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本為劉玄德稱王之名,取漢中則稱漢中王,為漢中民富物饒,地勢險要,秦嶺關隘易守難攻,昔張魯東拒曹操之資本。為劉備所取,則諸葛丞相以蜀國自有立國之本,方上表許都,進位漢中王。
昔張魯經營多年,故宮室器皿無所不備,鶯歌燕舞,亦有米脂婆姨供應。
著義陽人魏延為漢中太守,為劉備之決議,重賞有功之外姓人,以平關羽張飛之朝中微詞。
三弟張飛自是不滿,然與大哥同行,亦是愉快,遂與劉備行軍罷了。
話說這書生和漢子朝行夜宿,快馬加鞭,河中急舟,總是與那八百里快奏慢上許多。
木牛總歸笨拙了些。
張南山,幾次催促,李道長只是悠然。
又一日于那驛站中,張南山道:瘟病已過十三日,想是魏延將軍十萬火急,
為何道長只是慢行?
李真道:瘟病所傳,七日為陽,六日為陰,氣血敗壞,再傳五臟,方今不過肺胃之病。
亦不見得取人性命,況我等若急切趕去,亦有軍醫在此,或言理中湯者,或言承氣者
或言小柴胡者,爭執不下,豈不誤事,待其病重,方為你我所用。
瘟病第十五日,晌午,李道長與張南山方入魏延軍中。
軍門小廝言:將軍有令:令爾等三日之內,軍士人等,盡行痊愈,如若不然,軍法處置。
張南山驚嚇落馬,心中暗道:倘不知死去多少郎中了,無怪外地醫家不肯前來。
李道長騎牛頷首,道:謝將軍恩典。
校尉領入軍營。
一片凄然
總有上吐下瀉,急尋茅房者,或就地解決,臭氣熏天。
又有隨地躺臥,痛苦呻吟者,病傳肝腎,氣血不行。
更有隨身穢物玷污,精神癲狂,以為張角者。
身旁校尉以樸刀殺之,血濺道長與南山。
問那軍醫:果隨癥辨治,
觀其發熱,則越婢湯,觀其咳嗽,則以小青龍湯
觀其吐瀉,則以白虎湯,觀其寒熱往來,則小柴胡湯
觀其發斑,則犀角地黃湯。觀其癲狂,則小陷胸湯,。
軍營內外,吐瀉之物,破衣爛衫,散落藥材,更有人血就地曬干。
尚未征跋,已成流民敗軍之相,營帳之上,似有一團黑氣,熏熏然,聞風不動。
張南山喚來一軍士,左右手分別切脈,
其肺熱,其脾困,其心虛,其腎弱,其肝郁。
自訴咳嗽,嘔吐,無力,乏困,心塞。
張南山言:越婢合理中合六味地黃湯?
李真道:不可,辯證施治,為傷寒所取,并非錯誤,但也稱不上正確。
況軍醫早行此道,仍不阻瘟疫橫行,僥幸治得一二,也少不了挨軍棍。
再者,軍中物資緊缺,何來人參地黃?
又道:南山兄可食鹵肉?
張南山道:常用,以之待親朋好友,年節喜慶,或有村夫,殺豬一頭,一時食用不完,
以香葉草果八角桂皮蜀椒炮制,可多放幾日。
李真頷首,道:正是如此,瘟疫為戾氣之所傳,戾氣強橫,則困全身皮毛,
皮毛細孔被困,則戾氣盡入咽喉,傳入肺胃,此病初咳嗽之緣由。
又肺臟嬌嫩,土為金之母,肺屬金,脾屬土,脾輸肺之精華,而自顧不暇
此病傳之嘔吐緣由。
病原為戾氣,病癥為脾肺,
則殺戾氣,解脾胃之毒,方為治病之本。
嶺南用檳榔解瘴氣之戾,中原用草果解食物之毒,
擬定一方,達病邪之原,解脾胃之困
檳榔二錢厚樸一錢草果半錢知母一錢芍藥一錢黃芩一錢甘草半錢。
方名:達原飲。
。
張南山深為嘆服。吩咐校尉:照方抓藥,大鍋煎煮,令軍士每人都喝一碗,
有病治病,無病早防。
又令鏟土掩埋穢物,尸體藏深谷,清潔營帳,收拾茅房,并于營帳周圍撒熬煮石膏,
以熟石膏消毒營帳內外。
有軍醫來辨:我等向來只聽嶺南之地有瘴氣,何以我清風徐來,雨水充足,良田肥沃的漢中有瘴氣?難道你是嘲笑我主公劉備滅了同門劉璋?那劉璋化作瘴氣?
李真人道:非瘴氣,乃戾氣爾,同屬天地不正之氣,嶺南多生不正之氣,
漢中少生不正之氣,是以措手不及,天氣之變本無常,疾病之變更多端。
傷寒取之十二經絡,又加湯液本草,仲景舉世之才,
自不敢小覷,然內經所載,除傷寒六經,還有五臟病傳,三焦病變,氣血轉換,
陰陽互生,更有天人合一。
取法書本,也要考察天時,地利,人體,
仲景言:觀其病癥,隨癥治之,人可生疾病,天可生戾氣,天人合一,都是病癥之參考。
再者,你等眾人,忙活半月,可有一絲療效?魏將軍沒有責罰?
我二人治病,自有軍令,若無療效,將軍自會正法,與你眾人無干?
那軍醫暗道:好個黃口小兒,夸下海口,如瘟疫不治,自有劊子手伺候,且聽你吩咐。
外來和尚會念經,我本地郎中且先留下一條性命,再做計較。
是日,黃天正蒼,紅日西落,軍中整潔一新,藥材已備。
檳榔草果已備,此方藥材簡便,軍需官倒是送下一口氣。
那大鍋熬煮,藥氣濃厚,就那營帳上的黑氣,也似隨風而去。
那校尉朗聲道:諸位日夜操練,聽主公丞相令,以待北伐,誅殺曹賊,以正漢室。
不想突染瘟疫,身弱體重,恨報國無門。今幸得魏將軍延請龍虎山李真人,尋得天外良方,
接我等之困苦,諸位當尊醫囑,早吃湯藥,以免病情傳播,影響軍心。
天下瘟疫病軍心郎中不知有戾氣
魏延延請李神醫達原飲料可治病?
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