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重癥監護室的故事(一)
- 醫院送餐員的所見所聞
- 蘇醒的植物人
- 1297字
- 2018-04-15 15:39:55
醫院里的重癥監護室,乍聽起來就有一種令人感到忐忑不安、生死未卜,和不祥的揪心的感覺。
不錯!重癥監護室,這里正是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們,同“死神”博弈的地方!
醫生和護士們本著治病救人的宗旨,和他們超強的責任心,為病人能夠延續生命,爭取著每一分、每一秒;他們運用他們精湛的醫術,一絲不茍、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為奄奄一息的病人創造著第二次、第三次生命!他們在醫療戰線上,書寫著一次又一次的奇跡!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重癥加強護理病房的意思。
ICU在世界上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已經成為醫院中危重病人的搶救中心。ICU的監護水平的高低、設備是否先進,已經成為衡量一個醫院水平的重要標志。
我國的ICU起步較晚,開始于80年代初期,但發展速度是非常驚人的。目前我國國內的三甲醫院內均設有ICU病房,大部分的縣級醫院中,也已經設置了等級較低的ICU病房。
記得我剛到醫院工作的時候,第一次和師傅去病房里為病人訂餐,第一個進入的病房,就是位于六樓的腦系科的重癥監護室——NICU。NICU則是腦神經科重癥監護室的英文縮寫。
NICU病房有前后兩個門——
后面的木原色單開門上貼著:“非工作人員嚴禁進入。謝謝配合!”的字條。推開門,左手靠墻的地方,擺放著一排灰色四層鞋柜。鞋柜上貼著醫生和護士的名字。鞋柜里放的是他們進入病房前必須需要更換的塑料拖鞋。鞋柜邊擺放著醫療廢物箱和放著一次性手套、口罩還有鞋套的塑料架。右手靠墻是一張寫字臺,上面放著電腦、病例、醫學書籍等。醫生和護士就是從這道門匆匆忙忙地進進出出。
另外一扇門是木原色的雙開門,以便病床的出入。門上貼著“家屬探視通道”的門牌,門牌下面的紙上用醒目的黑體加粗字打印著病人家屬的探視時間(16:00至16:30)、人數要求(一患一家屬)。再下面是“溫馨提示——NICU內患者病情相對比較重,請病人家屬自覺遵守探視時間,嚴格遵守一患一家屬的規定,低聲輕語。謝謝您的配合!”
木原色雙開門的門框上裝有一個門鈴。平日里門是從里面緊鎖的。病人家屬要想進入病房探視時,需要先按門鈴,待醫生或護士出來后,才能在專門的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進入。
這個門,給人神秘莫測的感覺;這個門,給病人家屬的感覺就像是一道生與死的分隔線。他們不知道,更無法預測到,自己的親人在門的另一邊會隨時發生什么狀況。只能等待隨時走出來的醫生、護士來告知情況。
這種揪心的感覺令病人家屬坐立不安、精神高度緊張,以至于會有一種快要窒息的感覺。
進入第一道門,是一個六七平方米的空間。右手靠墻的地方有兩個白色塑料架——一個塑料架上放著一次性的藍色塑料鞋套;另一個塑料架上放著一次性的塑料手套和一次性口罩。緊挨著兩個架子的是一個黃顏色的塑料箱,箱子蓋兒上用黑色涂料清晰地噴涂著“醫療廢物箱”幾個字。兩個塑料架和醫療廢物箱的上方又是一張溫馨提示:“進入病房,請您穿戴好鞋套和手套。離開病房后,請您將使用過的一次性手套、鞋套扔進醫療廢物箱。謝謝您的配合!”
病人家屬在進入第一道門后,必須要按照要求穿戴好,才能推開第二道門,正式進入病房。
第一次進入重癥監護室的病房,我的心不禁猛地顫抖了一下,腳步也隨之停頓了一下。
這種感覺就是——膽怯!
因為映入我眼簾的,是我從小到大、有生以來從來沒有見到過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