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城的一間客棧內,李真三人仍舊飲酒談笑。
李真道:說起這村婦,倒是想起來那時候。
有人在青山兄弟家里,給南山兄弟射了一根烏頭毒針。
當時青山兄弟已經外出了。
我和南山兄弟也想不出是誰干的。
不知青山兄有什么看法?
張青山道:行走江湖,又做些生意,不免會得罪些人。
若是搶奪藥材生意,殺人反而不是好主意。
不如在藥材里面動手腳,病人吃了,病沒治好,反而中毒比較好。
殺人的事情,不像是藥材同行干的。
張南山道:說的正是,老夫年輕時候,也是醫名遠播的,雖然不及李道長。
但方圓十里,總是聲名顯著的,無論內外婦兒,總能急病快治,慢病治好。
四舍鄉鄰,總得賣我幾分面子。應該也不是熟人做事。
李真道:當時,張青山兄弟四方延請名醫,為魏延將軍軍中瘟疫療病。
這件事,是否可能有傷人利益?
張青山道:道長說起這件事,我倒是想起來,原本就計劃請堂兄張南山去魏延軍中的。
只是既然遇到道長了,就自然以道長為主了。
張南山道:如此說來,殺我的目的,是為了阻止給魏延將軍軍中治療瘟疫?
李真道:現下看來,的確如此。依我看,這毒針是用吹筒發射的,運真氣發針,
未免動靜大了一點。雖然吹筒各地都有,但深插入喉,不免制作上,需要精良一點。
張青山道:暗器的制作上,蜀中自然是唐門為首了。只是與魏延將軍為敵,或者說與漢中王劉備為敵,對他唐門有什么好處?
李真道:這一點,確實不太明白,諸葛弩現在也是委托唐門制作。
唐門也算是官家生意人,如此自毀門戶的行為,也著實令人費解。
李真又道:這也只是猜測,二位又都是袍哥門人,這層關系又有什么說道?
話音剛落。
客棧的小兒敲門了:三位客官,關平將軍來了。
關平?三人面面相覷。
正愣神間,一人已推門而入。
濃眉大眼,相貌堂堂,灰白臉色,挺胸昂然。
三人起身相迎。
那人道:我乃關羽將軍賬下副將關平,今有事前來拜會三位。
張青道:蒙將軍厚愛,還請坐下說話。
當下,四圍而坐。
張南山卻待倒酒與關平,關平擺手:
今日就不飲酒了,方才因飲酒,軍中起火,也鬧了一整天了。
只飲茶就好。
張青山道:將軍有何事,不知我這三人卻哪里能幫忙?
關平輕押一口茶,道:這些日子,秋雨綿綿不絕,多日不見陽光。
城中軍民多有病倒,
雖說也就是些上吐下瀉的常見病,但是一人生病,全家病倒。
未免牽連,糜芳博士人二人帶領軍馬在城外駐扎。
只是這城中百姓人等,關羽將軍也不能放任不管。
差我等找尋名醫,解軍民辛苦。
張青山道:既是些上吐下瀉的尋常疾病,這荊州城如此繁榮,
各大醫館總有些有本事的郎中,如何卻束手無策?
關平道:這里面醫學道理如何,我自是不明白。
荊州城里上百名叫的上號的醫生,還有這左右鄉下的郎中
都請來治過,也都沒有什么辦法。
聽聞魏延將軍在漢中被瘟疫所困,后來是一個騎著木牛的道長給治好的。
敢問哪位是道長?
李真道:正是貧道,魏將軍北伐大業,不敢耽誤,貧道自是盡心竭力了。
關平道:正是,這要緊關頭,我軍克日啟程,攻打曹仁,也不能被這些許小病困擾。
還望三位全力以赴,為蜀軍分憂。
張青道:既是關系到關羽將軍的疆場大業,我三人自是無處推脫了。
明日一早,我們便到關將軍府上。
關平道:這便不用,這邊也有你們江中藥局的分號,城中百姓,就在那治療。
明日白天,你們就是藥局里面給百姓看病,晚間來城外軍營。
軍中還有事務,我就先走了,明日再會。
三人起身相送。
待送走關平。
張南山道:這關羽將軍倒是愛民如子,有病先給居民看。
張青山道:這倒不是,這幾日,城中有人相繼染病,上吐下瀉。
而且是一人生病,過不幾時,整個街坊都病了。
這病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城中富裕人家,用理中湯,三幅見效。
只那貧苦人家,理中湯里面得用三錢人參。
如今病發廣泛,人參價格也翻了三倍,而且到貨都是有錢人家買了。
窮人家,只能用些干姜甘草,稍稍緩解而已。
至于關羽軍中,自然是優先供應,多少發病的,也都全力診治了。
剩下這些窮苦人家,也只能是望天掙扎了。
張青山又道:南山哥哥,你是好些時候沒去你藥局看了。
如今上黨人參,和遼東人參,都到貨不足。
貌似,襄陽樊城那邊也生了這病,他們那邊的藥商也囤的厲害。
李真道:也就是說,說起來是疾病厲害,實際上還是沒有人參,
才無從治病。只能告訴這些窮苦百姓:是郎中無能,想不出治病的方子。
張南山道:既然人參金貴,不妨用藿香正氣散,這些藥材總是便宜。
李真道:不可,一場秋雨一場寒,上吐下瀉,此乃濕傷脾胃,寒傷氣血。
藿香正氣散,只能用于暑熱所致霍亂。
如今,病患,正氣不足,用人參補足脾胃,強一身陽氣,通五臟經絡,
乃是正道。
張南山道:既是如此,以黨參易人參,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附子也可以通一身經絡。這便如何?
李真道:附子只可通,而不能補,黨參力道不足,不能解除脾胃濕寒所困。
又貧困人家,本衣食單薄,如勉力治病,恐人身更加虛弱,再感疾病。
張南山道:這便如何?明日要我等去藥局治病,豈不是坐以待斃?
李真道:這荊州地面,何種藥材最為便宜?
張南山道:自然是這遍地都是的艾葉了。
李真道:既如此我擬一張方子,名為艾硫丸
熟艾十兩(用糯米1升煎成粥,澆在艾上,用手拌令勻,于日中曬干),附子2兩,生硫黃(別研極細)2兩,干姜10兩。
以上磨成細粉,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次服用30丸,飯前用米湯下
艾草本可辟瘴氣加糯米熟制又可溫經散寒補陰。
附子通十二經絡,解內外風寒之氣。
硫磺本至陽之物,道家多用,生陽氣而不耗人氣血。
干姜溫中補虛,解上吐下瀉之癥。
張南山道:用硫磺代替人參,道長真是神來之筆。
而且艾葉,糯米,干姜,就是窮苦人家,也家中常有。
張青山道:本來還以為明日白天治不好病,晚上去軍營送死的。
想不到道長,奇思妙想,逆轉乾坤。
李真道:南山兄長,人參你不敢高價賣給窮苦人家,這艾硫丸,
你就是翻個幾倍賣,尋常人家也買的起,你又要大賺一筆了。
張南山哈哈大笑:上次五十兩黃金掉水里了,這次又給我撈回來了。
看來道長,總是不會讓兄弟失望啊,來,我們干了這杯。
正是秋雨綿綿霍亂生何人能解百姓疾
大戰在即關平請神來之筆賺富裕
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