第一節 諺語教學的指導
語文學習中有數以萬計的諺語,諺語的主要特點是言簡意賅,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帶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若能恰到好處地運用諺語,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言素養,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和表達能力。諺語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鞏固語言知識
諺語的語法結構正確、規范而嚴謹,教師可以結合與教材相關的語法知識,每天精選幾句諺語提供給學生,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的語言知識。學生若能每天堅持熟記兩三句諺語,長此以往,對于鞏固他們的語言基礎知識必然大有益處。
提高表達能力
語言的功能在于交際,交際的兩個主要方面是理解和表達。表達能力的高低與語言信息的輸入量和儲存量有著密切的關系。“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就是這個道理。實踐證明,學習諺語對于學生提高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都很有幫助。
了解西方文化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諺語也包括外語諺語,即來自國外,它們主要來源是《圣經》、莎士比亞等文學大師的作品。有些諺語則從語文成語和家喻戶曉的句子演變而來,經過廣泛流傳和逐步完善,已經成為語文語言的精華和西方文化的結晶。
通過學習大量諺語,可以促進學生對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吸收,逐步提高語文語言素養和閱讀理解的能力,減少或消除由于文化差異所引起的交際障礙,為進一步學習和使用語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促進品德修養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有效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這是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之一。不少語文諺語的含義往往超出字面,可以引申出更深刻、更普遍的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
它教人守德、惜時、為善和求真;勸人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和勇于進取,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經常接觸思想正確、勉勵性強的語文諺語,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能促進學生矯治不健康心理,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
實際生活中就有不少學生都把他們所喜愛的諺語抄在筆記本的扉頁上或貼在課桌旁作為座右銘,自我勉勵,不斷進步。有的學生以“一個今天勝過兩個明天”來告誡自己珍惜今日,發憤求學。有的學生以“無所問者無所獲”鼓勵自己善于思考。
毋庸置疑,在這些諺語的教誨、啟迪和積極影響下,許多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地發展,品德修養逐步地提高了。總而言之,諺語是語文語言中的一大瑰寶,愿更多的教師能夠發揮它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