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做好自身定位,邁出選擇的第一步
- 你的選擇就是你的世界
- 端木自在
- 3949字
- 2021-04-15 10:55:26
人生中,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看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發(fā)揮的舞臺,把自己當成了垃圾隨地亂扔,荒廢了自己的才能。因此,我們要學會給自己定位,明白生存之道。給自己定位要做到高點定位與低點起步相結(jié)合,不要讓浮躁的心態(tài)毀了對定位的把握,用做人做事的方式定位正面的社會形象。
選擇之前要先給自己定位
一生中,我們要做很多大大小小的選擇,可是選擇的出發(fā)點是什么呢?是對自己的定位。你要認識自己,知道什么適合自己,自己期待著怎樣的結(jié)果,然后才去作選擇,量身定做的選擇才最適合自己。當然這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不僅要在反饋基礎上做好自我動態(tài)調(diào)節(jié),也要借助別人對自己的中肯意見。
有兩件學林逸聞值得我們深思。
一是有關著名史學家方國瑜的。他小時除刻苦攻讀學堂課程外,還利用節(jié)假日跟從和德謙先生專攻詩詞。他欽佩李白、羨慕蘇軾,企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為一名詩人。但一晃六七年,卻始終未能寫出一首像樣的詩詞。1923年,他赴京求學,臨行時和德謙先生誦《玉阮亭》“詩有別才非先學也,詩有別趣非先理也”之句以贈,指出他生性質(zhì)樸,缺乏“才”“趣”,不能成為詩人,但如能勉力,“學理”可就,將能成為一個學人。方國瑜銘記導師之言,到京后,師從名家,幾載治史,就小有成就,后來著成《廣韻聲匯》和《困學齋雜著五種》兩本書。從此他立定志向,終生服務于中國史學研究。
著名史學家姜亮夫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1926年,他考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當時他極想成為“詩人”,把自己在成都高等師范讀書時所寫的400多首詩詞整理出來,去請教梁啟超先生。不料梁啟超毫不客氣地指出他囿于“理性”而無才華,不適宜于文藝創(chuàng)作。姜亮夫回到寢室用一根火柴將“小集子”化成灰燼。詩人之夢醒了,從此他埋頭攻讀中國歷史、語言學、楚辭學、民俗學等,取得一系列成果,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人首先應該給自己一個定位,自己到這個世界上來究竟是干什么的,必須有個十分清晰的描述。離開了這個描述,人就會迷茫,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就會在一個個十字路口徘徊,作出不恰當?shù)倪x擇,而這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研究自己的目的就是要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找到與自己的素質(zhì)相對應的目標。憑著自己素質(zhì)上的信號找到這一目標后,作出正確選擇,才能攻其一點,攻出成果,由此及彼,不斷擴大。
選擇自己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
有一個年輕人,因為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便跑來向人力資源專家咨詢。他自己的生活目標是:要找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處境。從他的要求來看,這個年輕人的生活動機似乎不全是出自私心而且是完全有價值的。
“那么,你到底想做點什么呢?你自己清楚嗎?”專家問。
“我也弄不太清楚,還沒有認真考慮過。”年輕人猶豫不決地說,“我只知道我的目標不是現(xiàn)在的這個樣子,需要改變。”
“那么你清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嗎?”專家接著問,“對于你來說,你考慮過什么是最重要的嗎?”
“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年輕人回答說。
“如果現(xiàn)在有多種工作讓你選擇,你知道自己會選擇什么嗎?你能作出肯定的回答嗎?”專家對這個話題窮追不舍。
“我真的說不準。”年輕人困惑地說,“我真的不知道我究竟喜歡做什么樣的工作,現(xiàn)在我確實應該好好考慮考慮了。”
“那么,你看看這里吧,”專家認真地說,“你想離開你現(xiàn)在所在的位置,到其他的地方去,這是可以的。但是,在你走之前,你不知道你想去哪里,不知道你喜歡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會有什么樣的結(jié)局。如果你真的想做點什么,那么,現(xiàn)在你必須拿定主意,除此以外別無他途。”
專家對年輕人進行了徹底的分析,同時對這個年輕人的能力進行了測試,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個年輕人對自己所具備的才能認識得一塌糊涂。
根據(jù)多年的經(jīng)驗和實踐,他知道,對任何人來說,前進的動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他教給年輕人培養(yǎng)信心的技巧,并且鼓勵他戰(zhàn)勝各種困難。
多年以后,當這位年輕人已經(jīng)踏上成功征途的時候,一直念念不忘當年專家給予他的指導和激勵。
許多人在生活中之所以一事無成,只能平庸地了此一生,也許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在于他們沒有從自身出發(fā)作選擇,而是像一只沒有方向的蒼蠅亂撞。在人生的道路上,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是非常必要的,一個人只有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么、到底想做什么之后,成功才會向他招手。盲目選擇的結(jié)果,只有死路一條。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世上有多種類型的人,正如哲學家萊布尼茨所說:“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也一樣,不管人與人如何相似與相近,但本質(zhì)上都還是完全不同的。因而誰也不可能讓別人取代了自己,因為別人眼里的幸福不一定就是你的幸福,適合別人的那種生活方式不一定就是最適合你的那種。究竟哪種生活方式是適合自己的,首先要自己了解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人,然后自己就應該向那個方向努力。或者金錢,或者時間,或者愛情,或者……
有人以為自己擁有了很多錢,讓自己躺在金錢的懷抱里盡情享受,什么也不做,那便是一種幸福;有人以為自己擁有了很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便是一種別人無法理解的幸福。年輕人以為自己能在自己喜愛的事業(yè)上拼搏出一番驚人的成就便是一種幸福;老年人以為自己能長時間與自己的兒女生活在一起安享晚年便是一種幸福;中年人認為自己同時擁有金錢與時間便是一種幸福;還有人以為能永遠與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便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幸福……
我們每一天都與生活的質(zhì)量進行著拼殺,無論你承認與否都是如此。生活有時是很無奈的,當你對生活感到乏味時,就會覺得活著沒有意思,因為不快樂。而事實上,快樂不快樂你都得這樣活下去,因為對死亡的恐懼是人的正常的心里,沒人能逃得過去,大多數(shù)人都愿意選擇活著。于是,把握自己的生命態(tài)度,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盡量過得充實快樂,提高一下自己的生活的質(zhì)量,這才是最為實際的。無論你愛好什么,只要自己覺得快樂就是好的。
總而言之,適合別人的不見得就適合你,你眼中別人的幸福或許于對方而言正是一種苦難也未可知。而你擁有的或許正是別人羨慕的,雖然或許暫時困難重重,但畢竟是暫時的,只要你目標明確并為之努力,幸福或許就在不遠的地方招手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出自己的幸福,哪怕再苦再累也是甜。
選擇從找準自己的閃光點開始
為自己選擇一條合適的路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件困難的事,但實際上任何一個人都有他的優(yōu)點和長處。你的發(fā)光點,其實就是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為自己所選定的人生坐標。找準了這個坐標,你就能夠輕松地選對適合你的路,并且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實現(xiàn)你的人生價值。
在生活中,無論是在擇業(yè),還是在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我們都需要了解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并且充分利用它們。這就如同一個射手要想取得十環(huán)的好成績,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槍法,也應該有好的準星一樣,只有兩者結(jié)合起來,才能最終使子彈準確無誤地射向靶心,一槍中的。
正當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jīng)濟大衰退的時候,里根在堪薩斯州一個公眾游泳池做救生員。他經(jīng)濟拮據(jù),無方向感,一事無成,不知所措。
有一天,當?shù)氐囊晃幻藧鬯苟拍玫侥抢镉斡荆c里根閑談起來,這位先生一向是以樂觀自信著稱的。
“經(jīng)濟衰退的情況不會是永恒的。有志向上的年輕人應該懂得把握好這個時機,在這段時間內(nèi)學習創(chuàng)業(yè)的竅門;當經(jīng)濟開始復蘇,機會的大門便會打開,而這些懂得把握時機的年輕人便會成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愛斯杜拿對里根說。
里根那個時候最關注的是一個月后是否會失業(yè),根本就沒有興趣去聆聽這些“過分樂觀”的話語。
“年輕人,你喜歡在未來的數(shù)十年做些什么工作?”愛斯杜拿沒有在意里根那無奈的表情,繼續(xù)追問。
“先生……我沒有想過。”年輕的里根慚愧地說。
“沒有想過現(xiàn)在就要好好地想一想。”這位善良的長者絲毫不肯放松。里根本來想告訴愛斯杜拿他的志愿是當演員,但他沒有這個膽子。于是,他說:“我希望做一個電臺的體育評述員。”愛斯杜拿接下來的一番話,對里根的一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你要相信自己——只要你肯做,你就會做到。每一個人都可以有美好的將來——只要他肯敲門、肯嘗試、肯努力!”
就是因為這句話,堪薩斯州的洛維汝公園少了一個救生員,而美國多了一位偉大的總統(tǒng)——由窮救生員到三流演員到加州州長再到美國總統(tǒng),里根終于實現(xiàn)了人生的超越。
日本著名學者本村久一曾經(jīng)在他的《早期教育與天才》一書中說:“天才人物指的是有毅力的人、勤奮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但是,千萬不要忘記:毅力、勤奮、入迷和忘我的出發(fā)點實際上在于興趣。有了強烈的興趣自然會入迷,入了迷自然會勤奮、有毅力,最終達到忘我。因此,我特別想說的是,天才就是強烈興趣和頑強入迷。”的確,一個人無論是干什么工作或從事什么職業(yè),只要是有了興趣,他就能發(fā)揮自己的思維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我們在認識自我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這對于挖掘我們自己的“金礦”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當然,有時候,興趣并不能代表一切,一個人的“發(fā)光點”不是簡單的愛好所能決定的,要真正認識自己,還必須了解自己的性格,因為性格對于一個人的發(fā)展影響深遠。某些特定性格的人比較適合于從事某些特定的工作;而某些特定的工作也需要一定性格特征的人來從事。例如,以理智去衡量一切并支配其行動的人,比較適合于從事某項理論的研究工作;而那些情緒波動較大,情感色彩較為濃重的人,就不大適合于從事理論研究工作,否則對理論研究的嚴肅性和嚴密性會造成一些消極影響。又比如,交往性的工作或管理工作比較適合于性格活潑好動、敏感、喜歡交際的人去從事;難度較大的工作則適合于精力旺盛、具有直率熱情性格的人去從事;等等。當然,性格對人生坐標的影響也并不是絕對的,我們往往還需要結(jié)合自身的智力水平,包括社交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等,去綜合考慮自己的發(fā)展方向。
總之,選擇需要量身定做,一個人只有在真正認識自己的“閃光點”時,才能全面、客觀和公正地評價自我,才能少走彎路,多一點成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