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斜靠在書房內的軟塌上,形容枯槁,油近燈枯。
此刻書房內,僅有李承乾跪坐在李綱的床榻,緊握著李綱的手想要傳遞給他一些力量。
早先服侍李綱的那些婢女,子嗣被他趕了出去,只留下了李承乾。
待到旁人皆盡離開,李綱喘了口氣對著李承乾說道:“別說話,聽我說,我的時間,不多了。”
昏黃的夕陽下,他的須發皆白,在歲月病痛的侵蝕下,李綱佝僂著身子,盯著李承乾一字一頓地叮囑著。
李綱伸出他那枯瘦蒼老的右手,顫顫巍巍地指向書架的一角,同時說道“《漢書》帶走!”
李承乾順著李綱手指的方向看出,他走近書架,密集的書籍旁,一本《漢書》正單獨地被放著,看上走有些眼熟。
李承乾心神劇震,這不就是他和老師李綱剛見面后,李綱從他書房拿走的那本《漢書》嗎?
李承乾伸出右手略微顫抖著地將那本《漢書》抽出,他卻沒有當即打開,反而是轉身看向李綱,雙眼微紅。
李綱似乎是放下了心事,他松了一口氣,說話也變得利索了不少。
“這書,以后你可以多加翻看,我平生所學,雖然沒有盡數教授予你,但是也教了八九不離十了。”
“治國,修身,權謀,心術,這些想要更進一步。全都要靠你自己,自學領悟。為師能幫你的,只是將身為帝王所應有的必備品質,培養起來。”
“我教了你五年,很早就發現你有個至命錯誤,本希望你能夠自行發覺加以改正。”
“然而,你卻沒有。為師時日不多,現在我就直說了,你且聽好!”
李承乾震驚,自己有個致命錯誤一直沒發現?這……
他忍不住瞪大雙眼茫然地看向李綱,等待著李綱的教導。
李綱看著李承乾迷茫的樣子,輕嘆一聲道:“我教過三位太子,從來沒有像你這樣僅僅十二歲,就已經成熟得像個大人!”
李綱聲音不大,但李承乾聽來卻是洪鐘大呂,驚出了一聲冷汗。
“古雖有甘羅十二拜相,曹沖七歲稱象,多妖智,但他們還是個孩子,都有著他們年齡應有的童真,而在你身上我卻沒有看到。”
“我看到的只有成人才會有的算計和復雜的心思!有時候我都會懷疑,你這身體內住的是怎樣一個怪物!”
李承乾臉色發白,心事忽然間就被李綱給撕破了,他的大腦里已是一片空白。
李綱看著李承乾汗涔涔的模樣,他忍不住閉上了眼。
其實他也不想這樣說自己的弟子,但是為了他以后的正常成長,他不得不狠下心來,說出如此重話。
希望等到他成長之后,能夠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吧。
“我不知道你日后的打算如何,但我希望你記住一點,有些事別人能做成功的,不代表你做就能成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定不能違背!”
“你作為太子,當謹記除非圣上親自下詔,沒人能夠動得了你的地位!”
李承乾咬了咬牙,想到了前世歷史上的自己,終于忍不住開口道:“父皇年輕時自然英明神武,但誰能保證當他老時也能像現在這樣從諫如流,果斷開明?”
“況且弟子的培值自身勢力,也不僅僅是為了保住這個太子之位。”
“史記《五帝本紀》中有帝嚳“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而在《后漢書》中建武二十八年班彪上書漢世祖光武帝劉秀:“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
兩者合一,方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之言。”
“弟子心有往之,然世界之大,漢朝也不是僅據不足十分一之的土地。”
“弟子必有抱負,使唐人馬蹄踏處,皆為大唐!”
李綱微瞌的雙眼忽然睜開道:“我不在乎你日后的抱負是什么,我只希望你能夠認識到現在,決定你命運的,是陛下!”
“若因你心思深沉,反至父子心生間隙,你這太子必然不穩!我要你發誓,陛下五年前所行之事,你,切莫效仿!”
李承乾忽然昂起頭,分毫不讓地與李綱對視著,他緩緩舉起右手發誓道:“若吾弟,吾父不負我,吾定不負其,如有違者,天地誅之!”
李綱聽著李承乾的誓言,他在心中嘆息一聲,隨后說道:“為師能說的也就只有這些,希望你能夠有像你這個年齡應有的樣子,莫要被事物迷了眼,失了本心。”
“在你這個年紀,正是裘馬輕狂,鮮衣怒馬之時,過于防備你所憂,反道會引起猜忌。”
“必竟你的兄弟們,還是太過年少!”
李承乾聽完后心中即有所得,正當他欲向李綱道謝時,李綱卻是輕垂下眼簾,似是睡去。
李承乾不敢打擾老師的休息,他靜侍在一邊,書房內便只余他輕微的呼吸聲。
書房內靜得可怕,當夕陽的余輝盡數被黑夜吞逝時,李承乾臉色忽然一變,他走近似是睡著的李綱身邊,輕聲喚道:“老師,老師!”
…………
夜,長安安城內,下起了入冬后的第一場雪。
雪很大,很白,李承乾獨立在李府的客房窗前,看著這雪,這夜。黑與白交織,世間靜謐得可怕。
昏黃的燈光下,李承乾僵硬地轉身,拿出李綱特意給他留下的那本《漢書》,悄然間已是淚流滿面。
李綱該教給他的,都教了,李綱本不必說的話,也說了。
李承乾此時卻是沒有絲毫翻閱《漢書》的心情,他只是靜靜地看著這書,什么也不去想,將腦子一片放空,忽然他起身拿起那本《漢書》走近火盆,正欲丟入。
當火舌將將觸及書時,李承乾方才驚覺將收回,這必竟是老師的心血。
雖然自己并不想看,那么便留下來當個念想吧。
李承乾走近床鋪,他輕輕地將書放在床邊,雙手撐著頭倒在床上,他看著床頂上的紋飾,他忽然自語道:“老師,您教過我的,凡事不能全信,亦不能不信。我有我自己的路,如何去走是全靠自己決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