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金剛長壽功
- 大邪魔之養匙人
- 搗鼓.
- 2078字
- 2018-02-01 18:19:33
月黑風高,夜深人靜,山洞瘋子,這些加在一起讓天云倍覺不自在。他向一邊挪了挪,瘋和尚一驚,連忙跟了過來,像個寵物一樣依偎在他身下,一刻也不想離開。
“尼瑪,滾一邊去!”天云心中暗罵,若不是有人在,早就掄鐵棍動手了,這瘋子可沒給他留下好印象。
“師傅要是困了,就在石塌上安心休息吧。我為師傅守夜。”
“這怎么好意思!”
“師傅傳我道法,恩大如天。我為師傅做什么也理所當然。以后千萬別說這種見外的話。”
凈海有這種想法也不奇怪。天云如果找到能去病救命的高人也會如此。而在凈海眼里,此刻的天云便是一個神秘莫測的高人。
天云起身走到鋪著厚草墊的石塌上,舒舒服服盤腿坐下。自從發現打坐修行比睡覺還舒服解乏后,他就再沒有睡過。
瘋和尚見狀,連忙跟著爬了過去。
“尼瑪,找打?”天云暗罵,忍不住便摸向了行囊架。下一刻,令他大跌眼鏡的狀況發生了。
凈海尋出一根木棍竟率先下手了。好在下手不重,只想把人嚇跑。瘋和尚卻抱著天云的腿不放,一副打死也不走的模樣。
“嘶,他似乎沒有惡意,就讓他……呆著吧。”
天云拍了拍瘋和尚肩膀,示意他躺在地上不要打擾。瘋和尚竟表情感激的點了點頭。這讓兩人詫異不已,難道這瘋和尚的病有了好轉?
天云舒服的靠坐石塌上,再次觀想入靜。月華如水,緩緩而來。
凈海搖頭唏噓,找出一個本子,將功法記錄下來。并將日神月神圖也仔細的拓印在紙上。
星動月移,一夜無話。
第二天清晨時分。
獅子巖,云居寺一間草蓬內,剛剛趕回來的凈明叮囑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和尚道,“你馬上回山西老家一趟,告訴我三弟,就說,伍先生的道統出現在終南山,讓他馬上趕來。”
小和尚轉身欲走,又停下問,“為什么不打個電話?”
……
妖魔洞前,晨光曦微,風清氣爽。
瘋和尚蹲在洞口,極其認真的看著前面。
凈海、天云并排而站,正練著什么。
“挺腰~,提臀~。看我的手啊,五指并攏,代表五臟的氣合而為一。跟著往上提~,對對,提到肚臍的周圍,這個手哪一個在上,哪一個在下都行。”
“第一個動作兩手插頂利三焦。調理三焦的氣,看著我啊,慢慢地往下放。再來一遍。這一個動作至少要做五遍,但最多不能超過九遍。”
“為什么不能超過九遍?”
“不知道啊。”
“為什么我感覺不到氣?”
“我也感覺不到啊。感覺不到并不說明它不存在。”
“呃……這是什么功?感覺跟第八套廣播體操有些像啊。”
“我國的廣播體操本來就吸收了一些道家養生學的知識,比如《八段錦》什么的。這是當代活神仙張治順傳下的《金剛長壽功》。”
“這名字比我的《日月神光轉生經》還要霸氣啊!”
“師傅,練功時要專注,不能隨便發言。我研究過了,你傳我的那門性功不能單練。魂魄太旺,會使陰盛陽衰,身體便容易出狀況。《金剛長壽功》是命功,正好能彌補缺陷。這就是性命雙修的真諦。你一定要認真學,掌握好每一個步驟。”
兩個小時的晨練結束后。兩個人一個瘋子回到山洞喝茶。
凈海在天云的要求下,講起了張至順的事跡。
“要說當代修道有成的高人,我只認張至順一人。”
“張至順出身貧寒,受盡人間磨難。在道觀做雜役時,看見道士們打坐心中好奇,也有樣學樣,誰知無師自通,定入道境。后來得授名師,成為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傳人。一生修行,道學五術幾乎樣樣精通。”
“他不求名利,以道家醫術懸壺濟世,據說連癌癥病人也治好了幾個。”
“噗!”天云噴出一口茶水,激動道,“果真有這樣的高人?”
“哎,有啊。可惜好人沒好報,紋哥(和諧)期間,一個被他救活的肝癌病人竟然恩將仇報,站出來批斗他,又是吐口水,又是毒打。”
天云擔心道,“不會也被批斗死了吧?”
“那倒沒有,道長玄法高深,雖被氣的大病,但打坐了三天便好了。病好后他就把醫書草藥全扔進了河里。從此不再行醫。”
天云心涼了半截,“你咋不早說呢,我要去求他治病,哪怕侍候他一輩子我也愿意。這位高人在什么地方?快告訴我。”
“在終南青峰山上一個叫八掛頂的地方。”
“他也在終南山呀,我這就去找他。”
“你等我把話說完呀!張道長在三年前仙逝了。”
天云的心頓時拔涼拔涼的,差點暴粗口,沒好氣道,“出家人說話怎么也喜歡賣關子。”
凈海也來氣,“還不是怨你老打岔。搞的我半天也沒說齊全。”
“你不會是用些傳說忽悠我吧!”
“張道長門人無數,還曾在幾所大學校園講經。你不是有手機嗎,出了山用手機一搜就全知道了,很多他的視頻。你也不用太失望,我曾拜訪過張道長。他親口說見過兩個仙人,可惜沒把握住機會。他隱居終南山也是希望再遇仙人,得到指點。”
終南山的仙人傳說可謂多不勝數,有很多傳說還留下了可供察考的遺跡。
老子在樓觀臺著下了千古奇書《道德經》。
姜子牙隱居磻溪谷,垂釣渭河,封神靈臺。
鐘離權山中點化呂洞賓,黃粱夢醒,遁入道門。
道教三大祖庭之首的“重陽宮”屹立山中數千年,見證了劉海蟾、王重陽、丘處機等數位宗師的仙蹤道跡。
觀音大士降服火龍于南五臺。虛云和尚煮芋禪定于獅子巖。還有智正、靜淵、普安、靜藹、靈裕等無數高僧大德于此開悟。
至于藥王孫思邈、張良、李白、陶潛等等這些凡人之流在終南山留下的事跡更是多不勝數。
“仙人……還是算了吧!”天云搖頭,總不怎么相信。
“心誠則靈!走吧,我帶你去山中采藥,要在山中活下去,一些可以充饑的野菜草藥還是要認識的。”