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小時候的書夏也是個不完美的小孩,他有個小缺點,就是貪財。還記得有這么一件往事:
班上的同學們都知道書夏的成績好,作業一定會準時完成的,所以,班上的那個本華同學就來找書夏,他想抄書夏的作業,可是書夏不答應。
“書夏,把你的作業借給我抄一下吧。”本華對書夏說。
“不要!自己的作業要自己完成!”書夏堅決地反對。
“你借給我抄,我就給你五角錢,而且就抄一下,老師是不會知道的!”本華從褲兜里拿出了五角錢紙幣,在書夏的面前臭顯擺著。
小時候的書夏就有些貪財,于是他心動了,他答應了。
說起來,這個五角錢對于那個年代的鄉村小孩來說,并不算是少的了,那個年代,五角錢可以買五個好吃的東西了。書夏每一天的零花錢都是一元錢,每天放學后在學校的小賣部買小零食吃。
本華同學抄了書夏的作業,最后卻沒有給書夏五角錢,本華這個壞同學,不講信用的壞同學。
不過,書夏也是不對的,怎么能這樣呢!
大虎安慰了書夏,還是大虎好了。
大虎買了兒童手機,那個年代的兒童手機就是一個玩具手機,按了按鍵就會有兒歌響起,手機按鍵就會閃閃發光,功能就只有這樣而已。
大虎把兒童手機拿來學校給書夏看,給書夏玩,書夏很高興地玩著。
上體育課了,老師和同學們玩丟手絹。然后,自由活動。
書夏和大虎一起玩,玩滑滑梯,他們玩的很開心。
放學后,書夏回到家,爸爸媽媽都不在家,只有爺爺一個人在家。這個時候,爸爸應該在村里的鋪仔打撲克牌,賭博,奶奶也是,而媽媽則是在酒廠上班,晚上才會回來。
其實,爺爺也很忙的,爺爺每天早早地起床,然后牽著黃牛去田野里,牽著牛去吃草。
中午,奶奶才回來,煮飯做菜,奶奶叫書夏來吃飯了,書夏的肚子可是餓壞了,終于可以吃飯了。書夏吃的狼吞虎咽的,把碗里的飯菜吃得干干凈凈的,一點不剩。奶奶看見了,就會說書夏。
吃飯的時候,奶奶經常會說,“不要把碗里的飯吃完,要留一點,以后才會有飯吃。”
書夏聽了奶奶的話,表示并不懂這是什么意思。其實,奶奶的這話就類似“年年有余”的意思,就是說,要有所留,以后就會有飯吃。
奶奶教導書夏,吃飯不要把碗里的飯吃干凈,要留一點,這樣以后才會有飯吃。就是這么個教導,到了以后,書夏每次挑食時,媽媽說他,他就會用這句話來反駁媽媽,說是奶奶說的,不要吃干凈。
于是,媽媽就會生氣了,這不是在浪費糧食嗎?媽媽叫書夏把飯吃完,書夏不肯,生氣地離開了飯桌,媽媽真是無奈地扶額。
媽媽真是搞不懂奶奶的這個說法,勤儉節約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嗎?奶奶怎么會教書夏“浪費”糧食呢?
到了長大后,書夏還是這樣,不把碗里的飯吃干凈,已經成為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