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劉詩進宮
- 大明宣宗皇后傳奇
- 公孫英子
- 2879字
- 2018-07-20 01:37:45
火光自西廊騰起時,女人的驚叫與僧人的銅鑼聲攪碎了子夜的寂靜。火舌舔舐著百年柏木,椽子在爆響中迸裂,火星如流螢般竄向墨黑的天空。客房紙窗頃刻化作灰蝶,烈焰從窗欞間噴涌而出,裹著《金剛經》的殘頁盤旋上升。
幾個沙彌拖著水龍踉蹌奔來,水柱潑在磚墻上竟激起白汽,顯出青黑的焦痕。最東頭那間曾住過游方僧的屋子燒得最透,梁柱坍倒時轟然濺起萬千火珠,將功德碑照得通紅。焦煳味混著檀香灰飄過放生池,池中錦鯉驚躍,在水面劃出數道慌亂的弧線。及至五更,殘垣間只剩幾處暗紅余燼,像菩薩低垂的眼。
烏煙滾滾之中,烈焰烤人,傾城及春雨、秋荷閉上眼睛沖出門去,于一片煙霧彌漫之中也看不清方向,耳邊只聽得混雜的火焰燃燒的“噼啪之聲,房梁倒塌的”轟隆“之聲。奔跑中忽覺的有幾個人前來接應,把她們背到了一塊開闊地放下。傾城被煙熏得頭昏腦脹,眼睛流淚睜不開,能得以逃出火海,心情一放松竟暈了過去。
等她醒來已是在寺院的一個大廳里,逃出來的女眷們,紛紛唏噓不已,個個均是衣衫不整滿面灰塵。春雨抱著傾城一臉的淚痕,看她醒來咧著嘴在笑,
“小姐,你可醒了,嚇死我了!”
傾城環顧左右一番,問道:
“怎么沒見秋荷,她在哪?”
春雨復又抽泣著哭起來,
“秋荷不見了,我找了一圈也沒有看到,太子妃殿下正在派人查詢。”
這場大火來的突然,出乎意料,寺廟里的十幾間精舍和禪房毀于一旦,好在有一個夜間起來巡視的婆子發現了情況,聲張了起來,驚醒了眾人逃得迅速才沒有造成大的損失,只有十幾個人不同程度的受了一些輕傷。但是秋荷卻一直沒有找到,她失蹤了。
永樂十七年,即一四一九年六月,朝廷里有喜訊傳來,遼東總兵中軍左都督劉榮大敗倭寇,斬敵首級數千,生擒數百人。這一戰使得連年騷擾劫掠我邊民的倭寇,受到大挫,至此不敢再犯我遼東。
接到捷報,永樂帝朱棣不禁大喜,不僅詔劉榮進京封為廣寧伯,食祿一千二百石,還賜予劉家世券代蔭襲,享受爵祿。
永樂帝朱棣又為皇太孫朱瞻基指婚,新納了三位皇太孫嬪,其中有一位還不到十六歲,這位皇太孫嬪姓劉,她是劉榮的嫡孫女,名字叫劉詩。
太子妃張晗自然是個懂事的,她生有三位皇孫,大兒子皇太孫朱瞻基,二兒子三皇孫朱瞻墉,三兒子五皇孫朱瞻墡。雖然眼下二兒子和三兒子都封了郡王,離京去了遙遠的封地。但覺得皇上只要喜歡她的長子皇太孫朱瞻基,那就表示,她的丈夫東宮朱高熾的太子位就穩固,她的這個太子妃也就無可替代,那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再怎么的想坐這皇太子之位也不可能。
所以視皇上的寵臣,劉家的這位劉嬪與眾不同,把她安排在皇太孫宮里最大的寢殿,離朱瞻基住處最近的院子擷芳殿中住。配備了十幾個大小丫鬟,嬤嬤和婆子等。規格待遇明顯不同于另外兩位。但因劉嬪尚未滿十六歲,就按劉家的意思,半年后再圓房。
第一次在慈慶宮太子妃的昭陽殿里與大家見面,三位皇太孫嬪恭敬的拜見皇太子妃張氏,然后又拜見皇太孫妃胡氏和新晉升為皇太孫貴嬪的孫傾城。太子妃賞賜了見面禮,太孫妃胡善祥和太孫貴嬪孫傾城也分別給三位皇太孫嬪有見面禮。
三位皇太孫嬪都各有不同的禮物奉上,那劉詩給太子妃的禮物卻是一支產于遼東的百年老山參,給太孫妃胡氏的是一支五十年的老山參。稍后見那年方十六,清純俏麗的劉詩,來到太孫貴嬪孫傾城面前笑顏如花。
“孫姐姐,早就聽聞姐姐美貌超群,是位才女,今日一見果然不假,日后還請姐姐多多指教。這是皇上賜我的一對玉鐲,今贈與姐姐一只,聊表心意,還望姐姐笑納。”
傾城見劉詩一副胸無城府的直爽模樣,也就沒有推辭,接過玉鐲戴在腕上,望著劉嬪一笑,
“妹妹夸贊了,如此,謝過太孫嬪,我就收下了。”
太子妃眼見心喜也不由笑道:
“劉嬪家世昌隆,得皇上喜愛,還如此隨和近人真是難得。即于太孫貴嬪投緣,以后有的是時間相見。”
“昨個見得皇太孫殿下,總在夸獎孫姐姐有才,少不得以后多多指教與我,讓我也學學。”
“妹妹謙虛,姐姐虛長幾歲,不過是一山野陋質,九品小吏之女,略識得幾個字而已,有什么值得夸贊的。”
胡善祥低眉望著正在親熱攀談的二人,不由得有一點冷落感,卻只能默默無語。這幾年自從她了解到皇太孫朱瞻基和孫傾城的過往以后,就有了一種占有了本應屬于別人的東西那樣的感覺,心里有了對孫氏的愧疚。所以對傾城很友好,對朱瞻基也不敢有怨言,只有聽從。她把心思都用在太子妃張氏那兒,在太子妃張晗面前十分的恭順,殷勤做事。朱瞻基看她從來不敢擺正妃的架子,不難為傾城,也就放心了。
太子妃很滿意,覺得胡氏算得上本分賢良。也就時常對朱瞻基說,要他為了東宮的大局,注意影響,對胡氏明面上要好些。畢竟妻就是妻,妾就是妾,在民間,按照大明律法抬妾為妻可是要判刑的。做為皇太孫不要給外人留下寵妾滅妻的話柄,傳到皇爺爺那兒去就不好了。
所以朱瞻基雖然不愛胡氏,但仍然給了她應有的尊重,按制度規定每月的初一、十五到她那兒去,偶爾也留宿,但卻只是應付了事,實在是沒有興趣。好在胡氏從來也沒有責怪過他。也許對一個用情專一的男人來說,對一個女人有情,就意味著對別的女人無情,因為他的一顆心都給了傾城。
現在,皇爺爺又送來了三位太孫嬪,皇太孫朱瞻基有了五房妻妾,看到這幾個打扮的花團錦簇朵朵鮮花似的小女孩,眼巴巴的望著他,像似一個個饞嘴的孩子看著一塊香甜的點心,朱瞻基就覺得后背發涼,一個頭兩個大,愁的不行。
去傾城那兒怕給她找麻煩,引起別人的妒忌,母妃還要出言責怪。去別的女人那兒,他又實在是不想去,只能借口公務繁忙,躲在外面。有時喝醉了,就在自己的宮里,有教引宮女侍候。
宮里的教引宮女都喝過絕育湯,還是皇爺爺在他大婚前給他的,專門教授結婚事宜的。那時,有點年紀的教引嬤嬤給過他幾本書看,但里面的話酸澀難懂。稍微看懂一點就是一本《論陰陽》。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故天地配以陰陽。若了陽絕陰,獨陰無陽,則陰陽交爭,折損壽元。---”
什么意思啊?未開化的少年一頭霧水。只能搖頭嘆氣,唉,做一個男人真的辛苦、不容易,還得過娶媳婦這一關,連睡個覺都不安穩得有學問。
朱瞻基獨坐軒窗,望著庭前落花,心中郁結難舒。自從那日與孫傾城一別,竟覺如隔世。宮墻深深,卻鎖不住滿腔相思。他提筆欲書,墨跡未干便又擲筆長嘆——滿紙心事,如何寄得?
“殿下,該回宮了。“內監在簾外輕聲提醒。
朱瞻基冷笑一聲,將案上鎏金托盤掀翻在地。那些描眉畫眼的妃嬪,不過是政治棋局上的擺設,他只思念孫傾城的一頭青絲、眼角的淚痣。夜風穿堂而過,吹得燭火明滅不定,恰似他此刻心境。他忽然起身,任衣袂掃落滿地紙屑。既然見不到想見的人,倒不如獨對青燈。
但現在,皇太孫朱瞻基見不到孫傾城,他心里就覺得無著無落四下里空蕩蕩的。心情不好,即使宮女們做事再小心也不會使他滿意。便有時候睡下一天不起,有時候又不眠不休,可一看到她們個個恭恭敬敬,畏畏縮縮,言不由衷,詞不達意的樣子,就厭煩極了。實在是煩躁了就把她們統統趕出去。
二十多天了,朱瞻基沒有照個面,他失蹤了一樣,傾城為他擔憂,只好告訴了太子妃。太子妃著人打聽,才知道了兒子現在的情況。可憐天下父母心,雖然這個兒子從小養在皇祖母宮里,對自己敬多于親,可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哪有個不動心的。
太子妃決定親自過問,教導兒子,應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