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升官晉級
- 且看今朝
- 天翊
- 2541字
- 2013-07-27 12:18:38
朱由學他們累死累活的將活干完了,那驛丞笑瞇瞇的帶著驛站里的人員帶著姜湯和吃的,不緊不慢的趕來。并不是這驛丞不想網上爬,也不是他有什么背景后臺,而是他這是在間接地報復朱由學。
這驛丞還是抱著老舊的觀念,還是以為皇室宗親只不過是籠中鳥,園中獸。也難怪,他這一個有品無銜的小小人物怎么能知道這朝廷的一些事情呢。
看到那驛丞的嘴臉,朱由學一陣惡寒,皺了皺眉,扭頭就平躺在那泥水地上。他現在雖然擁有絕對的權利,但那時用來做正事的,不是瞎搞的,再說,這小小的驛丞還沒有那資格讓他動手,不是為了其他,而是提不上興趣。
眾人休息了一下,留下些人守在陵地,防止在發生事情。朱由學帶著護衛又來到定陵看看,得知整體還行便回去了。
朱由學也沒將這件事當作什么大事,就算是大事,也沒出現什么壞的結果,便沒有向上報。他這沒有上報,有人上報。御史方從嚴,一封奏疏傳到皇帝的御案上,經過朝廷一番討論,果毅郡王朱由學被下令——擇日回京。
“這在京城被這盯著被那看著,到外面了還是死盯不放,這些人難道是屬狗的。”朱由學接過圣旨,回到自己的房間里怒道。
“殿下,那你消消火,神宗爺不就是被他們給氣死的嗎????”魏朝這次和宣旨的人一起來到了陵地,他是來侍奉朱由學,并給他帶來了朝見陛下的正式衣服。他從小就被送到宮里,進宮時,正是神宗皇帝銳意進取,大明國力節節上揚的時候。后來經過“國本之爭”神宗皇帝隱居在深宮二十余年,所以,魏朝對那些廷臣特別是言官,從來都不感興趣。
魏朝回答著朱由學的話時,手中還不停地在整理朱由學的衣物和書籍等東西。
是夜,朱由學躺在床上一夜無眠,他覺得現在這局面自己越來越陌生,越來越看不懂,太復雜了,還有如何和皇帝朱由校搞好關系也是他頭疼的原因之一。
這回城的速度可不是那之前出城的速度可比的,短短數個時辰,朱由學所率領的隊伍就到了京師。進城后,朱由學揮鞭趕馬加快速度,往皇宮方向去。
“傳萬歲口諭,宣,果毅郡王朱由學進殿覲見??????”一太監站立在殿門外的臺階上,用他那獨特的公鴨音,喊的是‘余音繞梁’,人絕音不絕。
“臣弟,由學見過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朱由學一進大殿,雙膝下跪,對著朱由校叩拜道。
“皇弟快起,你我兄弟間,無須如此多禮,還是像以前一樣就好。”朱由校從御座上起身,來到朱由學的身旁,伸手扶道。
“謝陛下厚愛,可是禮數不可廢。”朱由學又跪下叩了一叩,對著朱由校言道。
朱由校牽著朱由學的手,剎那間,使得兄弟二人好似回到了過往。
曾經是用來回憶的,那是回不去的過往。
兄弟二人,屏退左右侍從,兩人閑聊著,到了晚上,皇帝都沒有讓他回去,而是讓他在隔壁的殿里睡了一晚。
沒隔幾日,皇帝下詔,京師大小官員都要到,在太和殿舉行朝會。
這次朝會主要是議論神宗和光宗二帝何時入陵安寢,再一個就是晉封果毅郡王為親王的決議。
這一日,全京師的大小官員,一個個都挑燈洗漱,吃早飯,天還沒到五更,眾人就已經出發,站立在午門外的廣場上排好隊伍,等這宮門開啟。
時間一到,宮里的大銅鐘陣陣聲響傳遍了整個京師。此時宮門開啟,大小官員輕手輕腳,沒有絲毫嘈雜聲,魚貫而入。
這么多人,那太和殿再大也裝不了。那些低品銜的官員只好冒著寒冷,吹著風站在太和殿的廣場上。他們只有多祈福天氣不要變壞,若是下雨,他們也得站到朝會結束才能離開。
皇帝的御輦,由遠及近,旁邊的內侍,扯著他那獨特的嗓音一路喊著,“陛下駕到??????”
聽見和看見的人都朝御輦行禮,當然了,是對著坐在御輦上的人行禮。
一陣呼喊,一陣叩拜。再加一聲,‘眾卿平身’。完事。
方從哲做為百官之首,首先站出來。“啟奏陛下,經過果毅郡王朱由學的督造,二帝陵宮的進度加快了,擇日陛下您就可以下旨昭告天下,請二帝入陵安寢,還有就是請陛下選定入陵官,為神宗和光宗守看陵宮。??????”他倒是會做好人,朱由學受皇帝的寵愛,而且在今天的朝會上將晉升王爵,他這個甜棗一送,必然會使得朱由學記得自己的功勞。
“方愛卿言之有理,諸卿是否有異議,若是沒有就進入下一個議題。”朱由校目視前方,聲音不是很大,卻很有磁性的問道。
朱由學雖說以前也上過朝,但沒經歷過朝會,有點不太自然,畢竟這么多人,一個不小心,這笑話就鬧大了。
相反,朱由校很是淡然,從小到大,也沒有誰拿他當帝國接班人來培養,他的表現就是比朱由學的好,他那一舉一動,小小的一個手勢,就令朝中的大臣們點頭稱贊,不管他是不是明君,就是這君王的姿態,龍氣霸漏,就不是一般君主能做到的。
朱由學此刻也懂得了,為什么皇祖父為了‘國本’爭了二十幾年,他明知福王不能勝任這大寶,但心里憋不過去這口氣,就一直和廷臣們斗,最后,沒選自己,估計也是看出自己不如自己的哥哥朱由校,沒有他的那份淡然,當然了,這禮制也是一部分原因。
朱由校看了身邊的內侍一眼,朝他點了點頭。那內侍向前三步走,展出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今奉皇考和先皇之遺詔,封皇二弟果毅郡王由學,為毅王,晉親王爵,賞銀萬兩,珠寶百顆??????”
朱由學聽到是關于自己的,跪下,領旨謝恩。
朝臣們沒一個反對的,這兩件事進行的很順利。
開朝會的機會難得,皇帝也抓住機會。“眾卿,朕打算立皇二弟由學為皇太弟,替朕巡守大明各地,眾卿以為如何?”
皇帝這一說,朝堂里可是鬧開了,也是嚇得朱由學一身冷汗,后背瞬間及濕。
率先出來反對的是言官,對是言官,打罵不得的言官。
不知道為什么,這些言官正事不干一件,一天到晚對著皇帝和宗藩,要不就是對著同僚,整天就是斗,沒事就說你不好,他不好,到頭來就是他最好。
朱由學冷眼看著這些跳出來的言官,又有點悲催的看著坐在寶座上的朱由校,心里一陣恨。都怪自己,一天到晚顯擺,現在好了,沒事就被惡心惡心。
原本有秩序又安靜大朝堂,現在就差變成菜市場、鬧市,可伶的是站在廣場上的眾人忍受著寒風颼颼的吹著,只知道這大殿內突然由安靜變得吵鬧,但又不知道為何,這心里像是貓爪的一樣。這人的好奇心真是大,這捕風捉影的能力也大,不知是從那位仁兄開得頭,這以訛傳訛,使得整個廣場都在議論著,隊行也不顧了,三五成群。
都說留言止于智者,看來這滿廣場上的人,每一個是智者,搖頭晃腦的讀了幾十年的圣人言論,到頭來還是一個俗不可耐的大俗人。
大殿內,突然安靜下來,一個個才感覺到自己剛才做的有點過了,在皇帝面前估計分得不到,還得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