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身濤告別了最后的大學記憶,他和平的送走了自己的第二個女朋友袁征慧,送給了一個立志要登科的人。他并不相信袁征慧說的那個讓人感動的話,“如果你不同意,我就回到你身邊。”主要是因為她還說了一句話:“我有了孩子。”
事實上,寧聲濤直到2007年,也就是2003年10月分手之后的第四年,他在蓉景的人民公園抱起袁征慧的只有42天的小孩時才知道,當時袁征慧說自己肚子里有孩子,那個孩子的創造者不是她的老公簡登科先生,正是他寧聲濤。
袁征慧當時的心里有多難受?
一個女人懷上了男友的孩子,卻不得不帶著男友的接班人去見男友分手。
是寧聲濤誤會了袁征慧嗎?還是袁征慧故意不愿意說出自己已經懷上了寧聲濤的孩子?
江泳博說:“如果你當時問她孩子是簡登科的嗎?如果她不說,那就證明她其實非常不愿意分手,如果她說是簡登科的,就說明她已經下定了決心。”
寧聲濤問:“如果她說是我的呢?”
江泳博嘆氣說:“以我的感覺,如果她說是你的,一定會一開始就說出來,她既然開始沒有說出來懷上你的孩子,就是下定了一定的決心,要成全你的‘孝道’,不和你母親爭奪你了,因為你是你媽媽唯一的孩子,媽媽永遠只有一個,而她則是可以有很多替代者的。”
“那你的意思是,她在成全自己的同時成全我?”
“你不是說她是和你心有靈犀的人嗎?你不是說她是你認識的女人中最明白你的女人嗎?如果是,她的痛苦確實比你大,因為她愛你的程度比你愛她的程度更高的多!”
“誰說愛情一定要分個誰多誰少呢,既然愛就不能計較,否則愛情和生意有什么區別,都是低買高賣,尋找性價比嗎?”
江泳博搖搖頭沒說話。寧聲濤明白,每個時代的愛情都會受到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影響,愛情很難在完全純粹的空間里談。正如愛情的基礎是面包一樣,沒有面包誰還能有愛情?如果脫離了時代來談愛情,簡直就是傻子一個。愛情之美在于面包無憂,如同給面包加上奶油,更美味更可口而已。
寧聲濤的愛情和事業都駛入了親情的港灣,沒有揚帆的機會,如果改革開放之前,人們沒有太多的選擇一樣,寧聲濤滿眼都是機會,卻失去了選擇的自由。一只雄鷹卻進了鸚鵡的籠子,一頭老虎卻陷進了沼澤。在寧聲濤畢業的自薦書封面的背面上的奔馬和自薦信中站在樹枝上振翅欲飛的雄鷹漸漸的失去了色澤,本來它們就是寧聲濤用素描筆一筆一筆畫上去的。
畢業以后進入社會的江泳博和張連城呢?他們的故事既是這個時代的共振,也多少有些個性的差異。
張連城的故事很簡單,他認識了一個女孩叫小芳,如同全天下無數的小芳一樣,李小芳也很漂亮。可惜她沒有達到張連城的父母的要求和標準,因此無論張連城用怎樣的斗爭方式,都擺脫不了父母的道德束縛,放棄了李小芳,選擇了父母經過親戚安排介紹的魏玲。
魏玲其實比李小芳年齡更大兩歲,看起來要大上五六歲。到底魏玲比李小芳好在哪里?好在魏玲是大學生,有“工作”,在特大城市的國有大型企業上班。家中的父母也有工作,在小城市的機關事業單位上班。
張連城對寧聲濤說:“你知道我的婚姻是有標準的嗎?”
“感覺是。”
“首先女方必須有穩定的工作,不是那種市場上的工作,是傳統意義上的工作,比如醫生、教師、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等。然后父母必須有工作,不能不但對子女沒有助力,反而還需要子女去負擔。最后最好是在大城市工作的大城市的人,說是小城市的人人脈不見得多好,很可能眼界不行,影響了孩子的遺傳基因。”
“至于長相、年齡反而不那么重要了嗎?”寧聲濤搖頭惋惜。
“我總結了一下。我的婚姻我做不了主,主要由父母建議式的提出了七大條件。一是女方的工作,這是最重要的。二是女方的學歷,這也很重要,因為它有時候能夠影響到女方的工作。三是女方的出身,不說什么富二代、星二代、紅二代、官二代之類的吧,那叫可遇不可求,至少不能是農二代、貧二代、窮二代、民工二代,并且最好是出生在大城市。四是女方父母的身份,至少應該有自己的穩定的收入,不給子女添福也不能添亂。五是女方親屬們不能太多難纏的角色,不要到時候被人家家族綁架了。六是最好不是獨生子女,以免家里發生了什么事情,沒有兄弟姊妹來一起承擔,我自己就是獨生子女,卻要求我不要找獨生子女,多有意思!七是女方不能在經濟條件上太高或者長得太漂亮,怕是駕馭不了。”
“很有時代特色!這TM的婚姻簡直就是一種商業合作了嘛。不需要愛情,不需要激情,不需要真情,不需要考慮性格、考慮人品、考慮道德情操、考慮結婚應該考慮的事情。”寧聲濤憤憤的說。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我的父母和你的父母差不多。他們經歷了很多,現在又只有一個孩子,所以他們絕對不會害我們的,是以他們的人生智慧來幫助我們撥開迷霧尋找幸福的。”張連城看起來不像他自己說的曾經抗爭過半年的樣子。
為了讓張連城真正的和不被自己接受的李小芳斷絕關系,張連城的父母甚至都找到了李小芳的父母,大約用上了恩威并濟,最終李小芳徹底的失去了堅持的勇氣,離開了張連城,甚至辭職去了南方。
一個家在陜西農村,學歷為中師的李小芳,當然入不了張連城父母的法眼,在張父張母心中,這個女人只會給兒子帶來苦難和經濟負擔,不說旺夫,不要亡夫就不錯了。
魏玲當然不一樣,人家姑娘大學本科畢業,在張連城讀大學的特大城市的銀行上班,而且還是管理層重點培養對象,因為她的舅媽就在公司的上層。魏玲的父母在省內靠近寧堅的小城市永寶的一個縣城里工作,一個是農技站的,一個是園林局的。
聽張連城說最初父母覺得魏玲的父母工作和身份不是特別理想,后來突然又轉變了態度,張連城感覺出是自己的父母認為這樣還算比較平衡。如果萬一魏玲的父母實力也非常強悍,這樣反而雙方父母可能比較頂牛,沒有緩解的空間。
果然,魏玲的父母對張連城非常滿意,名牌軍大的大學生,在國家軍事單位工作,研究生學歷。父親是國企中層管理人員,母親是市財政局科長。
寧聲濤問:“魏玲是獨生女?”
“不是,她上面有個姐姐,比她大四歲,和你我的歲數一樣。”
“那為什么沒有計劃生育?”
“說是她姐姐辦了什么證,證明不健康不健全,因此得到了準生證生二胎。”
“她姐姐真是有問題?”
“狗屁!她姐姐魏薇健康著呢,而且腦袋也不差啊,現在正在忙著出國呢。”
“現在出國也不難啊。有錢都可以出國,沒錢說不定干的工作合適也可以出國嘛。”
“她是去美國讀書的,在國內讀了碩士,到美國去讀博士。你說這樣的人智力或者身體有什么問題?”
“當然有問題啦,貓膩嘛。為了獲得準生證搞假證明生二胎嘛,這個事情雖然我聽過無數次了,不過畢竟還是有問題嘛,不支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不服從國家意志欺騙國家欺騙政府欺騙人民,心中只有小家沒有大家沒有國家嘛。”
“廢話多!我當初還差點有個小妹妹或者小弟弟呢,不過證都辦好了,就是沒留住。后來又說是懷不上了,再后來就是年齡大了。”
“你家還有這個小九九啊,我以前可不知道。你看看我們身邊的朋友,同齡人,到底有多少真正的獨生子女?”
“基本上農村出生的都是兩個,也有個別三四個的,城里出生的也不少是兩個的。”張連城頓一頓又說:“其實我們這些獨生子女家庭是為國家做出了貢獻的。”
張連城的婚姻和愛情一毛錢關系都沒有,寧聲濤和江泳博又何嘗不是?
江泳博的故事非常簡單。
他的老婆田秀秀是他努力爭取的,甚至是和家里抗爭了三年才換來的。在寧聲濤身邊的城市獨生子女同學和朋友中,十個人當中只有江泳博一個是成功的抗拒了父母來自家庭的束縛自選老婆的。寧聲濤呢,算是半自選吧,當家里人把其他一切選擇都反對掉,他又把家里人的選擇反對掉,所以只好雙方各退一步。
自選老婆的江泳博為何也遠離愛情進入了婚姻呢?
這個要從江泳博和田秀秀的認識開始說起,這是一個改革一代青年三十而立之后迎著改革春風的順風飛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