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眾口鑠金 暗潮洶涌
- 魏卿初稿:曹魏夏侯錄
- 執戟良人
- 2382字
- 2018-11-11 18:11:48
夏五月。
太傅司馬懿聲稱自己舊時風疾復發,需要靜養,因此告病回府,不再參與朝會。
同時,司馬懿之弟、尚書令司馬孚,以及何曾等老臣也紛紛以老病為由,請求遜位。
原本如同冰炭同器、劍拔弩張的朝堂,如今變得極為詭異,不論大將軍曹爽如何更改舊制,竟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廟堂上老臣們的退讓妥協,讓曹爽十分開心,他甚至一度以為自己的改制已經是大勢所趨,所有人都開始支持他了。
只可惜,好景不長,雖然廟堂上沒有了反對者的聲音,可是卻有流言蜚語漸漸自民間傳來。
京城洛陽出現了一首簡短而攻擊力極強的童謠:何鄧丁;亂京城……
不僅如此,還有人給臺閣寫了一份匿名的謗書,書中寫著這樣一句話:
“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當,一狗憑默作疽囊。”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書中所謂三狗,指的就是何晏、鄧飏和丁謐這三位臺閣尚書。
而默,則是大將軍曹爽的小字。
意思就是說,臺閣之中有三只狗,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咬人,而其中一只狗,更是憑借著“默”的威勢兇惡至極,這只狗指的,自然就是曹爽最為信任的丁謐了。
一時間,曹爽麾下原本銳意改革的幕僚們,紛紛人心惶惶,對于他們來說,朝中老臣的反對聲就算再大,也不過是政見不合罷了;而如今這些謠言卻是自民間而來,這豈不是說明,大將軍曹爽的改制已然鬧到了民怨沸騰的地步?
即便他們都明白,這些謠言也許不過是太傅黨的人刻意制造出來的,但眾口鑠金,人言可畏,謠言傳于眾口,有時候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吏曹尚書府。
府中的景致比起其它地方,顯得尤為清新脫俗。
庭中多引河水,上架木橋回廊,廊上又有亭榭,可供垂釣、觀景之用。
駙馬何晏此刻正立于亭中,若有所思,此刻他的眉頭緊皺著,使得俊逸面容添了幾分愁色。
這一年來,他跟隨大將軍力行改制,在頗受曹爽信任的同時,他也經受了不少的壓力。
朝中老臣的口誅筆伐,再加上如今京城百姓的怨聲載道,所有的一切都讓他感到有些疲憊。
他望著亭下潺潺而過的水流發著呆,隨口作了一首詩,他吟哦道:
“鴻鵠比翼游,群飛戲太清。
常恐夭網羅,憂禍一旦并。
豈若集武湖,順流唼浮萍。
逍遙放志意,何為怵惕驚。”
詩中他自比鴻鵠,可見胸懷大志,而此鴻鵠又“常恐夭羅網”,亦可知其心中煩悶與恐懼。
何晏微微嘆了口氣。
過了良久,他轉頭對身旁的小廝說道:“去,拿我的五石散來。”
那小廝面露為難之色,扭扭捏捏的開口道:“君侯,公主殿下說……五石散多服無益,叫小的不可再拿給君侯……”
五石散,據說最初是當年醫圣張仲景開給名士王粲的藥。
當年王粲正值弱冠之年,在荊州劉表手下任職,一次在荊州碰到張仲景,張仲景見王粲面有病容,于是就告訴了王粲。
王粲本來并無什么不適之感,但對方是與神醫華佗齊名的神醫,因此王粲十分好奇,繼續追問。
張仲景對王粲說:你這病到四十歲時,眉毛會漸漸脫落,半年后就會死去,不過現在吃藥還來得及。
于是張仲景提筆寫了一副藥方,藥方上面有五味藥: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
王粲一看,這藥方上面都是煉丹所用的藥石,心存顧慮,又想自己并沒有什么病痛,于是便沒有服藥。
后來張仲景再次遇到他,于是問他是否服了藥,王粲不好意思說沒有遵照醫囑,因此便騙張仲景說:自己按方服用,效果很好。
張仲景看了一眼王粲的氣色,便知道他在撒謊,張仲景只是搖頭嘆息道:諱疾忌醫,悔之晚矣。
果然,二十年后,王粲的眉毛忽然開始脫落,半年之后就病故了。
自此以后,張仲景這張藥方便流傳開來,被很多人認為是能救命的神仙方。
這張五石散的藥方,后來便傳到了駙馬何晏手中后,何晏對其稍稍做了改動,自己便開始服用。
由于何晏乃是太祖曹操養子,再加上他乃是金鄉公主的夫婿,他帶頭開始服用此藥,自然有很多人趨之若鶩,一時間,五石散在魏國上流社會流行起來。
服用五石散后,能夠讓人神經興奮、飄飄欲仙,但其副作用也十分嚴重,吃藥后必須要快步行走來發散藥力,稱之為“行散”。
由于服用五石散后,肌膚也變得敏感,所以穿的衣服不能太緊,以免磨損皮膚,最適宜穿寬袍大袖之服。
行散之時,還需要進冷食、飲熱酒,來加速藥力的發散,甚至有人服用大量五石散,未能及時行散而斃命!
何晏見小廝神情忸怩,于是大聲道:“去拿!”
小廝見自己拗不過家主,嘆了一口氣,便轉身去取冷食、五石散、熱酒所用的炭火鼎器去了。
何晏服藥之后,頓時覺得舒爽無比,連日以來所憂慮之事也暫時拋到了腦后。
他一時心馳神搖、情緒激蕩,因此起身旋舞,一邊賦詩吟唱道:
“轉蓬去其根,流飄從風移。
茫茫四海途,悠悠焉可彌。
愿為浮萍草,托身寄清池。
且以樂今日,其后非可知。”
也許,自己只有此時此刻,才能夠暫時作樂吧,舉酒狂歌的何晏如是想。
――
金市南面,太傅府中。
告病休假的老人此刻正坐在書房內,望著窗外聚散的浮云,以及來往翱翔的飛鳥。
“父親,您叫孩兒嗎?”長子司馬師進入書房后,朝著老人行禮道。
“師兒,你來了。”司馬懿用頗為贊許的眼神望著自家精明強干的大兒子:“為父,有一件事情,想讓你去辦。”
“父親所說,乃是何事?”
“如若要真正的把控這洛陽城,僅僅數萬禁軍,怎么能夠呢?為父需要你,去民間市井中,尋一些,能夠為咱們效死力的人來。”
“孩兒明白,這就去辦。”司馬師心領神會,他朝著父親行禮之后,便退出書房了。
不多時,太傅府書房內聚集了幾位前來探望太傅病情的老臣,分別是已無實權的劉放、孫資、高柔,以及司徒衛臻。
“太傅,這曹爽真是可惡至極,如今的朝堂,他不僅只手遮天,而且還大舉搞什么改制,簡直是不把我們這些世族放在眼里!”孫資發牢騷道。
“沒錯兒。”劉放也附和道:“太傅,您老人家一向足智多謀,可不能任由曹爽這樣胡鬧下去啊!”
“子棄『劉放之字』、彥龍『孫資之字』,稍安勿躁。”司馬懿捋著他那花白的胡須,慢悠悠的說道:“曹爽如今強行改制,正是逆天而行,九品官人法已實施數十年,豈是他說改就能徹底改掉的?只要咱們這些世族們上下一心,難道還會怕他一個后輩晚生么?”
司馬懿面露一絲冷色,他說道:“所以,諸君只需耐心等待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