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讀書做學問還是考試拿分

  • 時代的靈魂
  • 五品刺衛
  • 3081字
  • 2018-05-22 15:44:04

寧聲濤和大表哥陳哲維興趣相同,很容易相互吸引,可以毫無距離的聊天談人生。陳哲維也從來不把自己當成長輩前輩來教訓寧聲濤,無論寧聲濤談論什么,發表什么意見和觀點,他都能虛心的聽,有理有據的分析。寧聲濤也從不把大自己快30歲的這個大表哥看成什么長輩前輩,總是毫無顧忌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一點比和自己父親交流的時候更順暢。

寧原基和寧聲濤這對父子,關系好的超過一般父子,他們不但是父子,而且是朋友,還是志同道合的書友。大姨對包桂蘭說過,我從來都沒見過像寧原基和寧聲濤這樣的父子,兩人有聊不完的話,什么都可以談,什么隔閡都沒有。大姨看到寧聲濤和陳哲維兩人在一起的時候,那種如膠似漆的相互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促進,是不是應該說從來沒見過兩個年齡相差這么大的表兄弟能夠擁有這種惺惺相惜的感情呢?

陳哲維驚訝于這個6年多以前見過一面的小表弟居然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那個時候這個還有點愛哭鼻子的3歲小男孩一副弱不禁風、啥都不會、脆弱敏感的樣子,現在居然在短短的時間里就讀了這么多書,能夠和自己這種飽讀詩書的人談論人生、論理想、價值、文史這些話題,而且總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想法,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自己在同事同學朋友中找不到的感覺,能在一個只有9歲的小表弟身上找到,這又是多么難得。

寧聲濤在自己小小的心中排了一個位次,按照知識的數量來算,大表哥絕對是獨一無二的第一人,爸爸算第二名,舅舅算第三名。很可惜,這三個人都沒有正兒八經的讀過大學,大表哥和爸爸起碼還算函授大學生,舅舅連函授大學的文憑都沒有。于是,寧聲濤對未來是否一定要考個好大學留下了懷疑的態度。

小小的寧聲濤在不到10歲就開始思考讀書拿學歷和真正做學問的差別,從而使自己并不那么崇拜那些度過大學的人。如果只是能考試拿分,卻沒有真正的動手能力,不能具有真正的人生價值,那考試和分數也就僅僅只是一個空盒子,不是自己追求的人生歷程和生命意義。

也正是自己身邊的三個偶像級人物都沒讀過大學,對寧聲濤產生了不知道是有利還是不利的影響。

四表哥陳哲洋是名牌大學畢業,主要研究農業管理農村經濟,到80年代末的時候已經在一個鄉鎮上成為主要領導,可說是年少有為。大表哥陳哲維出生在1951年,比寧聲濤大28歲,也是舅舅姨媽和自己的媽媽三姊妹的第二代中年齡最大的一個。二表哥比大表哥小三歲,出生在1954年。三表哥又比二表哥小兩歲,出生在1956年,四表哥比三表哥小兩歲,出生在1958年,到寧聲濤第二次來縣城大姨家的時候才剛剛30歲。

三十而立能夠主持一個鄉鎮的全面工作,成為鄉鎮黨高官,說不上特別厲害,但也是個不錯的前程了。

在媽媽的口中,總是以二表哥為最佳榜樣,言必談學習二哥好榜樣,讀大學、留學、回國、搞科研,實現自身價值、奉獻社會。

媽媽幾乎從來沒在寧聲濤心中去培養舅舅家的三個表哥兩個表姐的榜樣。

可是二表哥只在3歲的時候見過一次,人都沒見過,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在急于尋找榜樣的寧聲濤心中確實比較為難。他自己在大姨家耍的這半個月里,不斷的比較著可以見到人甚至可以聊天的兩個表哥,尋找著自己前進的方向和目標。

大表哥斯文儒雅,知識全面,談吐大方,能旁征博引,分析問題能鞭辟入里。四表哥粗豪明朗,對專業知識和官場知識比較在行,其他的知識基本無興趣也無功底,處理問題比較果斷。

寧聲濤該學習哪個榜樣呢?

從內心深處,寧聲濤喜歡大表哥這樣的人,也愿意做大表哥這樣的人,自我感覺自己也更像大表哥這樣的人。至于四表哥,做好學生、做好學生干部、做公務員、做科級干部、做書記,走的專業道路,以所學的有限知識做無限的事業。確實也令寧聲濤佩服,但卻難以崇拜。

大表哥為人處世顯得迂腐、謙和、有君子之風,四表哥為人處世霸道、果決、有領導之風。大表哥才華橫溢,才高八斗,幾乎沒有自己完全不懂的知識;四表哥精心專研自己的專業,利用自己的專業上的名聲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自己的仕途創造了條件,也在發展中顯得比大表哥更出色更有錦繡前程。也許由于大表哥沒有什么行政職務,只是個普通科員,工作又沒有多大的風浪,所以大表哥保有一顆純潔善良溫和寧靜的心靈。四表哥則擁有行政職務,又是一名基層領導干部,需要帶領一個班子,需要強大的領導的帶動能力,所以四表哥沒有大表哥的那些特質,反而具有強橫、控制欲、斗爭性、魄力、善變這些特質。

對比了十多天,寧聲濤骨子里崇拜大表哥,敬畏四表哥。

就在寧聲濤他們一家人要從大姨家回自己家的計劃都提了出來之后。四表哥再次邀請了他們一家吃飯。如果說之前那頓飯是接風,那這頓飯就成為送行。

本來包桂蘭不同意,說何必這么形式,一定要去外面餐館吃飯,就在家大家吃個飯也是個心意了。可陳哲洋一定要在外面的餐館辦一桌,說是二表哥和三表哥都在電話里說這頓飯他們請。他們在外地忙也回不來,但一定要四弟把心意表達出來。二表哥和三表哥還爭搶起來,說這段飯一定要自己請小姨一家好好吃。陳哲洋就說,那就算自己掏錢,四個兄弟一起請,心意算四兄弟的。

其實,縣城本來就經濟就一般,又是一個山區縣城,各方面物資比外面的城市都更短缺。山里的東西比寧聲濤他們城市便宜很多,但肉類和魚類等就貴很多了。

寧聲濤后來大學學經濟,一直沒有明白為什么山區里的縣城肉類的價格還比外面的城市更貴,豬肉貴50%,牛肉都貴30%。魚類貴1.5倍。山區里有的是地方養殖家畜,牛羊很容易養嘛。到學了政治、歷史和地理才明白原因。山區里那個時候經濟還沒有搞活,不是人人都敢養家畜的,怕就怕“割尾巴”。而且大山的山區和普通的山區還有區別,大山山區很多高寒草甸牧草其實產量并不高,也供應不了太多的大牲畜。

在送行飯上,四表哥點的菜有三個都是魚做的菜,這算是非常高的規格了。山區里是有幾條小河,小河本身的野生魚類產量非常有限,而且缺少稻田水庫和堰塘這些可以發展漁業的地方,鴨子、鵝、魚類都比較缺乏。

其實八十年代,不僅僅是山區的物資比較缺乏,全國又何嘗不是?雖然改革開放快十年了,但票證時代還沒有結束,全面人民買工業品和生活物資還是需要排隊需要憑票供應。寧聲濤的家所在城市交通發達,物資相對比較集中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已經開始逐步的豐富起來。好些生活用品漸漸的都不再需要票證了,而且水網稻田密布的地方水產品更豐富。

寧聲濤喜歡吃水里的魚蝦蟹鱔蚌,而且那個時代也不貴,不像進入21世紀之后,他喜歡吃的水產品要么野生的都快絕跡了,全靠養殖來供應,要么就是價格大大的高于牛羊豬肉。

吃飯的時候,一道油炸小魚竟然是餐桌上價格最貴的一道菜。寧聲濤吃著這個油炸的小魚,感覺還不如家里媽媽炸的味道更好,可是他和父母還是非常感激四表哥的誠意和熱情。

飯桌上,寧聲濤坐在大表哥和四表哥的中間,大表哥很斯文的自己吃著,口頭上對每道菜都有評價和分析,而且也不斷的勸菜,讓寧聲濤一家要多吃。四表哥就不同了,他基本上不說“廢話”,直接往寧聲濤的父母和寧聲濤的碗里夾菜,甚至夾著一條小魚繞過桌子給自己的小姨包桂蘭放在碗里。

寧聲濤聽過舅舅對自己的評價,說自己是家族中這一代人里最像外公的,可沒聽大姨評價過自己,于是就把舅舅對自己的評語在飯桌上說了出來。

于是飯桌上又開始了關于是要知識還是要考試的閑談。

“老四不錯,學以致用,以前在農技站工作,和那些農民一起干,下的粗,不怕艱苦,有把子力氣,還有種狠勁,現在呢,也從農業局到了鄉鎮上去,工作也很出色,評價都很好。四個孩子呢,只有老三有點讓人費心,總想干大事,才能是有些,可是他的性格就是太追求完美,太喜歡弄潮。”姨父很少評價自己的孩子,寧聲濤更多的時候都聽大姨說,聽到姨父對四個表哥的評價感覺到很新鮮。

看看大表哥,仍然怡然自得的在細嚼慢咽,四表哥則望著自己的父親,似乎充滿感激之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海县| 怀仁县| 韩城市| 府谷县| 东乌珠穆沁旗| 巍山| 桓台县| 马关县| 新民市| 东丰县| 秦皇岛市| 乌什县| 英吉沙县| 曲阳县| 如皋市| 丰城市| 炎陵县| 镇康县| 元江| 贵定县| 葫芦岛市| 济宁市| 塔河县| 呼伦贝尔市| 来凤县| 牟定县| 仁布县| 琼海市| 金坛市| 札达县| 汶上县| 普陀区| 密云县| 普安县| 新泰市| 永川市| 海宁市| 察隅县| 绥滨县| 彝良县| 万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