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1章 英宗

第一百二十二章英宗

宮墻高聳,朱漆斑駁,歲月的痕跡在每一塊青磚上悄然蔓延。檐角的風鈴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發出清脆的叮咚聲,仿佛在訴說著那些早已逝去的輝煌與哀愁。殿前的白玉石階上,落葉無聲地堆積,偶爾有幾片被風卷起,在空中盤旋片刻,又悄然落下。

夜色漸深,宮燈一盞盞亮起,微弱的光芒在風中搖曳,仿佛隨時都會熄滅。宮墻的影子被拉得老長,投射在地面上,宛如一道道無聲的嘆息。這座曾經輝煌無比的皇宮,如今只剩下寂靜與蒼涼,仿佛在等待著下一個時代的到來,又仿佛在默默悼念那些早已逝去的光輝歲月。

1461年,在平定了曹石之變后,朱祁鎮才完全掌握了大權,他開始重用賢臣,實施仁政。但此時的大明朝早已是受創嚴重,開始走向衰敗。縱使是朱祁鎮重用賢才,勤懇治理朝政也無濟于事。

1464年,天順帝朱祁鎮病逝于紫禁城,享年三十七歲,廟號英宗。至此這位“大明戰神”“瓦剌留學生”“叩門天子”走完了他曲折不幸的一生。

在古代一位帝王去世后,首先要給他擬一個廟號,作為他一生功績地位的總結、標志。只是至今有許多人都對英宗朱祁鎮的這個“英”,有個不解地疑惑。“英”字,代表著英雄、英俊、英豪、英明之意,怎么看也得是個褒獎的詞。這位明朝的第六個皇帝朱祁鎮,他的一生是起起伏伏,大起大落。他當過皇帝,當過俘虜,當過囚徒,還殺害過忠良,政績甚差。他是稀里糊涂地過完了一生,實在是算不上有什么閃光點,來稱得上這個“英”字。

但是你想不到,到了他臨咽氣前卻做了一件特有人性的事情。就是這件事,讓他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閃亮地一席之地。這就是朱祁鎮下旨廢除了明代的殉葬制度!

從此,后宮的妃嬪、宮女們在皇帝死了以后,不用再殉葬了。這件事其實并不簡單,是需要點勇氣的。因為這個制度是明朝的第一代皇帝太祖朱元璋制定的。

在中國,殉葬制度有很長的歷史。但是在中原王朝到了春秋后期,這種落后野蠻的制度就慢慢淡化了,到了漢朝起更是很少見了。只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又重新開始了這個制度。據說他去世時殉葬的妃嬪多達四十多人。南京皇宮十三個宮門都打開了往外抬棺材。

為什么對這樣殘酷的事情,之前的幾位皇帝都沒有去改變,反而是朱祁鎮這樣一個無所作為的皇帝來廢除了呢?他做這件事情是有兩個原因,勇氣首先是來自于先皇朱瞻基,當年九歲的朱祁鎮跪在父親的病榻前,他記住了父親對他最后的囑咐:“做個好皇帝,如果沒做好,那至少在臨終前要做一件好事,廢除不得人心地殉葬制度。”

老爹朱瞻基這是把一個做好事,能流芳于后世的機會留給了自己的兒子。那他咋不留給自己呢?還不是為了自己最愛的女人母后孫傾城,想把那些盡可能多的對立面帶走。父皇的后宮人數不多,除了廢后胡氏、母后、吳氏和之前病逝的劉妃外,父皇當年帶走了所有的妃、嬪、貴人、才人、選侍、淑女十幾名。朱祁鎮還是了解父母之間的那些事的。

再一個原因,朱祁鎮是為了他的結發妻子錢皇后,那個為了等待他從瓦剌回來,哭瞎了眼,跪瘸了腿,又無子無女的女人。他怕自己的老妻被人殉葬。

朱祁鎮這個人,雖然做皇帝不行,但是注重感情。禍禍事的王振死于土木堡,朱祁鎮回來后還給他立祠紀念。就連聽到瓦剌也先的死訊后也給他立了往生牌,朱祁鎮是感謝他沒殺自己還放自己回來。也許人們會問,難道貴為皇后還會擔心被殉葬嗎?

會。第一,錢皇后沒生過孩子。第二,殉葬名單除了先皇可以指定外,繼位的新皇帝也可以指定。并且,還大多都是由接班的新皇帝來決定哪些人殉葬。當年明仁宗朱高熾去世時,最受寵的郭貴妃雖然生有三個兒子,也一樣被逼殉葬了,還被記載為“自愿殉葬”。第三,這條最重要,錢皇后和皇太子朱見深的母親周貴妃關系很不好。與自己的母親孫太后的婆媳關系也不冷不熱,因為錢皇后曾經把宮里有關朱祁鎮,不是孫太后親生子的傳言,告訴過自己。就因為這件事,孫太后從此嫌棄并疏遠了她,而周貴妃卻很得母后歡心。

有了以上這些情況,一但朱祁鎮去世,孤單的錢皇后會被殉葬還是很有可能的。朱祁鎮能不擔心嗎?所以,依據父皇的遺囑,廢除殉葬勢在必行。

殿內,燭火微弱,光影搖曳。龍椅上空無一人,唯有那金絲繡成的龍紋在昏黃的光線下依舊熠熠生輝。殿角的香爐中,一縷青煙裊裊升起,帶著淡淡的檀香,彌漫在整個大殿中。那香氣仿佛帶著某種沉重的記憶,讓人不禁想起那些曾經坐在這龍椅上的帝王,他們的榮耀與孤獨,他們的雄心與無奈。

宮墻外的天空漸漸暗了下來,暮色如潮水般涌來,將整個皇宮籠罩在一片朦朧的灰暗之中。遠處的鐘聲悠悠傳來,低沉而緩慢,仿佛在為這即將逝去的王朝主宰敲響最后的挽歌。宮人們步履匆匆,卻無人敢高聲言語,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壓抑的沉寂,仿佛連呼吸都變得沉重。

朱祁鎮心里還記得當年的情景,好幾位花枝招展的姑娘站在十六歲的自己面前,錢皇后是祖母太皇太后張氏親自挑選的。老太太一生閱人無數,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只比自己大一歲,身形窈窕,鳳眼桃腮姓錢的姑娘。雖然是包辦婚姻,但幸運的是朱祁鎮也非常喜歡她。

婚后,錢皇后果然是后宮表率,她不專寵,不嫉妒,對朱祁鎮溫柔似水。朱祁鎮想為錢皇后的父兄加官進爵,也被她多次謝絕,這讓朱祁鎮對錢皇后更加敬重。錢皇后在娘家時還學得一手好針線,十指纖纖手很巧,平時喜歡做些針線活。

“土木堡之變”發生,朱祁鎮兵敗被俘,朝廷里許多人忙著換皇帝,只有錢皇后傷悲擔心丈夫的生死,日夜難眠。她把自己身邊的珠寶首飾布匹等值錢的東西都拿出來,讓使者帶去漠北,希望可以用錢財贖回朱祁鎮。雖然辦不到,但作為一個女人她能做的只有這些。

當看到朱祁鎮的異母弟弟即位后,知道朱祁鎮回朝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了。錢皇后絕望了,但她用一個女人最絕望的方式幫助自己的丈夫。她苦求神佛,求天、求地,每日哀哭不止。她只盼著自己的誠意能感動上天,保佑她的夫君平安,不論是作為皇帝還是作為俘虜。就這樣,執著的錢皇后跪倒在佛堂日夜禱告,一刻都不愿意停歇。她覺得自己多求一分,上蒼就能多感受到一分。自己多受一點苦,丈夫就會多一點平安。這是她能為朱祁鎮唯一能做的事。

在佛堂中,困了她就席地而臥,餓了就隨便吃兩口,誰也勸不住。女人的身體如何吃得消,不久寒氣入體,一條腿殘廢了,眼睛也因為沒日沒夜地哭,有一只看不清了。但這些錢皇后都不在乎,她只求夫君平安。也許,她的誠心感動了上天,一年后,歷盡千辛萬苦地朱祁鎮竟然回來了。

聽到錢皇后的訴說,朱祁鎮感動萬分,夫妻倆抱頭痛哭。回朝后的朱祁鎮沒有做回皇帝,而是被他的弟弟朱祁鈺軟禁在南宮。還將南宮落鎖,不許踏出一步,他們成了囚徒,曾經的皇帝和皇后過起了高墻深院的普通生活。

朱祁鈺不但派人時時監視他們,日常的生活供應也十分苛刻。后來又增添了幾個孩子,為了吃飽穿暖,錢皇后帶著家人們一起做針線活,暗中托熟悉的好心太監和錦衣衛帶出去換食品、衣物貼補家用。

貧賤夫妻百日哀,他們還比不上貧賤夫妻,因為他們除了貧賤,還時時受到死亡的威脅。他們每天祈求的就是“還活著”。由于自己大錯在先,就連母親孫太后也不敢多說一言,因為這樣只能適得其反。

這樣的日子,他們過了整整七年。正是在這樣的患難與共的日子里,更加奠定了倆人的感情。錢皇后已不能生孩子,因為她的身體早就垮了,只得眼看著別的妃嬪受寵,一個接一個的生。朱見深的生母周貴妃接連又生下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而朱祁鎮在南宮的這段時間里,先后出生了九個孩子。

朱祁鎮也沒有想到他還能重登皇位,但是七年后的正月十七那天晚上,一批人突然將南宮的門撞開,擁立朱祁鎮登基,這便是“奪門之變”。

朱祁鎮又當皇帝了,是好事,但隨之而來的是矛盾。皇太子朱見深生母周貴妃想當皇后。而七年中一直保護著孫兒朱見深的孫太后,因此與周貴妃關系深厚,她雖不表態,顯然心里卻也樂觀其成。因為錢皇后不但沒有子嗣如今又殘疾,實在是有礙觀瞻,難當大位。再說,太子是周貴妃生的,兒子當了儲君,其母立為皇后也說得過去。母親孫太后當初不就是這樣上位的嗎?

于是周貴妃先是暗中授意身邊太監蔣冕去給朱祁鎮傳話,結果被朱祁鎮貶斥。隨后又鼓動一個大臣當朝向朱祁鎮進言:

“陛下,如今皇后無子且殘疾,應遵照前朝前例“廢后另立”。”

沒想到他是拍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了,朱祁鎮聞言大怒,言道:

“大膽!再有輕言廢立皇后者,殺!”

隨之,恩賜該大臣二十大板,打得他屁股鮮血淋漓。

之后朱祁鎮為此,還不顧其母孫太后的臉面,頂著干涉父母婚姻的嫌疑,下旨恢復宣宗朝被廢皇后胡善祥的皇后稱號,為的是以此封住大臣們的嘴。

宣宗的廢后胡善祥是在正統八年十一月初五去世的。在其婆母誠孝昭皇后張氏還活著的時候,胡氏過得還算不錯。但到了正統七年十月太皇太后一去世,她便孤零零的經常以淚洗面。死時才四十二歲。

看來對一個女人來說,有沒有子女確實很重要。胡善祥生前也誕下過一女一子,但不幸都早夭。她死后,是按照妃嬪的規格辦的葬禮,葬在了金山,并追贈謚號為:靜慈仙師。

即使后來被朱祁鎮恢復了皇后稱號也是如此,只是得了一個更長一點的謚號“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神位沒有放進太廟,也沒有與宣宗合葬。而與宣宗合葬的是朱祁鎮的生母孝恭章皇后孫氏。

說起來,錢氏和胡氏倒是挺像的,都是沒有子女。錢氏支持給胡氏平反,其實也是為了自己。

現在,周貴妃明白了,她是低估了天順帝朱祁鎮對錢皇后的深情,心中郁悶,卻也無可奈何。

此時朱祁鎮對錢皇后的愛護是果斷而堅決地,情深義重地演繹了一出糟糠之妻不下堂。同時也為了錢皇后忤逆父母,當了一回不孝之子。

不知為什么,明朝的皇帝通常都命短,天順八年(1464年)朱祁鎮三十七歲的時候,生命就到頭了。

此前,朱祁鎮的母親孫太后已于天順六年九月去世。這回一貫是非不明,忠奸難辯的朱祁鎮到是不糊涂,盡心侍奉孫太后于病塌前,孫太后去世后,朱祁鎮按照父皇當年的臨終囑咐,將孫太后與他合葬于景陵,反而沒有理會廢后胡善祥什么事,她還是原地不動。還派玄武老將軍帶著英寧去給父母陵墓守陵,算是圓了他們的一世情義。

現在,病重的朱祁鎮知道,一旦自己駕崩,勢單力薄地錢皇后很可能被逼“自愿”為自己殉葬。所以臨死,他要為錢皇后做好最后一件事。故把太子朱見深叫到床前囑咐:

“皇兒,你要記住了,一定要善待母后錢氏,將來錢皇后過世了,要把她和父皇合葬。”

臨終前召集內閣大臣,先是下詔廢除殉葬制度,后又特意叮囑內閣大學士李賢:

“朕要在錢皇后千秋萬歲后,讓她與朕同葬。”

這句話的意思表明,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后,錢皇后永遠是他唯一的皇后,唯一的正妻,別的人誰也不要想了,即使她的兒子是皇帝也不行。

不過,周貴妃可不會因為有了朱祁鎮的遺詔,就讓錢皇后好過。看來有沒有兒子還是很重要的。朱祁鎮一死,太子朱見深登基改元成化。周貴妃就向新皇和大臣們下了懿旨:

“皇后錢氏,殘疾且無子,不堪當太后。”

成化皇帝朱見深是周貴妃的親生兒子,孝母為先,他沒有意見,也不敢有。可大臣們有意見,他們強硬地駁回了周貴妃的要求,提出請成化皇帝朱見深把錢皇后和周貴妃并尊為兩宮皇太后。朱見深沒轍只好照辦了。

四年后,1468年,錢太后去世了,因先皇朱祁鎮留有遺詔,讓錢太后一定要與他合葬。但周太后卻自恃自己是皇帝之母,為了自己百年后的地位,要求大臣們為錢太后另選墓地。明朝的大臣,極重禮法,周太后這話一出,朝堂上就炸鍋了:

“這豈能行!哪有皇后不能與皇帝合葬的道理?”

“先皇曾留下遺詔,做兒子的怎能違背父皇的遺詔!”

“先皇地下有知,臣等有罪呀!”

頓時四百七十名大臣聯名上書,釀成了“文華門哭殿事件”。幾百個朝臣聚在文華門,跪倒在地大哭了三個時辰,哭聲震天。

奉天殿里的小皇帝朱見深聽聞,目瞪口呆,嚇得唯唯諾諾,

“朕,朕---等一下---”

本來就結巴的朱見深,這會結巴地更厲害了,轉身回宮找貴妃萬貞兒去了。

成化皇帝朱見深不敢說話,周貴妃無奈,只好同意讓錢太后與朱祁鎮合葬。可是,她留了一個心眼,畢竟是死人的事活人給辦。周貴妃讓建墓的人把朱祁鎮墓和錢皇后墓之間的墓道堵住了。使得錢皇后形式上與朱祁鎮合葬,其實又難以相見,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合葬。

錢太后這個老對頭死了,周太后該安享晚年了。但她沒有想到,她這輩子最想要的,朱祁鎮嫡妻的待遇,卻始終沒有得到。

弘治十七年,太皇太后周氏去世之后,雖得以與朱祁鎮合葬,也被追封為皇后,卻不祔廟,不從帝謚。畢竟這些是原配嫡妻才有的待遇。

至此,周貴妃這一輩子爭皇后之位,爭與帝王合葬的待遇,爭唯一的太后名分,都失敗了。但她生了個皇帝兒子,又活的長壽,已經是朱祁鎮及其他后妃里的人生贏家了。

最終,無子而又瞎又瘸的孝莊睿皇后錢氏能與正統、天順兩朝的皇帝朱祁鎮合葬在了一處。而宮里的其他幾十位妃嬪卻再也不用殉葬而死,得以由新皇供養至天年。

朱祁鎮的一生,前后兩次在位,共計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中,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一年俘虜,七年監禁,最終又做了八年皇帝。這樣的人生幾千年中也找不出第二個。

在他生命的最后,決定廢黜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的的宮妃殉葬制度,成為他人生中最閃亮的光點之一。

或許這就是內閣大臣們給他的廟號擬了個“英宗”的緣故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坪| 镇江市| 县级市| 新津县| 平遥县| 土默特右旗| 长汀县| 博白县| 临猗县| 横山县| 井研县| 陆河县| 平原县| 海兴县| 阿拉善右旗| 汤原县| 新巴尔虎左旗| 天气| 仁布县| 平乐县| 松滋市| 涿州市| 贡觉县| 万山特区| 西充县| 大名县| 宾川县| 和林格尔县| 攀枝花市| 盖州市| 滕州市| 遵义县| 吉木乃县| 缙云县| 洛扎县| 思茅市| 香河县| 克山县| 岳池县| 博客| 土默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